APP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2018-07-05马希秀

天津教育·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严谨性语文课程语言

马希秀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语言是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为学习语言的一门学科,特别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学语言所起到的引导作用便更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一堂课是否算得上成功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优劣程度,所以为了提升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率,首先要做的就应该是理顺这门课程的教学语言的特点。本文结合实例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语言的特点及重要性进行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和社会整体性文化水平的发展,语文教学的质量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气息与文化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这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所以,要达到新课改标准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就离不开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语言使用特点的分析。

小学阶段语文的重要性及语言特点的关键性

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多是一种启蒙式教学,通过语文的学习,为学生认识汉语言文字打开一扇窗户,使他们发现中国语言之美和文字之美,帮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学生没有充足的能力和阅历,无法全面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深层次含义,并且学生的能力不足,无法辩证地分析授课语言所包含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教师的教学语言没有具备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特点,那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不免出现偏差。

此外,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目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愈加丰富,所包括的知识面也愈加广泛,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掌握相关知识,促使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小学阶段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文章、故事、诗歌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就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接触的唯一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所能到达的高度。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第一,教学语言应具备严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对学生造成影响。特别是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他们会在听课的同时记忆教师的行为并进行模仿,可见,严谨性的教学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授《落花生》时,教师要明确“落花生”的含义,不能把“种花生”和“落花生”混为一谈。为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运用语言,避免在表达的过程中产生歧义。

此外,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突出重点、难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同时,在进行授课时,教师要建立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进而能够保证语言的严谨性、规范性。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授课中,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通常通过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但如果教师在进行深入讲解的同时忽视了授课语言的严谨性,传达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或者错误的内容,在当时小学生思维方式以及认知能力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谬误的信息就会被学生一点不落地全盘吸收了,这样就与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了。如教学过程中语言的口语化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会用“我有听过”来代替“我听过”,用“难不成”代替“难道”,用“你走先”代替“你先走”。类似的表述远远不仅如此,这类表达在口语角度并没有错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授课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不够严谨了,因为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目的是教育学生,所以严谨性是教学语言中必要的条件,如果不具备严谨性,就难免会误人子弟。总而言之,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授课语言的严谨性。

第二,教学语言应当具象化、生动化。生动化指的是教师在语文授课过程中教学语言的表达要生动形象,充满活力与朝气。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特点,也符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耐人寻味、生动 形象的作品有很多,教师要抓住文章的特点,配合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作品欣赏中,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美,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韵味。例如,在讲解《月光曲》课文时,教师在讲解“幽静”这个词语时,如果按照课本上的解释,即优雅安静,这样即使可以正确进行讲解,但从学生的角度却会觉得这个词语的意义难以理解。但是倘若教师通过将这个词语具象化来讲解这个词语,用这个词语造句,结合句子的语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使得学生快速掌握。如:“月朗星稀,青山绿水,松柏随风微摇,一座小村庄就坐落于此地。柔和的月光下,一片寂静,零星的露出几盏灯火。”通过这样一个环境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出一个幽静的村庄,使学生的思维随文字而动,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一来,学生便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幽静”这个词语的意义了。

第三,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智力相符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表达时增加短句和单句的使用次数,同时要尽量运用与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方式来进行表述。此外,教师应当换位思考,尽可能地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进行思考,结合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来组织語言进行教学。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注意不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过于复杂、晦涩难懂的语言,要尽量运用接近学生年龄的语言。例如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要将古诗翻译成简单的场景,编造出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转换成简单易懂的白话文,更要贴近学生的年龄,将古诗中的特殊词汇换成常见的身边事物。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以及个人特点培养适当的授课语言风格,并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采用生动形象、简单易懂、轻快明朗的语言特点,严谨科学的表达,使课堂富有文化和人文气息。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要积极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所以教师在业余时间也应当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塑造自己的语言风格,使其符合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语言能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严谨性语文课程语言
语言是刀
高职院学生严谨性培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试谈参考书例习题中的“严谨性”问题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关注解题中所设的隐患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我有我语言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