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的“新时代版”
——以苏州市九所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为中心
2018-07-05宋萌
宋 萌
(苏州图书馆,江苏苏州 215000)
图书馆的公益讲座是图书馆工作者通过策划、组织、演讲对话来进行知识传播以进行读者教育的图书馆业务。公益讲座作为一种免费的教育资源,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重要载体。它是公共图书馆传播知识、进行读者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图书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探讨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苏州图书馆、张家港图书馆、常熟图书馆、昆山市图书馆、太仓市图书馆、吴江区图书馆、吴中区图书馆、姑苏区图书馆、独墅湖图书馆等苏州地区九所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情况的调查,以期了解目前公共图书馆举办讲座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探讨积极打造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新时代版”的基本方略。
1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概况
本次公共图书馆讲座调查情况和数据主要来源:浏览了苏州市九所公共图书馆网页,调阅了《市民阅读手册》,及与举办讲座主办者进行访问等。
1.1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情况
分别从讲座名称、管理单位、网站访问路径、讲座频率、讲座侧重等五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讲座名称管理单位成立时间(年)网站访问路径讲座频率讲座侧重苏州大讲坛苏州图书馆2001.6苏图信息/苏州大讲坛每周二期地方文化、健康知识、艺术欣赏、基层党员培训沧江市民大讲堂张家港图书馆2001张图公告每月二期时政热点、经济金融、社会教育、文化艺术、生活健康、科技环保“市民课堂”讲座常熟图书馆2005讲座会展/常图讲座每周一期常熟文化、健康知识、时事政策昆山市民大讲坛昆山市图书馆2006.9昆图资讯/昆图讲座每周一期名家讲座、健康知识、少儿阅读娄东大讲堂太仓市图书馆2003最新动态/市民讲座每月三期文史艺术、保健养生、地方文化垂虹讲坛吴江区图书馆2008垂虹讲坛每月一期青少年素质教育、政策法规宣传、生活与健康、文化艺术、时政热点太湖大讲堂吴中区图书馆2014专题栏目/太湖大讲堂每月1-2期吴地文化、健康知识、少儿阅读姑苏大讲堂姑苏区图书馆2013.10读者服务/姑苏大讲堂每月二期百姓达人、少儿国学、基层培训湖畔论坛独墅湖图书馆2006.4讲座展览/讲座预告每月五期企业培训、知识产权
资料来源:苏州阅读节组委会编:《市民阅读手册》,古吴轩出版社2016年版,第140-146页。
1.2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的四个基本特点
1.2.1 讲座服务体现公益化
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有关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时明确指出“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这对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的类型和性质做出了清楚的分类和政策要求。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从举办第一期开始,就秉承“公益性”的原则,向所有市民免费开放。
1.2.2 讲座服务日渐成熟化
公共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从最初的创新性服务到现在的常规性工作,公益讲座经历了一个基于雏形理念到实践发展成熟的过程。从调查中不难发现,苏州市九家公共图书馆讲座成立的时间都比较早,举办时间超过十年以上的有7家。各地公共图书馆都有一定的经费和设置了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讲座的策划、宣传、组织、讲座产品的后续制作。
1.2.3 讲座服务品牌固定化
公益讲座品牌是图书馆的无形资产,对树立图书馆形象、深化读者服务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公益讲座要有一个易识别、有内涵的讲座名称和讲座标志,同时可以结合所在馆和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办出特色,讲座的特色也是形成讲座品牌的重要因素。如:苏州图书馆之“苏州大讲坛”,张家港图书馆“沧江市民大讲堂”,常熟图书馆“市民课堂”讲座,昆山市图书馆“昆山市民大讲坛”,太仓市图书馆“娄东大讲堂”,吴江区图书馆“垂虹讲坛”,吴中区图书馆“太湖大讲堂”,姑苏区图书馆“姑苏大讲堂”,独墅湖图书馆“湖畔论坛”。这些讲座品牌无疑已成为地方文化主要特色之一,也是各个公共图书馆形象的重要体现。
1.2.4 讲座服务内容系列化
苏州图书馆苏州大讲坛已形成《名家大讲堂》《先锋讲坛》《苏州地方文化系列》《非遗系列》《相约健康系列》《科普系列》《旅游大讲堂》等18个系列。张家港市图书馆沧江市民大讲堂主要有专家讲座、乡土课堂、E线平台三大品牌,讲座内容涉及时政热点、经济金融、社会教育、文化艺术、生活健康、科技环保等六大系列。常熟图书馆“市民课堂”讲座主要在生活、学习、理财、保健、艺术等各个层面开办系列。昆山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坛主要为家风家训讲座、传统文化讲座、法律知识讲座、健康养生讲座、艺术鉴赏讲座等内容。太仓市图书馆娄东大讲堂开辟有地方文化、名人名家、文史艺术、时政热点、经济金融、教育培训、法律社会、保健养生、科技博览等多个栏目的系列讲座。吴江区图书馆垂虹讲坛开设青少年素质教育、政策法规宣传、生活与健康、文化艺术、名家讲座等栏目。吴中区图书馆太湖大讲堂开设文化名人吴中行、太湖大讲堂校园行、典范苏州、少儿阅读系列等系列。姑苏区图书馆姑苏大讲堂“名家讲堂”系列、少儿国学堂系列、百姓达人讲堂系列、进基层系列。独墅湖图书馆湖畔论坛开设学术百家、文化聚焦、商界纵横、政坛风云四大系列主题。
2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存在问题
2.1 听众对象老龄化
调查中发现,尽管公共图书馆讲座的上座率基本达到了场场爆满,但听众中老年人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听众对象老龄化已成为公共图书馆讲座现场的一道“景致”。无论何主题的讲座,已形成一批固定的“老年粉丝团”,风雨无阻,呼朋唤友,讲座现场俨然成为老年朋友聚会的场所。听众群体以老年人居多,与公共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面向全体大众的最初定位有所偏差,也难以满足公共图书馆举办讲座为开展社会教育、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的初衷。
2.2 讲座形式一堂化
目前大多公共图书馆讲座形式都是以“坐讲”式为主,主讲人在讲台上“授课”,听众在下面“听课”,听众缺乏与主讲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动性不强。尽管有时讲座结尾会预留一定的时间和听众互动,但由于主讲人时间掌控得不是很好,讲座的主题相对听众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听众往往很难提出和主讲人主题相呼应的问题,讲座现场气氛不热烈,更不用提会产生多大的讲座效果。
2.3 讲座内容同质化
调查中发现大多公共图书馆讲座选题主要集中在健康养生、地方文化、文学艺术等几方面,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选题同质化也给讲座组织者带来一定困扰,难以建设富有本馆特色的讲座品牌,同时也难以吸引听众。
2.4 推广方式单一化
就目前而言,公共图书馆通常运用网站、海报、微信、微博、QQ群、电子显示屏、报纸、广播等方式发布讲座信息及其他宣传材料。海报、电子显示屏局限于来馆读者。微信、QQ群主要是图书馆粉丝,人数也不是非常多。读者浏览图书馆网站、微博也较少。由于不同人群利用媒体方式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获取讲座信息的滞后性甚至难以知晓讲座相关信息。很多图书馆讲座的后期宣传报道未及时跟进,也造成了公众获取和图书馆提供讲座信息之间的障碍。
3 积极打造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新时代版”的基本方略
3.1 重点扩大听众范围
需要区分听众类别。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听众的类别或年龄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针对听众的不同需求策划并开展不同的讲座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将听众笼统地定位为社会大众。将听众分层,可以兼顾到每个群众的不同需求,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讲座策划和宣传的效果。在每月讲座安排中备注讲座适合听众对象。如针对老年人可以举办养生健康讲座;针对青少年可以举办科普讲座;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举办各类管理类的讲座等等,从而拓宽听众范围。
要让讲座走出馆外。调查中发现很多公共图书馆举办讲座大多局限在本馆内。为拓宽讲座听众范围,讲座策划者同学校、军营等主动联系,了解他们所需讲座主题,有针对性地安排讲座进学校、进军营,以服务更多的不方便来公共图书馆听取讲座的大众。
3.2 善于拓展讲座形式
讲座可以与朗诵、艺术表演、展览等结合,也可以由单人演讲变为双人对话或多人对话等多种形式。这类具有创新意义的讲座形式在于它通过视、听、讲等复合型手段把一般讲座当中比较单纯的知识学习升级为更加复杂的复合型学习。
3.2.1 讲座与展览相结合
讲座主题与展览活动相结合。举办单场讲座活动,受时间、空间限制,活动后续效果不明显;而展览以平面、静态方式传播信息,和观众不会产生互动。将讲座内容进行提炼,用展览的形式为听众提供图片和文字资料,加深对讲座内容的了解。举办与展览内容同主题的讲座,通过主讲人对展览内容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能克服和弥补展览的不足,使观众对展览内容有着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如苏州图书馆苏州大讲坛《水墨丹青》系列讲座,每次举办讲座前,先在展厅展出一周的相关主题内容的美术、书法展览,再由画院老师主讲如款识源流、水墨苍劲的南宋山水、中国画派——湖州、江西画派等内容,让读者有针对性地了解美术等方面知识。
常熟图书馆“藏书文化研究”讲座与“常熟市图书馆馆藏善本目录”展、 “甲骨文字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讲座与“甲骨文书法”展、“摄影作品的创作”讲座与“首届常熟摄影新人新作”展、“如何做好个人文明礼仪”讲座与“文明礼仪图片”展、“楹联趣谈”讲座与“新春楹联”展以及“垃圾减量从我做起科普”系列讲座与“垃圾减量从我做起科普图片”展等相结合。
讲座主题与展览活动有机结合、互补互动,极大地丰富了讲座的活动形式,使讲座更生动和有趣。
3.2.2 讲座与朗诵相结合
朗诵是通过有声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种语言表演艺术,能够将文学语言诉诸听觉,就像给作品插上翅膀,直达人的心灵,唤起了人的美感。而讲座与朗诵的有机结合,又使讲座的形式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昆山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坛举办的《诗以声传 行之久远——陆澄谈诗歌文化与朗诵艺术》的讲座。特邀著名朗诵家、国家一级文学编辑、诗人、上海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陆澄先生为朗诵爱好者讲述朗诵技巧,最后又现场朗诵了一首《乡愁》,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3.2.3 讲座与表演相结合
公共图书馆在策划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讲座,特别是戏曲、评弹、非遗等主题内容,邀请主讲者既要能讲述又要能表演。表演艺术在讲座现场的呈现,可以让讲座“活”起来,让听众更直观地了解。
如苏州图书馆苏州大讲坛邀请王芳(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主讲《昆曲赏析》的讲座,王老师从昆曲的沿革开始说起,为观众介绍了很多昆曲的相关知识、曲目以及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边讲解边演示,最后还表演了《牡丹亭·寻梦》中的一段昆曲。邀请孙惕(苏州评弹学校校长、苏州市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艺术监督)主讲《评弹与戏曲之比较鉴赏》的讲座。孙老师现场亲自示范了京韵大鼓、越剧、沪剧、锡剧、苏剧、京剧等戏曲唱段,边讲边唱,讲得细到,有理论,有实践;唱得轻松,嗓音醇厚,字正腔圆,韵味实足,艺惊四座!
太仓图书馆娄东大讲堂举办的《流传千年的指上非遗——趣味棕编》讲座,非遗继承人除了讲解棕编艺术,现场展示并指导大家学习棕编技艺。在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都编织出了自己的作品。
3.3 勇于创新讲座形式
公共图书馆举办讲座还可通过网络新技术,多城多地直播联动,突破地域界限,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如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举办的“芸香五城——王稼句新作五城直播分享会”在苏州、成都、西安、诸暨、深圳五个城市同时举行,是一个非常有创新的尝试。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成都散花书院、西安雁园书社、诸暨樊登书店、深圳尚书吧等五家联合举办,主会场设于苏州市吴中区图书馆,其它四家为分会场。在苏州主会场活动现场,主讲人王稼句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对大家关心的苏州古城建城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并与5个城市的书友进行互动交流。现场还设置了观众互动提问环节。
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知苏达理·师说”,借助多平台资源和国家级“大咖”的影响力,通过持续的话题热度引发大众关注。首场“知苏达理·师说”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苏,围绕苏州与故宫的双城故事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演讲,数百名听众冒着暴雨前来,全场座无虚席,腾讯大苏网全程视频直播,全国实时观看人数达到160万。
3.4 强化讲座选题特色
基于听众需求选题。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图书馆讲座可实现“订单式讲座”,通过讲座现场、官网、微信、微博等平台发放调查问卷,掌握听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确定讲座的主题和时间。
基于馆藏特色选题。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纸质馆藏,特别在古籍和地方文献上各馆富有自身特色。如苏州图书馆举办的“吴门缥缃”活动,以苏州图书馆藏古籍为基础,传播传统文化。苏州图书馆古籍部馆员主讲“古代图书的典藏与修补”,向小朋友介绍古书的载体、装帧和种类。讲座结束后,还带领小朋友们参观古籍部,亲眼目睹一些古代图书,工作人员为他们简单介绍了破损古籍的修复。
3.5 拓展讲座推广宣传渠道
宣传推广是讲座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讲座的影响力取决其传播力。传统宣传方式只能针对到馆读者或主动登陆图书馆网站、关注图书馆活动资讯的读者起到宣传作用,难以普及到馆外的广大社会公众,导致信息受众面狭窄。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强势崛起,图文、音频和视频等媒体形式也在重新组合。公共图书馆要尽快顺应这个潮流,改变宣传中的被动局面,利用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网络或多媒体设备,实现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5W)。
公共图书馆讲座活动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知识传播平台和社会文化形象载体,极大地充实并拓展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笔者期待,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能够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通过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使得有关讲座活动在可持续提升中常办常新,让听众能够更多地获得文化新知所带给生活的实惠感和满足感。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8220—2011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EB/OL].[2018-02-0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8%E5%AA%92%E4%BD%93/1220226?fr=aladdin
〔3〕 吴培华.优化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若干要求[J].图书馆杂志,2010(5):45,46
〔4〕 王世伟.图书馆讲座工作引论[J].图书馆学研究,2005(10):84-86
〔5〕 邱冠华.图书馆讲坛工作[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