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外来务工子女的实践
——以济南市少儿图书馆为例
2018-07-04吴新城
吴新城
(济南市图书馆,山东济南 250012)
1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外来务工子女也越来越多地涌向城市,成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15年1月,济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外来娃数量为9.9万人,比去年增加0.5万人,占城区中小学数量的城区小学、初中学校在校生的32.14%,也就是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三成多都是外来娃[1]。近几年,随着济南市的快速发展,在济南就学的外来务工子女更是逐年递增。
槐荫区是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一个区,济南市少儿图书馆坐落在该区,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有9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在校生的一半,有的学校这一比例高达91%,外来务工子女成为学生构成的主体。然而,调查发现,这九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在校生中是我馆读者的不足10%,调查两年来,寒暑假中小学生参与义工服务、阵地少儿活动的比例(服务、活动人员招募均通过网站及馆内宣传栏)为0;根据阵地服务表现,外来务工子女比较沉默,很少主动与工作人员交流,当被问及对少儿活动的建议时,以没有时间、要写作业等为借口推辞的几乎100%。总之,外来务工子女对少儿图书馆缺乏热情。在实施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进程中,济南市少儿图书馆开始把为社区内外来务工子女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2 济南市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中小学生阅读需求比较分析
2.1 调查设计和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济南市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孩子的阅读需求,以便于开展针对性服务。我们选取了北大槐树小学、南大槐树小学、育贤小学、甸柳小学和普利中学五所学校2—9年级的中小学生,另外,也选取了常到少儿图书馆的部分中小学生读者,作为人工问卷的访问对象。其中普利中学、北大槐树小学和南大槐树小学都是济南市定点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调查采用被访者人工问卷自填和个案访问相结合的方式。
人工问卷共发了2100份样本,收回2000份,收回率95.2%,被访者男女比例为513∶487,男生略高于女生。被访者群体以7岁至13岁阶段的少年儿童为主,占总体比例的85%,13岁以上的仅占15%。收回外来务工子女问卷920份,城市儿童问卷1080份。
2.2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比较,发现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在许多方面的差别很小,比如对阅读的喜爱、为满足自身兴趣而阅读所占的比例、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人数等(外来务工子女为79.3%,城市孩子为87.8%);在以下方面孩子们的选择基本一致:
童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类型,其次是动漫。喜欢教辅类读物的比例仅为9.1%。女生最喜欢的读物类型是童话,男生最喜欢的读物类型是动漫。2—5年级最喜欢的读物类型是童话,7—9年级最喜欢的是科幻(见图1)。
图1
在调查中,让被访者分别写出喜欢的3位中国作家和3位外国作家。从中国作家和外国作家的前20名排名中,可以发现有很多位是中小学教材中课文的作者。外国作家中,安徒生、高尔基、法布尔名列前三甲;中国作家中,沈石溪、杨红樱、老舍位列前三名(见表1)。
最喜欢的中国图书前3位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见图2)。在前16名中,曹文轩所著的图书有3种,沈石溪和杨红樱所著的图书各有两种。外国图书前3位是《爱的教育》《格林童话》《昆虫记》(见图3)。
关于阅读的最佳地点,78.80%的学生选则在家中阅读,其次为学校、图书馆、公园,分别占全部人数的47.00%、37.50%、26.50%。
表1 中国作家前10名与外国作家前10名对比
图2
图3
外来务工子女选择父母支持阅读的为92.60%,城市孩子为93.80%;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分别位于影响阅读的前三位。书店是他们了解新书的最主要的渠道。故事会是他们最喜欢的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最大的困难是“书太贵”,其次是“找不到感兴趣的书”。从年级上看,2—4年级最大的困难是“书太贵”,而五、六年级则为“找不到感兴趣的书”。7—9年级学生认为课外阅读的最大困难是“作业多”。其中“书太贵”“找不到感兴趣的书”多来自外来务工子女。受人工、纸张等成本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出版的少儿书装帧越来越豪华,定价也愈来愈高。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收入偏低,受经济因素影响,他们很难拿出更多费用来为孩子购买课外书,至多只能买些教材要求的课外读本,其它令孩子感兴趣的书,只好拒之门外。而升入初中的学生,也就是7—9年级的学生,他们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便是中考,中考是孩子们人生的第一重大“赛事”,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迎接中考上,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已无时间再去读课外书了。
对课外阅读建议的有1,108人,占总数55.4%,其中,外来务工子女493人,占44.5%。现将建议主要归纳为9个方面,即:多购书、推荐好书、学校建图书馆、多建图书馆、自主阅读、多给阅读时间、多办读书活动、父母多购书、改进图书馆服务。
其中外来务工子女的建议多体现在:父母多购书、学校建图书馆、多建图书馆、多办读书活动、改进图书馆的服务。正如上文所述,虽然外来务工人员支持孩子们阅读,但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他们很难让孩子能够随心所欲去购买自已喜爱的课外书。此外,在文化、家庭教育方面,外来务工子女家庭也与城市子女家庭有很大差异,致使很多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对于阅读的认识有偏差。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认真完成作业,做好教材上的指定阅读就可以了,甚至觉得看太多的课外读物,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持有这种看法的家长很难做到主动与孩子一起去购书,更谈不上积极参与孩子们的阅读活动,指导其阅读了[2]。
3 济南市少儿图书馆服务外来务工子女的做法
从调查问卷显示,当外来务工子女走入城市,进入城市学校读书,他们的阅读生活难以摆脱学校及同学的影响,外来务工与城市人一样对孩子的教育给予厚望。少儿图书馆服务口碑不可能只在城市学生群体中扩散。距离不是影响居民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最重要因素。充满人文情怀的图书馆绝不会因读者对象不同的户籍背景而厚此薄彼。为此,济南市少儿图书馆为吸引外来务工子女走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活动,主动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阅读需求特点,开展了系列服务活动[3]。
3.1 设立外来务工子女小学巡回课堂
济南市少儿图书馆与所在槐荫区教委联系,商讨在区内外来务工子女小学设立巡回课堂。所谓巡回课堂是指利用每年九月份的8个双休日,由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重点小读者3人及其家长,轮流到不同的外来务工子女小学,以PPT的形式给一到二年级的同学介绍少儿图书馆的功能、藏书、活动、地址、借阅程序;由重点小读者现身说法自己的借阅体验、参与少儿活动的体验等,并与同学们开展互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在一起合影,在象征共同进步的记录相册上签字留念。活动过程中,重点小读者的家长及部分外来务工家长自由交流,话题涉及城市生活、工作、教子感受等,场面亲切和谐。
3.2 吸收外来务工子女加入馆员小助理队伍
济南市少儿图书馆有一支馆员小助理队伍,由四年级以上大、中、小学生组成。他们在假期帮助少儿馆员接待读者、维持借书室秩序、参与组织读者活动,并提供读者信息反馈、为少儿馆服务及活动出谋划策。截止2017年年底,我馆在经常到馆借书的外来务工子女中,共吸收了200多位热心参与公益服务的孩子参加馆员小助理队伍。从他们的视角策划、组织少儿活动,会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与城市孩子间的了解。这些馆员小助理到学校介绍图书馆活动体验,可吸引更多外来务工子女走入图书馆,参与公益服务。
3.3 打造不同文化展示平台
济南市少儿图书馆联合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济南市民俗学会、济南市民俗艺术馆,与所在区9所外来务工子女小学合作打造“你好”民俗文化展示平台。“你好”民俗文化展示活动每年国庆节期间轮流在济南市少儿图书馆及三所外来务工子女小学举办,活动包括馆藏地方图书展、文化艺术项目等。馆藏地方图书展旨在提升来自不同地域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对家乡的认知,这部分图书是少儿馆根据学校提供的外来务工子女家乡分布情况而从馆藏中精选、或者专门新购的,内容涉及地方文化、历史、地理、重要人物事迹等,有图书、期刊、DVD、光盘等。文化艺术项目包括民歌、舞蹈展播,地方童谣、民间故事,手工艺展示及制作等。每届展示平台都会邀请外来务工家长及其子女参与讲故事、地方特色饮食介绍及手工制品展示等项目。最重要的是,展示平台将济南地域文化与外来务工子女家乡文化融合展示,加深了城乡孩子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
2016年济南市“童声书韵”诵读大赛的举办,也很有实践意义。这个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济南市教育局等单位主办,济南市图书馆、济南教育电视台、济南市委讲师团等单位承办的大赛,分童声讲故事、童声诵国学、亲子诵读三个类别,其中童声讲故事分为低年级讲故事和高年级讲故事两个组别,并聘请了省、市播音主持界的知名人士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担纲评委,现场对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经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广泛宣传,本大赛很快引起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积极响应,共吸引了来自我市四区50个学校的900余组选手报名参加。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赛中济南市少儿图书馆所在区的9所外来务工子女小学都有学生报名参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长江》《唱给妈妈的歌》《龟兔赛跑》《狐假虎威》《我们是一家人》《淡淡的茉莉花》《满江红》《木兰辞》……一个个好听的故事,一首首抑扬顿挫的经典诗文朗诵,表现了小选手们对中华传统经典诗文和故事的纯熟把握和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营造了共读、共诵、共讲中华经典诗文和优美故事的氛围,也为践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城乡孩子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把握,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3.4 开展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对艺术的理解、欣赏和创造,促进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艺术教育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认知、情绪、意志和对城市文化的融入都有显著的教育意义。济南市少儿图书馆由具有艺术特长的少儿图书馆员,大、中专院校学生志愿者合作开展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免费艺术培训课程,包括唱歌、朗诵、相声、表演、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一般三个月一期,已举办五期培训活动。每期培训结束后,我们都会安排学员的汇报演出。为使艺术培训活动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将少儿图书馆文化活动建设作为艺术教育实践的最重要渠道,成立少儿艺术团,如合唱团、戏剧队、曲艺队、乐队,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各支艺术队都会表演拿手的节目;同时,指导、帮助自发自愿成立的少儿艺术类社团,如摄影协会、影评协会、书画协会,先后邀请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马瑞芳,著名书法老师梁成立,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会员、85后履行摄影家高乘等知名艺术家和专业工作者在图书馆举办艺术欣赏类讲座,提高外来工子女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4 济南市少儿图书馆服务外来务工子女的思考
4.1 图书馆服务外来务工子女是职责所在
现代社会中,城市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常住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已占了很大比例。我国2012年5月1日起实行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总则第3条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等的特殊需求[4]。2017年11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33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5]。
因此,图书馆主动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开展社会教育,进行文献信息服务,也是图书馆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4.2 以文化融入为切入点,寻求吸引外来务工子女走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所谓“文化融入”,是指外来务工子女进入城市之后,与城市文化相融合、相适应的一个过程,也可以看做是外来务工子女本身所携带的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触与互动。文化融入的实质是文化适应。文化适应包括了心理和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是指在跨文化接触中个体心理健康,对生活满意;社会文化适应指正处于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个体在新的文化背景中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适应当地社会,与当地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接触[6]。
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管理体制,外来务工很难获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各方面的限制使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特的社会结构单元,他们虽然身在城市,但是与真正的城市文化环境相对独立,并没有真正融入,无论是在行为方面还是在其自身的文化传承方面,都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比较深的隔膜[7]。可想而知,让本就涉世未深的外来务工子女去应对来自文化差异的冲突、适应城市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适应,本质上是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接纳,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随着外来务工子女从乡村流动进入城市,其与城市文化发生着摩擦,建立在乡村文化之上的传统人格心理与建立在工业化、城市化基础上的现代人格心理是完全不同的,这会影响城市新的移民融入城市文化的速度和程度;正是城市新移民在融入城市文化中的文化冲突,导致了许多城市新移民对城市文化的抵制[8]。如何解决这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最基本的力量还是源自文化本身。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生理年龄较小,心理年龄不成熟,学校就成了其最初进行文化融合的重要场所之一。而这一点也从阅读问卷中反映出的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学生较大的趋同性中反映出来。济南市少儿图书馆要吸引外来务工子女接受图书馆的服务、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必须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创造城乡孩子及其父母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广大外来务工子女尽快与所在城市文化相融合。
4.3 良好的自信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保障
公共图书馆是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知识服务信息服务的重要文化信息机构。外来务工人员也是城市的主人,图书馆应打破传统的户籍制度的壁垒,主动拿出服务措施,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服务,帮助外来务工子女树立自信,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增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最终实现其人生的价值。
上述活动的成功开展,在外来务工子女中已产生了很好的效应,可以说已初见成效。“文化融入”非朝夕能完成,少儿图书馆服务外来务工子女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广大图书馆人付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济南市少儿图书馆将外来务工子女这一特殊社会阶段出现的儿童群体与作为共性的儿童特点与需求综合考虑,以理念深化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来到城市中,要有尊严的生活,怀着梦想生活,就要引导他们在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的同时,真诚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体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投入城市生活中。这样才不会迷失,才会自发的去主动寻找、利用各种公共资源。图书馆有责任也有能力与他们一起开创美好的未来。
〔1〕 济南城区中小学外来娃占三成.舜网[EB/OL].[2015-01-24].http://www.jinannews.cn/content/2015-01-24/2015012400003.html
〔2〕 杨柳.长沙市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9(01):65-67
〔3〕 徐忠兰.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适应性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4〕 马灵,王晴.关于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研究,2016(09):26-28
〔5〕 钱锦.从入馆权利问题谈读者的平等利用权[J].图书馆建设,2015(06):8-10
〔6〕〔7〕〔8〕 江波.推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文化[EB/OL].[2015-10-22].http://www.cssn.cn/sf/bwsf_jy/201510/t20151022_25270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