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陷盆地开发区块剥蚀面识别及刻画意义
——以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为例

2018-07-05许艳龙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格架基准面层序

许艳龙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呼和诺仁油田贝301区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乡)境内,构造位置属于呼和诺仁构造带,主要开采层系为南屯组二段,含油面积5.86km2,提交探明储量1536.25×104t,2001年开发至今累计产油196.9×104t,具有“小”而“肥”的特点,是海拉尔油田稳产的重要支撑。

油田投产至今经历了初步开发、加密、注聚等阶段,伴随钻井地质认识,地质再认识及油藏描述3个研究阶段。油藏描述前对贝301区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造、大断层、沉积模式及与油气聚集等[1]方面,明确了研究区为反向大断层控制的构造油藏,大断层边部及构造高部位为富油区,为海拉尔断陷盆地内典型砂砾岩构造油藏。由于贝301区块属于紧贴大断层的近物源、短流程、窄相带、快速充填堆积的沉积体,砾岩至粉砂岩混杂堆积,大断层边部破碎带也较为发育,对比过程中易造成非等时对比(串层),地层缺失类型判断难。地质再认识时期认为,缺失以“断失”为主,其结论严重影响构造形态、断层展布及储层分布认识,致使开发中暴露动静不符的矛盾,制约了油田进一步潜力挖潜及综合调整。

油藏描述阶段针对断点不易组合、断层解释不清、小层连通关系不清等静态问题开展了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2],井震结合追踪油层组界限,建立超短期等时地层格架并进行超短旋回统层细分对比,确定地层缺失类型,井震标定构造精细解释验证其正确性。在剥蚀理论指导下,以超短期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通过地震约束层组界面,逐级建立4级构造模型,在平面上、纵向上量化了各级单砂层的剥蚀量及范围,有效指导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分布研究。

1 层序界面追踪

图1 井震标定剖面图

图2 标准井(井1)层序地层格架图

断陷盆地地质环境决定了井震结合在统层细分对比过程中的必要性,应用开发加密井逐井标定合成记录进行地震层位追踪是油层统层细分及构造解释的关键技术[3]。研究区目的层南屯组二段一油组顶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纵向上自然伽马曲线特征变化明显,上覆地层由泥岩基线突变至目的层砂砾岩层,表现为向左侧低自然伽马偏移,波阻抗呈高振幅、强反射、高能量特征;其底面表现为次级高自然伽马响应向左侧低自然伽马转换,波阻抗向弱振幅、低能量反射特征转换(图1)。

2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同时代地层与地层、界面与界面或地层与界面的对比,而非简单的岩性地层对比。选取全区地层完整、地震特征清晰的井1为标准井,依据钻井、地震及测井资料对南屯组二段一油组界面识别及层序结构进行划分,井震结合追踪油组顶、底区域标志层及内部稳定标志层,将目的层段细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逐级约束,细分为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中期旋回界面和湖泛面为框架,短期旋回为骨架,不同成因类型转换面细分为14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对比单元以及17个单砂体级地层格架(图2)。

最小成因单元的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垂向剖面上,通常表现为单一的微相类型[4],反映单一岩性或数个岩性组合成较短期旋回更低的湖进-湖退韵律层。超短期旋回结构类型分为向上“变浅”型、向上“变深”型及对称型。向上“变浅”型,目的层由底至上发育6个期次,处于高容纳空间水深、流缓的河道间泥岩、粉砂岩向上过渡至低容纳空间水浅、流急的略粗河口坝砂砾岩层。向上“变深”型发育4个期次,处于低容纳空间水浅、流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对称型发育3个期次,向上“变深”后复“变浅”,处于水深、流缓,自下而上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变细过渡至河口坝厚层砂砾岩,常见于河口部位。

以不同成因类型转换面控制的单一沉积微相相序组合,自底向上随着各级基准面的上升,砂地比逐级增大,岩性逐渐变粗;随着各级基准面的下降,砂地比逐级减小,岩性逐渐变细。在各短期基准面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面处,砂体相对最不发育,即随着短、超短期基准面的上升和下降,砂体发育程度呈规律性变化。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下降,各短、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对称性逐渐增强,反映了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之比逐渐增大的过程,证明了层序划分的合理性。

3 超短期旋回对比识别

图3 超短期旋回地层对比剖面图

4 剥蚀面展布刻画

图4 地层剥蚀范围及厚度平面分布图 图5 地层纵向厚度剖面图

5 成果应用

油藏描述前的加密后地质研究认为,断块受构造运动影响,沿边界大断层断块内部衍生出较多小断层,尤其东部井区,井均过小断层(图6),致使断点组合较难,且存在多解性,原始地震数据品质(频率低)较差,造成油藏构造形态不清,储层连通关系对应难等实际静态问题,限制了油田的有效开发。

以中期旋回界面和湖泛面为框架,以短期旋回为骨架,以超短期旋回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所建立的超短时间尺度层序地层格架大大提高了单砂体的追踪对比描述精度,识别出贝301区块剥蚀现象的存在,确定地层缺失类型。以东部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新认识指导构造顶面成图 (图7) ,合理解释区块东部井过断层、断点难组合、连通关系及构造形态不清的实际。由于区块东部地层非断层所致,而是由剥蚀所致的规律性地层分布,核销东部多条断层后,有效地指导了潜力挖潜,在内部部署5口补充井、边部部署3口外扩井,钻井成功率100%。依据不同超短期单砂体剥蚀范围编制了砂体厚度、沉积微相图,在新认识下解决了动静不符的实际矛盾,综合调整油水井48井次,共计增油28000t,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图6 地质再认识构造井位图 图7 油藏描述构造井位图

6 结论与认识

1)通过超短期旋回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统层对比,识别出贝301区块东部目的层顶为剥蚀所致,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的新认识,非全区平行不整合接触。

2)在剥蚀理论的新认识下,认清地下油藏的构造形态,取消了多条内部断层,落实了储层范围,使单砂层连通关系更加清晰准确,指导了构造成图及砂体和沉积微相绘制,解决了油田动静不符的矛盾,为补充外扩井位及综合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施尚明,付红军,樊自立.复杂断块油藏沉积地质特征及油气藏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301区块为例[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3.

[2]郑荣才,彭军.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1,19(2):249~255.

[3]李宇志.东辛油田辛15断块精细构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1,33(6):214~218.

[4]金金花.断陷盆地三角洲前缘单期扇体精细表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 13(17):18~22.

[5]郑荣才,彭军.陕北志丹三角洲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J].沉积学报,2002,20(1):92~100.

[6]张世广.复杂断陷盆地开发区块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地层学杂志,2011,35(2):219~226.

[7]吴胜和,金振奎,黄沧钿,等. 储层建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1~121.

[8]胡勇,陈恭洋,周艳丽. 波阻抗趋势面约束在薄层建模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 8(1):46~48.

猜你喜欢

格架基准面层序
基于参数化-超单元法的HFETR乏燃料贮存格架抗震分析
关于浮动基准面与起伏地表面的讨论
“V-C”层序地层学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白云凹陷SQ13.8层序细粒深水扇沉积模式
板桥- 北大港地区沙一下亚段高频层序格架与沉积体系
高分辨率层序随钻地层对比分析在录井现场中的应用
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校正技术在准噶尔盆地LN6井区应用
浮动基准面静校正方法测试分析和实践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
空间域CMP参考基准面实现方法及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