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武汉 中部崛起
2018-07-05何遥
□ 文/本刊记者 何遥
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高校数量可与一线城市媲美;汉口、武昌、汉阳三镇交相辉映;经济发展在华中地区更是有目共睹。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在公共安全、高等教育、城市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加强了武汉在我国中部的突出地位,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新姿,更具现代魅力。
视频联网打造城市公共安全
去年发改委九部委出台《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为响应政策,2017年4月26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三期动员部署会。至2020年,全市将建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智慧应用”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100%覆盖率。
目前,武汉全市视频监控探头已达100万个,全市视频专网可联网调看的一类、二类探头达到4.6万个,系统初步形成全市城镇进出道口全封闭、重点部位全覆盖、道路路口全封控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网。
根据此次的建设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市将新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及多维数据采集前端4.4万个。9万个一二类探头,将实现城镇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要道路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重点要害部位、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主要出入口视频全覆盖。
此外,飞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商圈等重点区域,将通过多维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全景影像、高清视频、环境声音、车辆图片、型号、牌照、人脸图片等数据,提高公共安全风险的检测预警和风险防控。这也意味着,民警在找人找车时,不再靠眼睛甄别监控录像,而只需在系统中输入人、车特征,即可快速查到其的位置。
据武汉市公安局城市视频监控三期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消息,人脸识别系统自2017年5月28日上线运行后,在地铁站、东湖绿道等地共协助警方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9名,破获案件56起,串并案件44起。据了解,人脸识别系统将作为城市视频监控三期建设的重点项目,2018年在全市推广。目前该系统已广泛用于刑侦办案、寻找迷失人员及交通管理等领域,其覆盖范围及准确性在全国领先。
让“天眼”拥有“智慧”是三期建设的重点。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李义龙介绍,三期建设将以城市视频监控平台为基础,与武汉公安云、大数据互联共享,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智能综合应用平台,形成视频“全警务融合”“全警域渗透”“全警种应用”的新模式。
有了AI,警务服务质量更高
2017年11月,在“武汉交警政务服务迈入AI时代”的发布会上,腾讯与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宣布携手打造全国第一个无人警局,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投入使用。
无人警局是以武汉交警智慧服务平台的各项能力为基础,未来可实现通过刷脸入场依次办理业务,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全流程自助实现现场补证换证领证,和机器人客服全天候沟通等等。
武汉交警智慧服务平台能满足你对交管业务的所有需求,130项车驾管、秩序、事故、便民服务等交管业务,通过全国首个交管业务全程网上办理服务平台——武汉智慧交警小程序,即可实现线上办理。
刷脸即办证:市民通过刷脸认证后,即可在平台注册(运用最新刷脸技术,活体认证达到毫秒安全注册)。注册用户以后通过智慧服务平台办理各项交管业务均不需要身份证及照片。
例如,办理遗失补证的业务,只要你预先在小程序上刷脸认证,就不需要再去拍照,武汉交警后台将自动生成您的照片,提交申请,在24小时内新的证件将会送到你的手中。
凭证无纸化:智慧服务平台已实现武汉市医疗体验证明、电子身份证、电子保单、驾考成绩单、电子驾驶证等信息互通,办理交管服务不需要多头证明,到处跑路开证明,更不会出现证明“我是本人”的问题。
全年无休,24小时开放:平台还支持24小时全天候提供服务,随时响应民众需求。业务申请后,在24小时内办结、送达,实现网上支付,对接快递平台、实现上门收件、证照送到。
从去年年底,武汉警方打造的能刷脸的新型智慧门禁系统已经在武汉多个小区试点。这套门禁系统不仅免去了居民用钥匙或输密码解锁的繁琐,还为警方采集重点人群动态、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了新的渠道。
武汉市公安局千家街社区民警左戎说,这套门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系统平台,由人脸识别监控摄像头、智能集成终端和无线传输设备构成,融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后台接入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数据平台。
每户社区居民在社区警务室进行实名认证登记后获得权限,可使用手机APP、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开门。有人进门时,系统自动抓拍图像,并传输给后台。
据武汉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智慧门禁系统目前正在武汉江汉区北湖社区、汉阳区江欣苑社区、青山区绿景苑等多个社区、小区进行试点运行,下一步将视试点效果考虑在武汉全市推广。
北斗助力武汉智能交通
2017年4月18日,武汉大学、中国保险学会、湖北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武汉六点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联合发布了基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全球首个“即时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联动智能系统及应用”。北斗应用正式进入米级定位时代。这也标志着国内首次将北斗高精度感知与智能联网技术应用于车险和交管领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只有四个会员,却吸引了各国首脑的关注和众多顶级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它的四个会员分别是美国GPS、欧洲伽利略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中国北斗COMPASS。
中国北斗是个新会员,同时也是发展势头最猛的会员。不少人认为,过去在民用领域,如交通行业、金融行业、电信行业、地理测绘等关键领域,由于严重依赖美国GPS系统的授时信号和定位信息,对于我国的国土安全和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不断的成功发射升空并投入运行,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创业企业,都在探索着北斗与多行业的结合。随着北斗组网的推进,下游行业应用呈现加速趋势。当前,卫星导航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北斗+”时代正在到来。
那么,关于智慧交通和智能驾驶,北斗能做什么?
即时判北斗高精度“互联网+警保联动”智能系统前期研发用时近5年,已投入试运营一年多时间。武汉地区车联网数据库基本形成,接下来可以为武汉市智慧交通建设在商业车险改革、道路救援、警保联动等方面贡献多维度价值。
“即时精准定位,差一米车都知道变道,GPS只能识别是哪一条公路,但是不能识别哪一个车道,我们能识别哪一个车道;即时精准还原,即时判,三分钟撤离现场,向科技要警力,现场勘查,现场解决问题,提供完备的证据链,”武汉六点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成敏现场发布时表示,“2017年,我们的目标是布局100万台即时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联动智能终端规模化应用,带动100亿产值。”
对于即时判市场规模中普及还有哪些问题,刘成敏直言:“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所有的环节都会有问题。用户需求的总是好看好用又便宜的产品,这是硬件本身的问题,同时,毕竟没有大规模应用,可能保险公司会有意见,或者是通信链断了。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一个好的后视镜,除了当一个后视镜使用,还能整合其他的应用,做精准的导航,听听音乐,同时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不让警察到现场,这就相当完美了。显然,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是我们有创业的经验和做产品的经验,我们知道问题在哪里,每个阶段去解决一些问题,我们也得到了公安部的认可,这就是我们资源和视野。”
据了解,北斗的这一新技术成果有全球首个集成北斗/GNSS高精度警保联动智能系统、全球首个车道级(亚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网联车载后视镜和行驶记录仪终端及UBI北斗高精度智能车险终端、全国首个集成大规模车道级高精度数字地图的车联网系统,创新融合集成亚米级北斗高精度/GNSS定位感知、多传感器组合车辆行为感知、基于车载视觉的先进辅助驾驶、时空大数据协同计算与融合处理、基于UBI体系保险精算与反欺诈建模、智能网联等新兴信息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在此次北斗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成果发布会上,武汉大学、赛伯乐绿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六点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约即时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联动智能系统产业化实施推广战略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赛伯乐绿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入10亿元产业化建设和应用推广资金,开展100万台即时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联动智能终端规模化应用,并于武汉东湖开发区打造国家级北斗高精度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同时,共建新型北斗高精度技术创新中心、即时判大数据信息平台与云计算中心、警保联动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平台、设立2000万元研发基金,用于北斗高精度技术的创新研发。
人脸识别让城市生活更方便
服务平台
2017年11月1日,武汉市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租房全过程可在网上办理。这是“政银合作”模式下,全国省会城市中首家上线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该平台支持人脸识别电子签约。
武汉市房管局联合建行湖北省分行共同打造了这一平台。红璞、集家、可遇等3家住房租赁企业首批入驻。试运行首日上午,在光谷上班的大学毕业生胡沁第一个登录,与可遇公司网签租赁合同,租得一套可遇人才公寓,月租1550元,租期一年,房屋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虎泉街伏泉路,当天即办理入住,胡沁因此成为首个经该平台成功签约入住的租户。“经过审核通过后,平台自动生成标准住房租赁合同,电子签约,十分方便,全程只需几分钟。”胡沁说。
武汉市房管局介绍,为推进“网上办”,该平台首次引入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极大方便审核和监管,提高了效率。该平台包括企业租赁服务管理、政府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服务共享、租赁监管服务和政府监管服务等五大子平台,建行湖北省分行在全国率先对租赁企业和租户发放贷款。
游客刷脸入园赏樱
2018年3月20日,武汉大学赏樱实行预约限流首日,慕名而至的海内外游客有序排队,“刷脸”入校,现场秩序井然。
武大校内樱花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四种为主,分布在樱园、鲲鹏广场、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及工学部主教学楼等处,其中以樱花大道和鲲鹏广场最为集中。
AI图书馆提升城市软实力
传统的图书馆已不能满足人们快捷获取知识的渴求,随时随地共享新知成为新的议题。
武大图书馆副馆长黄勇凯表示,“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消灭信息孤岛,高校图书馆很少有可延伸、独有稀缺的资源,很难支撑起很强大的知识体系。”这的确是当前高校信息化的现状:资源库的繁杂与零散导致师生查找不便;新的内容无法及时更新,难以满足师生对于最新信息的诉求。而在百度人工智能技术所孵化下的个性化定制、大数据追踪记录以及智能化检索体验,又保证了资源共享的高效与便捷。武大王新才馆长坦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图书馆的结合,无疑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非常重要的”。
2017年9月6日,百度与武汉大学正式举行AI图书馆建设合作研讨会暨签约仪式。
此次百度与武汉大学共建AI图书馆旨在解决高校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利用问题,其中囊括了资源共享、个性化定制、大数据追踪记录以及智能化检索体验等等,将颠覆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认知,让日渐式微的传统图书馆重焕活力。
“百度教育大脑”也能够基于海量的优质资源和AI技术,建立起庞大的教育生态环和百万级知识图谱,既可以“意识”到用户所需,又可以实现人机交互,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升教师备课效率。
据悉,百度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将为AI图书馆提供更深层次、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帮助管理者了解师生的使用习惯,辅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同时,百度NLP(自然语言处理)部门的语音识别能力、度秘事业部多轮对话技术、语音搜索能力等将带来智能化检索体验,让借书更快捷,检索更具人情味与乐趣。对此,百度教育的张高认为:“未来在与武大AI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如果深度地去分析学生阅读的兴趣,包括学习行为,这样未来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教育非常重要。”计算机学院彭敏教授也认为,这将有助于“提升学习黏性”。
未来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仍蕴含着巨大的空间。张高向大家表示∶“百度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上做了很多针对教育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和积累,目前的工作量和技术成熟度还在路上,我们规划未来五到十年都持续做这个工作,直到把体验做的非常好”。“百度教育大脑”就是张高口中“积累”的成果,目前所提及的部分只是AI图书馆即将初步实现的功能,随着教育大脑的成长,未来势必会在教育与科技间摩擦出更多火花。
结束语
武汉教育事业发达,也推动了科技事业的进步。经过10多年发展,“武汉·中国光谷”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我国以光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教育与科技,正是智慧城市的深层驱动力。这股力量的驱动下,智慧武汉将为华中地区带来新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