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夜,读王维

2018-07-05忆苏

大理文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王维诗句

●忆苏

一直觉得,古人和他们的诗句,都是有季节感的。比如,李白的激情豪放,浪漫热烈,是属于仲春和盛夏的,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让人心情澎湃的激昂豪迈浪漫洒脱。杜甫是寒冬的凛冽,而王维,是属于秋天的。有秋的空明澄净,气定神闲,字里行间满是秋风拂面的安宁静和。读王维的诗,能让一颗浮躁的心,渐渐向内收拢,慢慢回到生命的本源。

也是这样的缘由,读王维,不会成为年少气盛时的所爱,年轻时都爱李白,狂傲不羁,潇洒浪漫。只有随着年岁渐长,才会越来越觉出王维诗句空灵气质里藏着的味道。那些山水诗里,有天地,有日月,有清泉,有空气,有声音,就是没有热闹的场面,没有壮阔的阵势——一个远离人群的世界,只剩下天地山河,幽谷溪流,鸟鸣花落,一切都回到最初,一切都是如此地清静自然。难怪王维被称为“诗佛”,一个一心向佛之人,看山看水,看云看雨,都能参出禅意来,都能带着平和豁达的开阔和舒朗。

如今,王维成了我诗词储备库里最喜欢的诗人之一 (还有一个是苏轼),特别是他中年以后居于辋川所作的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韵自然,妙不可言。短短数行,几十个字,简直就是浑然天成,有种与天地同呼吸的感觉——是天地自然给予诗人灵感,让他在历经劫难之后,找到安放心灵之所。放下了,也就渐渐走出了人生困境,用一颗安静的心,看待世间万物,才有那么多干净纯粹的句子流传千年,才有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诗书画音律俱佳的艺术大家。

我常常会莫名地想,那些洁净灵动的句子,一千多年前,是如何从这位诗人、画家的笔下流出来的?随手撷取几句,都让人赞叹不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每一首诗,每一个句子,都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读来读去,让我对这位诗人越来越顶礼膜拜。

简净清雅,音韵自然。这些句子都是由不难理解的词句组合而成,却构成一个空灵清明的意境,而那种意境,又和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通,即便千年之后,仍然打动读者。特别是那些充满禅意,没有一丝烟火气息的诗句,直抵人的内心世界。悠远冲淡,如天边的一缕清风,一抹云丝,若有若无之间,带来诗画之外的禅理哲思,在千年的时光里,泛着如沉香一般的幽光和香气。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周末爱去巍宝山,密林中走着走着,这几句诗绝对会自然而然一次次出现于脑海。踩着林间细细碎碎的光影,千年前的诗句渐渐复活,让行走的我们,有种和古人并肩漫步的错觉。4句,20字,将林中寂静却不寂寞的淡远意境和空净之感写得如此美妙。空山、人语、深林、余晖、青苔、落叶,如梦似幻,空灵洁净,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人心,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还有那首《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空翠”两个字连在一起,产生了妙不可言的效果,造出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感觉。苍翠迷离的山色,层峦叠染的山林那浓得化不开的绿,被这两个字一勾,一连,再接上“湿人衣”,与上句的“山路元无雨”形成矛盾,带来感觉、视觉、触觉、错觉的似真似幻,让人如临其境,身心都随诗人浸染于山色的苍翠迷蒙。每次深秋或初冬清晨行于巍宝山停车场到长春洞那条林荫蔽日的小径,就是这种感觉。早年脑袋中储备不够,就是想不出如何准确表达,直到再读王维,这个句子跳入眼帘,一下子如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一句“空翠湿人衣”勾起诗歌与生活的联动,勾起千年时光的亲切可感。原来,早在千年前,那个叫王维的诗人就用最简明的句子,勾勒出最难表达的感觉和氛围。让人不得不称绝!

——原来,山河岁月,都可以在黑色的方块字里,与心同在,与时空同在。

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山居秋暝》,单是“秋暝”两个字,就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竹枝、喧笑、浣女、莲花、渔舟。身为诗人、画家、乐师的王维,用一支素笔,画山绣水,短短几行字,就将山中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的景色描绘得生动又有情致。有远景,有细节,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读来,就是一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感觉清新自然,余味悠远。

这样的诗句,这样的美,在悄无声息中滋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子。小城百姓居家盖房修院,总爱做个照壁,照壁上或是青砖白墙上,总爱写上几句诗歌,表达主人诗书传家的志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出镜率最高的诗句之一。它写得如此安静,却又用这种安静打动了人,成为老百姓心中最美的句子之一。也就是有画作经验的王维,才能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将诗写成一幅自然天成纯粹动人的画,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也说不完。

被钱钟书称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的王维能诗能画,善书法,还精通音律,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全才。

正是因为他极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打通各界,将诗写出画意,将画作得如诗,还蕴含着音律之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简雅清净,开创了一代画风。那幅《辋川图》,雅致清幽,开启了后人诗画并重的先河,对古代文人山水画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以说,是辋川成全了王维的生命,王维也让一个山坳名留青史。那片山谷,有王维晚年的生命体温,我们经由千年后的诗句,能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和宁静,感受到生命从繁华喧闹逐渐走向沉静豁达的温度和脉络。

少年得志的王维,简直可以称作天才,早在17岁就能写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才华横溢,年轻潇洒,豪情满怀的青年才俊,下笔也是洋洋洒洒,字里行间满是春风拂面、艳阳高照的绮丽和繁华。读一读当时写成的《洛阳女儿行》《少年行》便可从中感受到当时王维的意气风发,鲜衣怒马。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其一》)“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洛阳女儿行》)字里行间满是唐初贵游文学的印记,一句一句铺排开来,满眼鲜亮的颜色,满眼绫罗绸缎的奢华,满眼的繁华壮阔,华美艳丽。

还有那些边塞诗,也是豪情万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一切的改变,源于那场安史之乱,可以说,安史之乱是王维人生的分水岭,也是他作品的界限,之前的豪放激昂,经由人生际遇的改变,成为后期的沉静幽寂,空灵渺远。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也是一样的落日,一样的孤烟,却有如此不同的美学效果和意境。这样对比强烈的画面和文字间不一样的节律气韵,都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让我们读到一个人在历经繁华之后视觉、感受和心性的变化。

在政治争斗中差点送了命的王维,幸好有弟弟王缙拿官位相保,才免于一死。历经这般生死鬼门关的折磨,王维从此归隐田园,在陕西辋川过起半官半隐的日子,开始了远离政治,亲近自然,与山水对话和天地共存的诗书画生涯。

那年,王维40出头。人到中年,又经历了如此大劫,什么都可以看开了,看淡了,眼中不再有功名利禄,理想抱负,不再是花红柳绿,五彩缤纷,和天地山河日月星辰在一起的王维,彻底回归到了清净素寂的世界。好吧,人的世界不容他,那就回到自然中吧。土地是最能包容人的,也是在这片土地上,王维写出了最有代表性也最有价值的作品。那些成就最高的山水诗,基本都是写于这一阶段。

居于辋川的王维并不寂寞,有山水相伴,绿树相依,还有一个惺惺相惜的好友裴迪,一起看山看水,一起饮酒作诗,泼墨成画。两人一唱一和,成《辋川集》各人20首共40首诗歌。

王维所作的20首诗,一首一个地名:孟城坳,白石滩,辛夷坞,竹里馆,栾家濑,奇湖,南坨,北坨,木兰柴,鹿柴,漆园,椒园,宫槐陌,茱萸片,文杏馆……让后人读着这些诗句,心中渐渐勾勒出辋川的样貌,感受到辋川的清幽静寂,感受到辋川岁月的友情温暖,时光静好。

我反复抄写过《辋川集》的20首诗,读来写去,最喜欢《木兰柴》和《竹里馆》。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敛馀照”“ 时分明”“ 无处所”——画家对光影,色彩的敏感让这些句子有了一种明灭的闪烁,瞬息变化的虚幻,读着读着,恍惚中生出生生灭灭,无常无我的禅意。

还有《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四个句子,单个读来,平淡无奇,却构成一种动静相宜,寂中有声的清幽意境,读来有种物我相忘,尘念皆空之感。千年之后的我们,都能被字里行间诗人的淡泊静定所打动,写下这些诗句时的王维,真的是将心退回到了最朴素的状态。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一句“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让我们看到这个前半生一直都意气风发的人,在经历了繁华之后,选择了另一种生命的形式。退出政治舞台的王维开启了自己新的生命形式,写诗作画,参禅悟理,学庄信道。在辋川的原野上,用一颗灵慧之心,连接了山水,天地,自然,万物,完成了生命的涅槃,写出了不朽篇章。

这几年,每年都用一段集中的时间再读古诗词。发现,如今的阅读体验,和年轻时的囫囵吞枣有很大不同,生活,阅历,人生经验,知识储备,直接影响一个人的阅读感受。过去理解不了的,在岁月的浸染之下,慢慢豁然开朗。所以,人到中年的阅读,多了一些深入文字背后的精彩和感受。

那段时间,夜里读诗,白天就在挤出时间抄诗,顺便练字。抄得最多的是王维,因为他的诗句都很精短,不累赘,我自己又偏好有空间感和音韵感的文字,所以,王维的诗歌抄起来最适合,写出来好看,读起来好听,怎样摆布,都有美感。像禅宗中的偈语,表面上平淡无奇,实则蕴含深意,让人叹服。一个内心空净安宁,对美有自己高远追求的人,落笔,就是气象万千,高阔辽远。

夜里读诗,读来读去,王维的形象越发亲切可感,隔着千年的时空,他的气息通过黑色的方块字联通了读诗的我。同为爱山爱水爱自然的好静之人,我从他的句子里,读出了单纯、本真、素朴的生命状态,读出一个生命的修行过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最好的见证。这个《终南别业》中的句子,足以让王维不朽。“水穷处”“云起时”。水会变成云,云和水,原本就是生命存在的不同形式,看似人生无路可走的困境,谁说不会有新的云开?水和云循环往复,生命生生不息。所谓,失之东篱,收之桑榆。这样的句子,是王维经历了起落的人生之后,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写出来的。简简单单十个字,却是光芒万丈,成为指引后人的精神之光。一句诗,足以照亮辋川土地的荒凉。

年轻时读王维,只能体会出文字里的空灵清新,安静幽寂。如今再读,读出了安静里藏着的力量和美感。正是这样的力量,他的诗才会闪烁着熠熠的光芒和生命力,用独特的美,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中的这个句子,一直是我心中的妙语和最美的山水。细细品匝,字面本来就已经是一幅绝妙的水墨。天地之外,有无之中,看似无,却营造了一个有的境界,让人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比起大片的色彩,这样的简笔淡墨更能打动人,带来意境高远空灵明澈的美学效果。就像日本的枯山水,于寥寥中,生发出辽远的意境和说不出来的袅袅余韵。

能将“有”用“无”的意境表现出来,应该是水墨里的高境了吧,至少我的审美品味告诉我就是这样。我不懂水墨,但喜欢有大片留白的作品,喜欢淡墨写意出来那种画面之外的阔远意蕴和淡远的素美。看似虚无,实则深厚广博。——王维用他的诗和画告诉世界,原来,除去浓墨重彩,淡墨氤氲一样能留住时光,留住岁月,流进人心,成为永恒。

又是深秋,天气一天天变冷。还不到七点,就已暮色四合,这样的时日,太适合读王维了。

窗下,一杯热茶,一缕温暖的灯光,隔着书页,默默和我心仪的那位男子,隔着时空安静对话。读着读着,便会浮想联翩。

千年前的这几天,辋川的秋空一定明净高远,墙角屋后,一定开满了菊花,一位能诗善画精乐律的人,除了种些菜蔬粮食,定会种下花草果树。我就是他家的丫头罢,随着他,在辋川的犄角旮旯走走停停,看看想想。霜降已过,墙外的柿子都已红透,那就摘下来,带到裴迪家小酌一杯。两人吟诗作对,弹琴作画,而我,就在一旁,拿笔记下他们的金玉良言,那样的话,岂不快哉!

猜你喜欢

王维诗句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偷袭与反偷袭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按要求写唐诗
巧用诗句育新人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