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诗词中邂逅雅致与情怀
——读《沧海波澄》

2018-07-05彭忠富

杭州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叶先生叶嘉莹古典

文 彭忠富

《沧海波澄》

作 者:叶嘉莹

出版社:中华书局

简 介:以时空顺序铺陈叶嘉莹先生94载的人生经历与学术生涯。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那些光彩熠熠的名字和诗篇,照亮了千百年来国人的精神世界。以诗圣杜甫为例,一生创作诗歌一千五百多首,一些名句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早已成为千古名句。更重要的是,我们倘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杜诗,几乎可以窥见大唐帝国岌岌可危的脉象。同时,杜甫颠沛流离的境遇及民众水深火热的疾苦也跃然纸上。可见,诗词并不是文人闲暇时怡情之物,而是充盈着诗人的理想、志意、持守、道德。他们表现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志意,是黑暗尘世中的一点光明。

我们从识字起就在背诵古诗词,等到大学结束,每个人在求学阶段接触的古诗词数量不菲。但除了那些真正的古诗词爱好者能够作诗填词外,又有多少人能够创作出一首满意的诗词来。事实上,别说创作,一些人就连古诗词也读不懂了,因为古诗词多为文言写就,其中暗含着大量的典故,我们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拿到一首古诗绝对会不明就里。这就需要有识之士来推广古典诗词,让一心只为稻粱谋的现代人在优雅的古诗词中找到我们的精神家园。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一生与古典诗词为伴,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学、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一生著述数百万言,其影响遍及中华大地。

叶嘉莹是学生眼中要眇宜修的湘水女神,也是无数人通向古典诗词海洋的摆渡人,她使古老的诗词获得再生。叶嘉莹先生用诗词来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从叶先生诗词的优雅意象中,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深邃精思。同时,从叶先生对古典诗词的阐发中,可以感悟到在国仇家难中她的人生大境界。在与诗为伴的沧桑岁月中,叶先生的生命品质与人格魅力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这是一部勾勒大时代与知识分子命运、学术生涯的佳作,字里行间尽显作者的大家风骨、诗人气质与家国情怀,书中不乏中华古典诗词创作与研究的新思路。

本书图文并茂,包括《二十年间惆怅事》等四篇以及附录《我的台大公开课》,收录了《1948年3月结婚照》等照片。她是才情纵横四海的大家,在颠沛流离中写下慑人心魂的诗篇。她是深具弱德之美的大家闺秀,坚忍支撑一个家庭。北平的生离死别、台湾的白色恐怖、海外的丧女之痛……在多舛的命运中,以诗词创作、研究蜚声国际;在国难家愁面前,独有一份“士”的情怀与担当。叶嘉莹早年以鉴赏传播古人诗词为乐,而在本书中她却独辟蹊径按时间顺序讲述自己创作的诗词,创作背景,诗词意蕴,人生坎坷,经她抽丝剥茧般娓娓道来,格外亲切。我们不仅可以在诗词中窥见叶嘉莹94年的传奇人生,还能知晓古典诗词的创作、吟诵规律。

譬如叶嘉莹谈到:“诗歌不止要背,还要吟诵。吟诵久了,你不用学平仄、押韵,自然就学会合辙押韵了。作诗不是很难,就像唱歌一样吟唱,吟唱的时候,那个声调跑到你的头脑、心灵里,你随着声调就写出来了,诗的感情是伴随着声调出来的。”现代人之所以畏惧创作诗词,其根源就在于诗词讲究合辙押韵,不能出格出律。而通过叶嘉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创作不出诗词,还是因为读得太少及不懂读的方法。我们要想传承古典诗词,得从学生时代入手,多朗读多吟诵,这样才会了解诗词规律,进而有可能创作出诗词来。

叶嘉莹说,当陶渊明、杜甫可以在你的感受之中复活的时候,诗歌自然会唤起你一种活泼开放的精神。当诗歌的生命与你的生命融为一体,那是至美至善的无尽的愉悦。叶嘉莹的文字真诚、深隐、雅致,她用真切的生命体验,写就了人生的诗行。在与诗为伴的沧桑岁月中,她历练成了一道美丽的星光,让我们看见了人生的担当、雅致与情怀。

猜你喜欢

叶先生叶嘉莹古典
重金“买专利”暗藏陷阱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远天凝伫 弱德之美”
——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研讨会召开
叶秀山的哲学追求
叶嘉莹:如朗月照人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怎样读古典诗词?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繁花又向天涯发 明月还从海上来——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叶嘉莹先生访谈录
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