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体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7-04龚朝阳
龚朝阳
新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将职业体验作为四种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列出,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更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成长新要求的有力回应,亦是践行“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原则的新举措。《指导纲要》同样对中等职业学校(职高)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平心而论,职业体验相对中职生来说更为重要,中等职业学校理应在质和量两方面做得更好。但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只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32学时),考核与评价流于形式;第三学年(或一个学期)学生顶岗实习,实习指导教师只是把学生送到实习地,安顿好学生后就回到学校,没有全程实施全方位的指导、管理、监控。不注重体验过程和结果,只关注推荐就业。对口升学生则没有任何职业体验活动。这与《指导纲要》对职业体验的要求相差甚远。
具体来说,中职学校的职业体验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技能化倾向。仅仅满足于通过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某种动手操作技能,回避对真实生活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探究与体验。
2.常识化倾向。仅仅满足于用既有经验和常识提出问题、从事活动,脱离学科知识和观念,得出的结论缺乏坚实依据和说服力,活动过程亦不能激发学生内在而持久的探究兴趣。
3.简单化倾向。仅仅满足于上网查资料等简单活动方式,缺乏对各类生活探究和体验活动的性质、关键要素的把握,活动过程变成“走过场”。
4.形式化倾向。活动开展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涵,有的学校几年就只有一个课题、一个案例,用于应付上级督导、检查。课程表上有此课程名称,但没有真正实施,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中职学校必须借鉴《指导纲要》,又根据自身各专业的特点,加强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
1.明确体验目的。职业体验活动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自我感觉、自我观察对自身状况反思,对自己的能力、品德、行为等进行评估,不断加深自我认识。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影响未来职业选择、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第二,促进学生认识职业世界。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在不同岗位的实际操作体验职业、认识职业、反思职业、规划职业,本质上是通过体验学习建立起学习生活与职业生活的联系。第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只有将正确的劳动观根植于每一个中小学生心中,才能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之中,为推动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2.把握关键要素。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我们知道,学生的职业体验活动一定是发生在真实的或是模拟的职业情境中,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体验职业活动,并对所经历的职业活动总结、反思、交流,从而获得新的经验,并能将其运用于未来的职业活动中。
3.注重综合形态。各个学科(专业)都要开展与职业相关的体验活动,处理好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职业体验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真正克服单纯学科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先天不足,从而走向深度融合。
4.树立长远意识。《指导纲要》要求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全面进行职业体验活动。小学3-6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职业幻想期,以体验职业为主,可进行开放性主题“找个岗位去体验”;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职业尝试期,以认识职业为主,可进行“职业调查与体验”主题活动,引导初中生认识更多的职业,关注职业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意义,了解各种职业的要求,并结合自身条件和能力培养职业兴趣;高中阶段(中职生)为职业现实期,以规划职业为主,其职业体验活动主题为“高中生生涯规划”,学生通过收集信息了解生涯规划常识,进行相关心理测试,多种途径调查了解自己的理想职业,进行职业体验,整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对其他同学的生涯规划提出建议,积极为今后人生发展做好准备。
因此,职业体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经历过小学和初中职业体验的中职生应该为其“补课”,三年里必须每年每期都有体验活动,整体规划,循序渐进。
5.强化育人要求。职业体验目标具体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衔接,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价值体认及其他跨学科素养,反映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要求。《指导纲要》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要与职业体验深度融合。特别是国家安全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专题教育的目标。落实育人目标要求必须切实关注活动过程,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对活动准备、实施、总结、评价等提出明确要求,关注每一类活动方式的要素及关键环节的把握,让学生经历更富于教育意义的学习旅程。一次有意義的活动经历可能会让学生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6.创新评价方式。职业体验评价要突出自主性和开放性,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评价要体现过程性原则,内容要全面,方式要多样性。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个体评价、团队评价等,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7.提倡多方参与。挖掘丰富、有效的课程资源是保障职业体验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职业体验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活动开展必须走出学校,这就要求学校与社会的各行各业通力协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使之成为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的课程资源。第一,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以建设实训基地的方式参与中职学校课程建设,为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等物质资源。第二,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开发、建设适合职业体验活动的基地。第三,要调动家长资源,一是通过家长联系其所在单位,提供职业体验活动相关资源;二是培养一批能够结合自身工作指导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的家长志愿者,确保职业体验活动课程全面、系统、持续、有效地开展。
8.加强课题研究。中职学校要加强对职业体验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一是学科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开展相应的职业体验活动,寻找最佳的活动方案。二是实习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职业体验活动,和工厂(公司)的师傅进行有效沟通,共同现场指导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收集第一手资料。三是要有教研人员专门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适合本校或本专业的最佳体验模式并进行推广。
(作者单位:祁阳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