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

2018-07-04田云鹤

世纪桥 2018年3期
关键词:辩证法马克思主义

田云鹤

【摘 要】同马克思主义被泛化、边缘化、标签化的遭遇一样,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曾遭遇着尴尬的境遇,变戏法、诡辩术也曾经一度被指认为辩证法的代名词。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群中,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活的灵魂”,批判性、革命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批判性、否定性、怀疑性、反思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本精神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3-0044-0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和极其丰厚的学术价值。新时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视程度与其本身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很不匹配。近年来,学界从不同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做出了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研究。本文是在这个学术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照着说”的基础上进行“接着说”,着重从这一理论的时代遭遇出发,通过较为有力的文本支撑彰显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学术地位,挖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时代精神。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尴尬境遇

没有辩证法的哲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自哲学产生之日起,哲学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辩证法,也没有一个哲学家不重视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不同程度地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辩证法,但在辩证法的理解、解读以及运用上,曾经出现了多次的误读和偏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深受以前苏联教科书哲学体系的影响,我国哲学界和教育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误解和歪曲,致使辩证法的本来面目被彻底掩盖,曾经生机勃勃的辩证法变成了一些毫无生机的条条框框;甚至认为辩证法是诡辩术和变戏法的也大有人在。

总的看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遭遇的时代尴尬,不仅仅在于形式上的僵化,更在于内容和基本精神的肤浅理解,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固有的批判性、革命性、开放性的漠视。一提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似乎就是与所谓“形而上学”相对应的正确理解,似乎辩证法具有不证自明的正确性,“形而上学”生来就是一种错误;一提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似乎无非就是一些僵硬的“三大规律、五大范畴”,至于它的来龙去脉、推理语境、理论旨趣等统统被彻底抛弃,更难去挖掘它的基本精神。这种不设置任何理论前提的正确与错误理解实质上也是一种独断论。这样的理解,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群中的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究竟什么处于最核心的地位,什么是它的“精髓”,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他的辩证法做过说明: “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为了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必须把它倒过来。”[1](P.110)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P.113)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批判性、革命性和否定性是辩证法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固有本性。

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称作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2](P.244)他说:“只有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的人,才配称马克思主义者。这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3](P.364)。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说:“现代唯物主义本质都是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3](P.691-692)。他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4](P.723)恩格斯言明,马克思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有力工具,详尽地分析和论述了资本主义的真实秘密,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列宁称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焦点”“中心点”。他指出:“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从根本上来修改整个政治经济学,把唯物主义辩证法运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治和策略——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为关注的事情,这就是他们做出最重要、最新贡献的领域,这就是他们在革命思想史上迈出的天才的一步。”[5](P.276)正是有了唯物辩证法,才能判明无产阶级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划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庸俗辩证法、诡辩论的原则界限。在革命间歇,列宁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唯物辩证法。《哲学笔记》就是他对黑格尔《逻辑学》所作的大量评注性笔记。《哲学笔记》创造性地推进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列宁写道:“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6](P.151)这其实是列宁的一个深刻的经验性总结和警告。如果缺少了唯物辩证法,“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会破坏它的根本理论基础——辩证法。”[7](P.84)如果不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就会陷入庸俗化与诡辩论的思想泥淖。

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在理论上如此,他还特别注意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问题。毛泽东先后阅读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笔记》等重要哲学论著,系统地形成他自己的辩证法思想。《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他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所做的辩证法论著。毛泽东说:“赫鲁晓夫完全没有辩证法,只有形而上学。社会原因,是他们那里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停顿的时间太长,多年来已经形成一个高薪阶层,农村中出现了富裕农民。因此必然有反映这种社会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就是这些人的意识形态”。“苏联的社会科学不大讲辩证法,斯大林的后期,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就没有多大发展。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走下坡路,滑到修正主义那边去了。”[8](P.743)毛泽东指出:“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8](P.803)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对辩证法的重大贡献在于,他高度融合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新境界。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

三、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

尽管西方“马克思学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理路上有明显不同,但他们都非常重视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如诺曼·莱文在《辩证法内部对话》一书中写道:辩证法“是马克思整个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马克思是一位历史学家、哲学家、政治科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美学家。马克思涉猎了如此众多的学科,这是他的理论事业的内在要求,因为他希望建立一种新的世界观。他要向资产阶级观念的前提挑战,这就使马克思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些不同领域展开论述,而使他在这些不同学科的探索中保持井然一致的统一概念和中心观点就是辩证法。如果没有辩证法作为他自己世界观的轴心,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Marxism)。他的体系的其他方面,例如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学有过错误,也得到了修正,但这些都不是他事业的中心。辩证法则为他的整个理论大厦提供了平衡和统一。”[8](P.1)

不仅中西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是这样,马克思本人的研究志趣更是如此。我们知道,马克思穷其一生都在批判着资本的本性,关注着人类的解放事业。只要有资本这种社会关系存在,马克思的理论就不会过时且富有生命力。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仍然是一个资本逻辑时代,在这个时代,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不能缺位,作为“推动原则”与“创造原则”的辩证法不能缺位,作为人类文明重要形态之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更不能缺位,特别是不能少了这种文明形态所具备的骨气与精神。

今天,如何继承马克思留下的文明遗产,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真正有所创新,至少要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

(一)批判精神

马克思的一生是批判的一生,马克思的思想也是批判的思想。既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要义在于它的批判性,那么,作为理论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种批判性对于一个时代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这种批判性对于我们个人安身立命的价值和意义,至少我们应该继承发扬和坚持运用这种批判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起码不人云亦云,不热血愤青,不做墙上芦苇,不做无病呻吟。

(二)否定精神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无非就是三大规律、五大范畴。辩证法当然要讲规律要讲范畴。但我们在意的是,马克思真正看重的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看重的是黑格尔的矛盾运动和否定精神,决然不是硬邦邦、干条条的所谓“三大规律、五大范畴”。今天,理论复制品多了,自主创新少了,思想垃圾多了,原发精神少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了自我否定的精神。非破旧不能立新,无否定不可发展。秉承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这种自我否定的骨气和精神,我们就能够无情地解剖和否定自己,能够更好地在这个特定时代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三)怀疑精神

在一定意义上,没有怀疑,就没有思想的进展。怀疑精神是思想发展的有效催化剂。中外哲学史上,怀疑论者不绝于缕。以希腊后期“怀疑派”为肇始,到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再到休谟的“温和怀疑”而产生著名的“休谟问题”,一直到尼采的“怀疑上帝”。每次大的思想“怀疑事件”,都将昭示着一次大的思想跃迁。今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蕴含的怀疑精神也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宝贵遗产。我们强调问题意识,问题从哪里来?怀疑意识必不可少;怀疑意识从哪里来?必须要有怀疑精神。因此,在新时代下强调问题意识,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怀疑精神。

(四)反思精神

反思精神是一般哲学都具备的基本精神,这对于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更不是什么新的东西。然而十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却不同程度地失去了这种极为宝贵的精神,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生命活力遭到窒息的一个主要原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反思精神集中体现为对已有理论和即成现实的不断追问,通过这种不断地自我追问,使理论永远保持自我革新的必要和能力,推动这种理论不断打开现实的各种可能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反思精神,实际上就是怎么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怎么样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具体讲,实际上也就是怎么样“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马克思主义考证词典 [Z].巴黎1992年版.

[5]列宁全集(第二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印[Z]:北京:1998.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浅谈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平等的悖谬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