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2018-07-04张雅婷
张雅婷
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是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过程,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只有教学的整体结构达到最优化,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阅读课堂教学也具有一般教学过程结构的特点及相应的基本组成成分。我们在研究阅读课堂教学结构时也必须从整体入手,教师通过阅读课堂教学全过程中的双向交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所需要的技能,以便达成阅读教学的各个目标。
一、传统讲读课堂教学程式的弊端
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的小学阅读“讲读法”介绍到中国。“讲读法”不单指具体教学方法,也是教一篇课文所采用的教学程式。讲读法本身并非尽善尽美,它存在着许多不足,加之,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者又逐步将其程式化,从而,强化了这些不足。综合起来说,传统的讲读法的主要弊端是教学形式枯燥,师生问答,似乎是天经地义;而老师提出的问题又大多缺少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学生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甚少,对阅读便兴味索然。大多数学生的思想不集中;少数几个举手应答的学生,其兴趣也不在阅读本身,而仅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称赞。
二、阅读课堂教学各具体阶段变式设计的依据
每篇课文教学时,我们必须遵循“基本模式”这一框架系统,但更应考虑基本模式的变式。第一,教学程序的拟订首先要考虑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第二,不同体裁的文章,其教学的程序往往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体裁的文章,也因篇幅长短、文字深浅、结构繁简的不尽相同而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各个阅读阶段教学程序的安排。因此,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设计变式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三、各阅读阶段教学变式例析
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而阅读能力是由一个个单项的能力组合而成,尽管各个单项能力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然而各自又有相对的独立性,需一一重点加以训练,才会逐步形成。
(一)侧重培养学生预习课文能力的教学变式
预习字词一般的教学程序如下。
1.提出预习的要求。2.根据要求学生各自预习:①把课文轻声读一两遍;②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③与课文中的生字表对照;④查阅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3.检查预习情况:①指名读字音,析字形,释字(词)义;②相互交流,教师指点或考评。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之后,老师的检查体现了两个结合:一是和字词教学结合了起来;二是和理解上下文结合了起来。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后,便引导学生联系生字新词所处的上下文位置理解词义。由于二年级学生阅历浅,有些字词的意思含义深,便放到深入阅读时再理解。
(二)侧重培养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教学变式
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回答问题的一般要求是:听清问题,理解题意;根据题意,阅读思考;组织语言,正确回答。培养回答问题的能力主要安排在第二阅读阶段进行,其教学程序大致如下。1.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根据题意,认真思考,准备答案。②在课文中找出应答的有关内容。③根据问题的要求阅读课文,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重新组织应答的内容。④指名回答,必要时集体讨论,教师指导。3.归纳答案。教师归纳,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上述程式中的第二个步骤所采用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尤其要注意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实际能力选用有效的方式。
(三)侧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重点段落能力的教学变式
侧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重点段落能力的教学变式,其训练要求:①尝试独立分析段落中的层次,说出一段话的主要意思;②欣赏好词好句;③讲讲感受或提出问题。
这种教学变式一般安排在深入阅读阶段,其教学步骤大致如下。1.教师示范分析一个重点段,教给分析的步骤和方法:①反复阅读第一段落;②划分层次,说出各层次和段落的主要意思;③分析好词好句;④谈感受或提问。2.指导学生集体分析一个段落(或重点段中的一两个层次)。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重点段落(或段中的层次):①学生各自阅读,思考,做好分析的准备;②指名分析,相互补充,教师指点;教师小结。
(四)侧重培养归纳段落大意能力的教学变式
《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要求,二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中年级要求练习划分课文段落,说出段落大意;高年级要求在此基础上能逐步独立归纳段意。
归纳段意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要在中年级着重培养。其教学程序大致如下。1.教师提出要求,指导归纳段意的方法。2.学生阅读课文,各自口头或书面归纳段意。3.分析比较所归纳的段意。4.教师或学生小结段意,进一步明确归纳段意的方法。
比如《一个降落伞包》一课的段意归纳。这篇课文主要是讲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到危险的紧急关头,把降落伞让给小叶的感人事迹。某教师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归纳了第三段的段意。教学过程如下。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三段,要求写出段落大意。(全班学生各自默读,归纳段意。教师巡枧,挑选出五名学生归纳的段意,用幻灯打在幕布上或写在黑板上):①小叶座位上没有伞包,周总理把伞包给她;②小叶没伞包,周总理把自己的伞包给了小叶;③周总理把伞包给了小叶;④周总理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叶背上;⑤周总理不仅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给了小叶,还鼓励她。
师:思考一下,你认为这些段意归纳得怎样?为什么?
生:3、4、5三种段意都没有说“小叶座位上没有伞包”。(师:为什么要说?)如果小叶座位上有伞包,周总理就不会给她了。
师:分析得很好,这个意思应该写上。还有吗?
生:用“让”好。(师:我也认为用这个词好,你认为怎样归纳这段段意?)周总理看见小叶座位上没有伞包,就把自己的伞包让给了她。
师:他把段意重新组织了一下,没全照书上的句子说。这样归纳怎么样?(生齐答:好)
师:归纳段意要把这一段的主要意思包括进去。漏了哪一层的主要意思都不行。(教师将正确的段意写在黑板上,并擦去其他的段意,又让学生齐读一遍)
(五)侧重培养整理知识能力的教学变式
阅读教学中,教学生整理课文中有关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从课文中提取、归纳知识是多方面的,除字词句段篇的语文知识外,还可整理文章中所包含的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有些知识的整理还可以兼容几篇课文的有关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整理知识的范围。这种训练一般安排在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第三阶段中进行。
通过这样的归纳整理,学生领会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课文的理解就深入了一步。这不仅培养了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阅读课课堂教学结构或教学程式可以说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我们仅在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三个大阶段中设计了五个教学变式。实际上要设计每一篇课文教学的程序,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正是根据这一思想,制订出阅读课的一些变式。应该强调的是,这些变式,也仅仅提供了一些例子。须知,从阅读能力培养来看,具体的教学变式是无限的。
作者简介:广东省珠海市香山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