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的实践探索
2018-07-04祝娟
祝娟
摘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是提高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的实践探索中,要创新教育的环境、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艺术性。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的实施还需要相关的条件和物质保障。在主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客观上,要搭建各种立体化平台给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校园文化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视。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特别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同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八部分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再次提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中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提高实效性,就必须积极探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是提高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教育,“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教育前沿阵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都十分关注这项工作的意识形态功能,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政治性特征。诚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者,担负着特殊的责任,政治意识强不强也是衡量他们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讲政治是基本要求。但是,关注政治性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纯粹的政治说教和宣传,如果只是停留在这种思想认识上,这项工作必然难以取得成效。
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工作的实效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教育形式陈旧、缺乏生动性和交互性;内容刻板教条,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等。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艺术性。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现状,就要在遵循科学性,保障政治性的前提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艺术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门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等基本特征,并具有认知、教育和审美的功能。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并且是一种复杂的教育活动,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挥一定的创造性,灵活运用艺术技巧,并以情感人。这些技巧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的特征与艺术是相通的。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这些艺术性的特征,就能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使教育工作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工作的实效性也必然得到提高。相反,如果忽视这一点,这项工作必然停滞不前。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是提高其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他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同样也是如此,教育要取得实效性就必须创新,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的实践路径,在教育的环境、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艺术性上进行创新。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艺术性
个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反之,环境也是育人的重要资源,对个体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他说“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的确,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一块重要阵地,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寓教育于无形,让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当前,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具体来看,校园的合理规划,宣传栏的设置、名人警句的张贴等各种人文化氛围的营造都能够起到传达思想,传播文化的作用,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学生能受到文化的感染和思想的启发,学生的心灵也能于潜移默化之中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里得到净化和升华。此外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本身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探索形式多元的校园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十分必要。例如创办积极有益的社团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各领域进行艺术渗透的体现。学生在学校的政治理论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的直接来源,在认识中起着决定作用。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理论教育内化于心,还要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现实,能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同时也能在实践中锻炼意志、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所在。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艺术性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就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艺术性。具体来说,就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即注重“三贴近”的艺术。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过这样的论述:“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工作时,不能空谈,而是要联系客观事实,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具体联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段论述中强调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而言不能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否则这项工作就是空洞的、无意义的,也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动向,要从影响学生思想动态的各种具体因素出发,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与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相一致的。我们党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理论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十分重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但是理论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就要与实际相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环境不断变化,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是凝固不化的教条,要结合不断变迁的时代、不断发展的社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学生生活的客观现实,让工作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说,贴近生活,就要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生活、融入生活,进而引导生活。贴近学生,就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学生之中,工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诉求,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这也是与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相一致的。
(三)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形式的艺术性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语言形式的艺术性存在着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就是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是一种关注个体行为的社会学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就是符号,可以表现为语言、文字、记号等形式,其中,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的一种符号系统。从功能来看,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语言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我、他人以及社会,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的形式来进行。
的确,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交流的中介。语言具有传播性、指向性、描述性、逻辑性、传承性等特性。语言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语言作为教育者传播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是否具有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表达风格要幽默化、词语释义要通俗化、语气语调要轻松化。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在人际交往、思想交流中的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在当前艺术领域中,各种喜剧形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其原因就在于幽默的语言风格更能产生感染力。此外,幽默也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有效激发起人们心理的某种情感。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枯燥乏味、说教式的语言必然让气氛死气沉沉,相反,幽默化的语言能给人带来欢乐,活跃气氛,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和兴趣。特别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更应注意语言风格的幽默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注重教学语言风格的幽默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这种幽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在课堂中,除了教师本身语言表述的幽默化以外,一个幽默的典故或者案例也可以达到激活课堂的效果。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在语言表达风格上比较抽象,这是由概念、原理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本身就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课堂中讲解这些概念、原理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教师还要学会在对这些基本概念、原理进行释义时要尽量做到语言的通俗化。当然,高校中其它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也要提升语言的艺术性,例如在表达方式上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艺术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许多教育者在表达方式上习惯用命令式的语气,这种风格使得教育工作过于严肃,轻松不足,也容易给教育对象带来压迫感,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而言,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在语言表达上调整为轻松方式循循善诱,在语调上避免命令式,显然更容易让教育者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教育效果显然会更好。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的保障条件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脱离现实,而是需要一系列相关的物质条件和保障。在主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客观上,要搭建各种立体化平台给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
邓小平曾说过:“学校是否能培养社会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首先自身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所谓言行合一,以情化人,以理服人。如果教育者在平时的言论中质疑党的大政方针,流露出对党的领导的不信任和对教育者使命的怀疑,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存在问题,那么,他首先就丧失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资格,他们在教育学生时也必将饱受学生的质疑,讲的道理在学生看来也是空洞的,甚至是讽刺的。相反,教育者本身如果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学生首先就会在内心尊重和信任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也更容易产生亲和力,自然而然,他们的教育也更具有说服力,教育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这就要求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积累、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此外,习近平也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性,在他看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真正成为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所以,教育者只有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把握教育原则、熟悉教育对象、理解教育内容,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搭建网络等各种立体化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性,除了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外,还要搭建各种立体化平台。通过网络等立体化平台来实施教育,能克服传统教育工作的一些不足,给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重视新技术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他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教育工作中,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十分重要,传统的教育主要通过教育者对被教育者面对面的说教来完成,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面对教师时,学生可能迫于教师的威严,在思想交流上存在一定的顾虑,不敢敞开心扉,暢所欲言,所以,所谓的交流可能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思想灌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交流沟通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网络这种平台的出现和发展,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便捷。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等立体化平台的搭建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的完成,这既是由网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一方面,由于网络本身具有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的特点,可以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了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同时,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交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缓解面对教师时的紧张气氛,两者之间的交流能够通过真正平等、民主、自由的方式实现,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真诚有效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就必须走向网络化,信息化。因为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更偏向于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获取信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应时而变,在校园的网站及其它相关平台中,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栏目,旗帜鲜明的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第一时间主动积极地接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同时,网络等立体化平台的建设也更加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总之,只有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在教育的环境、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切实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