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出版视角的高校图书馆采访策略
——以食品类图书为例

2018-07-04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廖宇峰

电子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出版发行类图书主题词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廖宇峰

1 图书出版市场的现状

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为图书的出版发行带来了繁荣发展,也引发了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图书出版发行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图书出版数量和书目信息海量剧增

中国经济社会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图书出版事业的迅猛发展,自2008年非共有制出版机构进入图书的出版发行市场以来,每年我国图书出版的品种数量呈急剧增长的态势。中国大陆图书出版数量平均每年以10.2%的速率增长,新版的图书每年以平均10.8%的速度增长,再版、重印的图书每年以大约9.1%的速率增长。图书出版数量的迅猛增长,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海量的信息也给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2 图书采访经费相对不足,图书采访随意性大

近年来,我国新版的图书每年以平均10.8%的速度增长[1],与此同时图书码洋也以12%-15%高度增长,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预算都跟不上图书价格的增长,造成图书馆的馆藏新进图书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娱乐休闲的需求。虽然很多高校为了应付教育部的评估,在短时间内增加图书经费的投入,但是缺口一旦封住,图书经费又降低到原来的水平。可这个短时间内大量购进的图书,图书自身质量和重复性等难以有效控制,使得图书馆自身制定的藏书计划被打乱[2]。况且面对这纷繁芜杂的图书出版市场,采访馆员由于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对馆藏体制的忽视、对出版行业的掌握偏差等情况,导致采访不科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馆藏图书质量。

1.3 图书出版结构不合理

在目前状况下,畅销图书和高折扣图书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具有专业价值的图书因为受众较小,利润微薄而被很多出版社忽视。这些直接导致了虽然市场上图书资源非常充足,但是另外一方面很多图书品种雷同,专业价值不高,有科学价值的学术著作严重不足,这些情况都给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甚至影响到了整个图书馆的馆藏体系建设。

1.4 图书出版缺乏创新

虽然近几年来,图书出版市场出现了一些题材新颖,包装精美的“精品图书”,但是总体图书质量滑坡却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商都容易出现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图书内容的陈旧、创新不足。原创图书稀缺成为图书出版界的尴尬,重复出版在高校教材、教参类图书中非常常见。例如,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版的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已超300余种,这些教材来自于不同的出版社和不同的编者,书名也不尽相同,但是其便携内容、体系设计和案例,都大同小异,此外其他如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大学语文等高校基础课教材,也情况相似。

1.5 学术图书出版渠道不足

在利益的驱使下,使得一些出版机构不愿出版那些受众少、应用面窄、冷门学科、利润低的专业图书,专业图书出版没有很通畅的运作机制,而且有些专业图书是通过作者包销的形式发行,难以通过传统馆配渠道进入图书馆文献采访环节,造成这些学术价值高的图书难以被图书馆收藏。

2 食品类图书的出版现状

2.1 数据来源

近年来,随便图书荐购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带动下,网络荐购系统(主要为PC端、微信版和移动APP等等)层出不穷,系统供应商为了不断丰富自身荐购系统的书目,并且形成自身的数据优势,必然竭尽全力整理收集每年出版的书目,以求尽善尽美。笔者通过综合几个大型的荐购系统的汇总数据,并以CALIS的统计数据进行核对,进而对近年来出版的食品类图书进行整理分析。

2.2 2013-2017年国内出版的食品类图书总体情况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3]。目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总共包括5大部分,22个基本大类。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笔者将TS2(食品)、TS3(制盐工业)、TS971(饮食科学)、TS972(饮食烹饪技术及设备)、R15(营养卫生、食品卫生)、R247.1(食养、食疗)等类目下的图书归类为食品类图书。笔者调取了2013—2017年间几大“图书荐购系统”平台上关于国内出版的纸质图书的汇总数据,并以CALIS的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对近年食品类的图书做了个总结分析。在汇总的2013—2017年的数据中,分类号为TS2、TS3、TS971、TS972、R15和R247.1的食品类图书出版总量为8497种,相对于整个出版市场来说,所占比例并不高。同时这五年食品类图书每年的出版量保持在1000多种的水平,可见出版数量趋于平稳,每年出版的食品类图书数量差别不大。

表1 出版食品类图书的重点出版社

2.2.1 出版社分布情况

在所统计的数据中,总共有403家出版社出版了食品类的图书。为了明确出版食品类图书的重点出版社,笔者对各出版社所出版的食品类图书的出版数量做了一个统计,同时对重点出版社进行了一个排序。

如表1所示,5年间有19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4258种食品类图书,每家出版社所出版的食品类图书都超过了1%。总体而言,4.7%的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类图书达到了食品类图书总量的50.11%,这19家出版社都是国内食品类图书的重点出版社。

2.2.2 出版社地域分布

笔者对出版社所在地进行了统计,可知403家出版社分布在全国53个城市。北京一个地方的出版社已占52.72%,排名前十的城市的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类图书已占市场食品类的图书的77.12%,前十的城市的出版社数量已占出版食品类图书的出版社的71.46%。

表2 出版社地域分布及食品类图书出版量

2.2.3 排名前十的食品类图书的主题词分布

通过对近五年来食品类图书的主题词进行分析,发现36.29%食品类的图书的主题词集中在菜谱、茶、饮食、食疗养生保健、食品安全、葡萄酒、烘焙、烹饪、蛋糕、食品营养等方面,共计3084种图书。

表3 排名前十的食品类图书的主题词

3 基于出版视角的高校图书馆采访策略

3.1 熟悉各专业领域的权威出版社和出版社地域分布

虽然我国每年出版发行的图书在总量上呈逐年增多趋势,但在质量上却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高校图书馆采访馆员必须尽力做到去伪存真,努力提高图书采访质量。众所周知,各专业领域的权威出版机构在出版市场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其能够明确自身定位,能致力于自己专业领域。因此,出版的图书无论是学术价值还是在装帧、版式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准,采访馆员在图书采访时应将其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以食品类图书为例,在2013—2017年的五年间,共有403家出版社出版过食品类的图书。这些出版社主要由化工、轻工和科学方面的出版社组成,同时也有一部分医药和农业相关的出版社,甚至还有交通或者社科方面的出版社。统计发现其中有19家出版社(比例为4.7%)的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类图书达到了食品类图书总量的50.11%。统计结果显示,食品类图书的出版呈现了相对集中与分散的现象,即大部分的文献来自于少量的出版社。食品类图书在我国的自然科学类图书出版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化工和科技类出版社是不可或缺的食品类图书的相关出版社,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正在涉足食品领域。

此外,无论从出版社数量还是出版食品图书总量上来看,北京均占有绝对的优势。北京有160家出版社出版了食品类图书,占出版社总数的39.70%,5年间共出版了食品类图书4480种,占出版总数的52.72%,如此高密集的分布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图书的集中采购。

3.2 了解食品类图书的出版热点

按食品类图书的主题词来看,8497种食品类图书的主题词共有638个,排名前十的主题词占了总数的36.29%,有一个明显的聚集性。排名前十的图书主题词包括菜谱、茶、饮食、食疗养生保健、食品安全、葡萄酒、烘焙、烹饪、蛋糕、食品营养等。显而易见,这十个方面是社会研究的热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目前研究的热点话题。采访人员必须对热点话题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对于相关的主题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以去伪存真,为高校师生采购适合教学、科研和休闲娱乐的图书,尽力提高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

3.3 图书采访人员需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图书馆为读者带来的是知识服务,因此能否采购到合适的图书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图书采访人员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但是面对目前的出版现状,采访馆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服务读者,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①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能够紧跟国家形势与政策,准确把握图书采访的方向,确保采访方向不偏不倚;②努力加强自身知识结构的充实,除了掌握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和出版学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充实政治、管理、经济、心理学、自然科学(特别是本校已开设的专业课程)等相关学科背景,不断拓宽自身知识广度和深度,努力向一个复合型学科馆员方向发展;③努力加强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能够熟练运用本馆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和相关网络资源进行查找筛选图书,同时对于外语图书的采访也能够驾轻就熟。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节奏。

各图书馆需要根据年度图书出版发行总量、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情况、本馆的经费、馆藏建设体系、师生的教学、科研、娱乐和休闲等特点,合理制定采购计划。此外还可根据各个学科专业的出版社的分布情况和出版数量,确定核心出版社,有针对性地向出版社索要相关书目,提高采访的针对性,确定重点采访对象。对于北京、上海这种重点出版社云集的地方,可以直接现场参加两地的书展活动,提高采访针对性的同时也能提高采访效率[4]。同时采访馆员必须密切关注图书出版发行的动态,从本馆实际出发,根据相关变化及时调整图书采访策略,科学运用各种采访方式,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访任务,以更好地保证师生读者的阅读权力,为师生教学、科研、娱乐和休闲等文体活动保驾护航。

[1]丁岚.出版发行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采访质量控制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5(11):70-72.

[2]张春燕.基于图书出版市场化的高校图书馆采访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1,33(04):50-52+78.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J].中外医疗,2018,37(07):178.

[4]刘宁,耿波.基于图书出版现状的高校医学图书馆采访工作[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08):17-19+64.

猜你喜欢

出版发行类图书主题词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 & Industry》出版发行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Industry》出版发行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中华战创伤学》出版发行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2014年第16卷第1~4期主题词索引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