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西站站前地区城市设计
2018-07-04秦磊
秦 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大庆市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之称,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城市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全球化的大交通时代,大庆作为多项国家发展战略的叠加区获得了再次聚焦,我们构想大庆未来之魅力、雄心,也将通过大庆西站站前地区展示于世界,开创大庆的新辉煌。
本案位于大庆让湖路区核心位置,北侧为大庆西站,西侧为城市建成区,主要为居住和商业用地,南侧与东侧均为规划的居住用地,地势平整,自然环境优良,占地217公顷。随着大庆西站的正式运营,客流量的增加,本案将成为大庆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根据上位规划,前期的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借鉴,我们制定了如下的规划定位与规划目标。
1 规划定位
从城市的功能角度来分析, 该区域将依托大庆西站的优势,集合周边资源打造成大庆的CBD中心商务区,生态型商业商贸区,辐射整个黑龙江地区,是大庆市的新引擎。因此提出如下规划定位见图1、图2。
图1 规划总平面图
图2 规划鸟瞰图
(1)寒地慢城(人本体验角度)—提供给人们更多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的空间。并限制小汽车的行驶速度和禁止汽车鸣笛,提倡融洽的邻里交流,并针对寒地慢城提出具体策略,细化局部道路分割模式,创造可达性强的慢行系统[1-3]。
(2)立体网络(空间形象角度)—在传统城市三维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五维空间分析法,以不同人群、不同时段的空间感知为分析对象,形成更人性化的城市设计控制方法。把原有平面延展的城市集中并向空间方向拉伸,高效利用土地,将被释放出来的城市空间还原于自然,为绿色植物保留生态通道、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4-5]。
(3)海绵绿谷(生态技术角度)—引入海绵绿谷的理念,在应对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6]。
2 规划目标
大庆市新的CBD商务核心区,城市门口空间、现代商务办公、贸易的新载体,海绵城市技术运用的示范区,寒地宜居新区典范。
3 规划解析
3.1 规划结构
(1)一核:位于北站南侧的商业休闲核。从大庆这个百湖之城中汲取设计灵感,以水滴作为商业核重要构筑物的设计元素,形成立体式公共交流平台,与北站地下空间有机连接。
(2)二轴:以“二脉融合,激活人气”为设计立意,规划活力商脉、生态绿脉两大主题,营造移步换景、空间景异的景观效果。
(3)五带:为进入大庆西站的西柳街、西杨路、中央大街、出站的宁安街、西槐路形成的五条城市风貌带,通过建筑的高度变化以及建筑后退,形成不同的空间体验。
(4)五区:高铁商贸区、高新创智区、健康宜居示范区、时尚宜居示范区、运动宜居示范区。
3.2 道路交通规划
在分析区域特性、路径的基础上,将道路进行分级,交通性道路强调空间界面的连续性和整体感,增设裙房,控制建筑高度,两侧的空间界面比例关系D∶H=1∶1为宜;混合性道路保持两侧的空间界面比例关系D∶H=1∶1~1∶2;其余道路为生活性道路,强调建筑的凹凸变化与细部处理。增设街角空间,保持两侧的空间界面比例关系D∶H=1∶2[7]。
3.3 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商业用地的开发规模根据同等类型的城市进行比对,根据式(1)进行推导:
式中:S—地下商业面积;S总—建筑用地总规模;Z—商业用地比例;V—地面建筑容积率;L—地上地下建筑规模比例,办公区取0.1,休闲娱乐区0.2,商业区和酒店取0.15。
地下一层开发总面积为77万m2,主要功能为商业、休闲娱乐、人行系统及交通设施,其中商业、休闲娱乐设施面积为24万m2,人行系统主要结合商业、休闲及主要过街地下通道综合布置,打通与大庆西站地下空间的联系。
3.4 建筑分析
公共建筑采用表现工业文明的简洁、大气但又不失细节的建筑形式;居住建筑多采用表现“田园城市”意象的坡屋顶、落地飘窗的多层建筑形式;规划利用主色、标志色和特征色来引导本区域的建筑色彩,并重视建筑的第五立面处理。
3.5 天际线分析
整体建筑高度控制在180m以下。沿轴线大道建筑高度控制100m左右,局部节点可突破至120m。西侧建筑高度逐渐减低,控制在80m以下。连续的天际线波动带来强烈的空间围合感和归属感。
3.6 活动主题策划
触媒引爆、价值整合,激发城市文化活力。活动内容的策划主要考虑四季激活商贸区和中心景观带的活力,强调人的可参与性,赋予其文化内涵。
3.7 寒地城市技术应用
针对寒地城市的特点,通过分析建筑布局与日照、防风和通风的关系尽量利用建筑的布局来营造围合式的空间。
3.8 高科技元素的融入
本案的设计充分考虑高科技元素的融入,这不仅体现在雨水花园、城市海绵、绿色屋顶等封面,同时在景观主题、街道家具等方面也采用体现科技感的造型,照明设施均采用太阳能设备。
3.9 海绵城市技术应用
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的相关技术,形成雨水滞留系统、雨水回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8]。在城市商业区、街道、住宅区、广场结合屋顶绿化、绿地、透水铺装地面、排水管线等予以实施,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4 规划特色
根据规划目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以营造特色为设计理念,本案形成如下的五大特色。
(1)城市的门户空间,突出轴线特色。主轴线是沿着中央大街和中央广场的视觉廊道,创造平衡感和秩序感。
(2)立体城市空间。打造慢行友好的步行系统。建立有气候防护设施的公共空间,在重点路段设置“全天候”步道系统和封闭式过街天桥,在中心地段开辟“冬季室内花园”。
(3)街道界面体验。交通性道路是进出火车站的重要城市道路,强调高效、可达性强,以车行为主,因此应强调两侧城市界面的连续性和序列感;服务性街道以解决组团内部交通,市民出行为主要目的,因此两侧的城市界面应该富有变化,空间的组织更加良好,强调可进入性,尺度宜人。
(4) 雨水公园系统。网络渗透、海绵行动、复合利用生态资源。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本次设计,结合城市绿地,规划4处雨水公园,并结合居住组团绿地,建立城市“绿色海绵”,将雨水资源化,使雨水发挥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9]。
(5)寒地健康生态居住系统。通过步行尺度的街坊设计、多元复合的功能布局、隔绝冬季风向的组团式布局、社区情景营造等设计手法来营造健康生态居住系统。
5 结语
项目集中展示了大庆市的商贸文化、科技文化、健康宜居理念、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勾勒出大庆的城市演变与进步,将文化与科技融入到城市形态和空间中去,与时尚商贸业相结合,焕发新的城市活力。大庆西站站前地区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城市中心未来的特色情调花园,也将是商贸旅游的第一时尚平台。
[1] 张宏省.太白县建设西部“慢城”的调查与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2013,(4):22-26.
[2] 刘洋.城镇化建设要引入“慢城”理念[N].人民政协报,2013-02-26(A02).
[3] 曾豪.重塑“一江两岸”挺起“金色脊梁”[N].南昌日报,2015-07-28(001).
[4] 袁青,刘通.城市设计实施评估研究—以哈尔滨市哈西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城市规划,2014,38(7):9-16.
[5] 王军.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4,38(6):73-76.
[6] 吴爱华,袁帅.海绵城市建设在旧城区改造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7,45(7):47-51,55.
[7] 蔡震.关于实施型城市设计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2(S1):117-123.
[8] 石坚韧,肖越,赵秀敏.从宏观的海绵城市理论到微观的海绵社区营造的策略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6):223-227.
[9] 俞孔坚.与水涝共生—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J].广西城镇建设,2013(10):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