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与团队层次的心理资本结构研究述评

2018-07-04铭,周

关键词:效能个体维度

张 铭,周 未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一、引言

Luthans[1]最早将积极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积极组织行为学,使得“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一度成为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门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围绕心理资本的内涵、结构、测量及其效应与开发展开了大量的研究[2-6]。其中,心理资本的结构既是对其内涵的进一步深入,又是心理资本的测量及相关实证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因此,心理资本的结构研究对于全面、深入理解心理资本的内涵,拓展心理资本的效应与开发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Dawkins等[7]对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的心理测量学进行了述评,同时回顾了心理资本的结构。Newman等[8]的最新定性综述中也关注了心理资本的结构,并指出了Dawkins等述评的局限性。从本文所搜集到的文献看,尚未发现系统回顾个体与团队心理资本结构的文献。相比较而言,本文的回顾充分关注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心理资本结构研究的贡献,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时间或空间上都较前述学者有所改善。

本文力图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展示心理资本结构研究的整体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研究描画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后续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关注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结构的主要贡献,第三部分阐述团队(集体、组织)层次心理资本结构的进展,第四部分结合研究现状及局限性对心理资本结构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二、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结构

心理资本的研究始于个体层面。何为“心理资本”?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无定论。经济学家Goldsmith[9]最早提出心理资本的概念,认为它是对个体自我观点或自尊感的描述。自组织行为学家Luthans将“心理资本”概念从经济学引入积极组织行为学伊始,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无论是心理资本的概念内涵抑或心理资本的结构与测量,Luthans等[10]的研究堪称权威,得到各国学者的认可与追随。

尽管Luthans等人提出的四维结构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也有学者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差异性,而致力于特定研究对象心理资本结构的探索与验证,其中部分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

1.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结构

心理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以企业员工或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最为丰硕,但不同类型的员工其心理资本结构各具特点。如柯江林等[11]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整理归纳出本土心理资本的13个类别,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均表明二阶双因素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即本土心理资本可分为人际型心理资本和事务型心理资本。其中,人际型心理资本具有中国文化本土特色,是对西方心理资本结构的重要补充,包括谦虚诚稳、尊敬礼让、感恩奉献、包容宽恕四个维度。而事务型心理资本与Luthans等人的心理资本维度相似,由自信勇敢、坚韧顽强、乐观希望和奋发进取构成。再如,侯二秀等[12]对我国10家高科技和新能源企业知识员工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我国知识员工心理资本呈现出二阶四因素结构:创新型心理资本(创新自我效能、模糊容忍度)、学习型心理资本(知识共享意愿、学习效能)、关系型心理资本(情绪智力、感恩)及任务型心理资本(积极情感、坚韧性)四个维度。此外,凌珊珊[13]以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为样本,在Luthans等人提出的四维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背景提出了另外三个维度:宽恕、感恩和正面思维。而徐劲松和陈松[14]基于企业研发人员的实证研究发现,沉浸体验是研发人员心理资本的一个重要维度,从而构建了五维的扩展心理资本:自我效能、沉浸体验、乐观、韧性和希望。

表1 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结构的代表性研究

2.教师的心理资本结构

许多学者意识到以企业员工或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开始探索教师的心理资本结构,但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结构的探索。如吴伟炯等[15]以1566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探索了我国教师的心理资本结构。经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呈现二阶双因素结构,包括事务型心理资本(希望、乐观、坚韧)与人际型心理资本(自谦、感恩、利他、情商/情绪智力、信心/自我效能)。此外,毛晋平和谢颖[16]的研究也支持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二阶双因素结构,即任务型心理资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进取心)与人际情感型心理资本(爱与感恩、公平正直、热诚、幽默)。尽管其具体构成略有差异,但整体结构极为相似。也有学者开始探寻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结构。如李力等[22]以全国高校的800名教师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结构属于二阶四因素模型,即意志资本(韧性、自制、进取)、认知资本(自我效能、智慧)、情感资本(幸福感、乐观)和人际资本(感恩、合作、宽恕、爱与信任)。

3.学生的心理资本结构

学生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和传播者,其心理资本结构也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不同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其心理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如刘红玉[23]研究得出中学生心理资本主要包括六大维度:感恩、兴趣、奋发进取、韧性、自信、乐观。蒋苏芹[24]以672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大学本科生心理资本的结构维度。结果显示,本科生心理资本由九大维度构成:自尊希望、乐观幸福、自我效能、坚韧自强、成就动机、责任意识、情绪智力、包容宽恕以及创新能力。魏婧[18]以扎根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归纳得出了博士生心理资本的二阶三因素结构:适应型心理资本(乐观、冷静、坚韧)、人际型心理资本(情绪智力、感恩奉献、沟通意愿)和学习创新型心理资本(学习投入、创新思维、创新自我效能感)。

4.其他特殊群体的心理资本

除了上述三类研究对象,也有学者开始探究其他特殊群体(医生、留守儿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结构。如任晓静等以护士为样本探索其心理资本维度。结果表明,护士的心理资本包括自信、乐观、理想抱负(希望)、坚韧、主动负责、沉着冷静、勇敢七个维度。范兴华等[21]的质性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由明理感恩、宽容友善、乐观开朗、自立顽强、自信进取五个类别构成。唐飞[20]以“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新生代员工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责任心和创造力六个维度。

三、团队层次心理资本结构

国内外有关心理资本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个体层次,团队层次心理资本的研究相对匮乏,但个体心理资本的聚合会对其所在团队或组织产生影响。随着团队工作形式在团队或组织中对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步意识到通过研究团队心理资本(包括集体心理资本、群体心理资本以及组织心理资本)的内涵及结构以探讨其在团队或组织层面的效应是必要的。

Bandura[25]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集体效能的概念,且将其界定为“群体对联合能力的共同信念”,这为团队层次心理资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以此为理论雏形,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将心理资本的研究拓展到团队或组织层面,但尚未达成共识。

(1)四维论。团队层次心理资本的四维论在学术界占绝对主流的地位。关于团队心理资本的结构,国外学者[26-27](Clapp-Smith等、Walumbwa等)基本上都沿用了Luthans等人的四因子结构,即乐观、韧性(复原力)、希望、自我效能。McKenny等[28]利用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的方法,证实了团队心理资本与拓展至团队层次的四因子结构强相关。我国学者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研究却有不同的发现。如李林英和李健[29]认为团队心理资本是个体心理资本在团队水平的延伸,从而将团队心理资本概括为团队愿景/希望、团队效能、团队韧性和团队归因。于兆良和孙武斌[30]则认为团队心理资本是在个体心理资本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可借鉴个体心理资本的衡量尺度,并兼顾团队特性与个体心理资本的四因素结构的相关性,将团队心理资本分为团体效能感、共同愿景、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四个方面;郑立勇和孔燕[31]与其持相同观点。此外,李丹[32]以58个团队的262名企业基层员工为样本,归纳出团队心理资本的4个维度:团队自信、团队信任感、团队合作感、团队愿景。同时,董利敏[33]以“蚁族”(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提炼出“蚁族”群体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勇敢、情商、自信、感恩。

(2)其他维论。除了四维论,部分学者持其他不同观点。如张红芳等[34]基于逻辑推演得出了群体心理资本的三个维度:群体效能、合作、信任。而项高悦等[35]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总结现有研究归纳得出团队心理资本的五个维度,即团队效能感、团队韧性、团队乐观、共同愿景、团队归属感。徐礼平和李林英[36]则认为团队心理资本的维度除了以往研究涉及的团队愿景、团队合作、团队信任、团队效能、团队自信和团队韧性6个维度外,还应该包括另外一个维度:团队责任感。

关于心理资本到底包括哪些维度,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定论,Luthans等对此也持开放态度,并且列举了潜在或未来的心理资本维度①,有待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四、现有研究评价及未来研究展望

心理资本结构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既有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心理资本理论的研究内容,而且为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心理资本的结构研究还存在着不平衡:研究层次主要聚焦于个体层次,较少涉及非个体层次,且为数不多的非个体层次的实证研究缺乏强大理论基础的发展作为支撑;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企业雇员或领导者,较少涉及其他群体;研究方法也主要采用自我报告法。这为心理资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加强非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的结构探索。相比较而论,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结构的研究进展较快,积累的成果较多,而非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结构的研究相对较慢,限制了我们对心理资本结构的完整认知。后续研究要进一步深化非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理论框架的构建,进而加强团队、组织甚至社区层次心理资本的结构探索,以促进心理资本的跨层次研究,丰富心理资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第二,强化特定对象或特定情境的心理资本结构探索。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工作场所中的雇员或领导者,教育领域的教师或学生仅仅有涉及而已,研究背景也主要集中于西方文化背景,无法促进对心理资本认识的深入。因此,我们可以探索特定对象(如医生、警察、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的心理资本结构,并在此过程中注重本土化情境的应用。这一方面有利于群体间心理资本结构的相互比较验证,另一方面可促进跨文化和本土化研究,从而促进对心理资本更加深入的认识。

第三,结构探索过程中可考虑数据收集方法的多元化。现有研究几乎都用自我报告法来收集相关数据,这会导致社会称许性偏差或共同方法变异的存在,从而影响构念的效度。未来研究可采用他评法、隐性心理资本问卷等测量方法来收集研究数据,以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注释:

① 参见Luthans等(2008)第六、七章。

参考文献:

[1] uthans F.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psychological strength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2,16(1).

[2] Avey J B,Reichard R J,Luthans F,et al.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employee attitudes,behaviors,and performance[J].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2011,22(2).

[3] West B J,Patera J L,Carsten M K.Team level positivity: Investigating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acities and team level outcomes [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9,30(2).

[4] 姜淑梅.基于内在研究视角的心理资本测量进展与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5] 张 铭,胡祖光,谭江涛.企业家的心理资本开发:E-PCI-S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2(12).

[6] 宋 欣,周玉玺,杨 阳.多层次导向的心理资本与知识员工创新绩效——基于团队社会资本的调节中介模型[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9).

[7] Dawkins S,Martin A,Scott J,et al.Building on the positives: A psychometric review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3,86(3).

[8] Newman A,Ucbasaran D,Zhu F,et al.Psychological capital: A review and synthesis [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4(35).

[9] Goldsmith A H,Veum J R,Darity W.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J].Economic inquiry,1997,35(4).

[10] Luthans F,Avolio B J,Avey J B,et al.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3).

[11] 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J].心理学报,2009,41(9).

[12] 侯二秀,陈树文,长 青.企业知识员工心理资本维度构建与测量[J].管理评论,2013,25(2).

[13] 凌珊珊.企业管理人员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成功影响的实证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14] 徐劲松,陈 松.沉浸体验对心理资本的新拓展——基于对研发人员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2).

[15] 吴伟炯,刘 毅,路 红,等.本土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2,44(10).

[16] 毛晋平,谢 颖.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及其与工作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5).

[17] 肖 雯,李林英.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6).

[18] 魏 婧.博士生心理资本对科研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5.

[19] 吴 旻,谢世艳,郭斯萍.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及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6).

[20] 唐 飞.“80后”和“90后”新生代员工心理资本代际差异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6.

[21] 范兴华,卢 璇,陈锋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的结构与影响:质性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6(4).

[22] 李 力,郑治国,廖晓明.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5(6).

[23] 刘红玉.中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3.

[24] 蒋苏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与结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25] Bandura A.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 Freeman,1997.

[26] Clapp-Smith R,Vogelgesang G R,Avey J B.Authentic leadership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e mediating role of trust at the group level of analysis[J].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9,15(3).

[27] Walumbwa F O,Luthans F,Avey J B,et al.Authentically leading group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trust [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1,32(1).

[28] McKenny A F,Short J C,Payne G T.Using computer-aided text analysis to elevate constructs: An illustration usi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13,16(1).

[29] 李林英,李 健.心理资本研究的兴起及其内容、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22).

[30] 于兆良,孙武斌.团队心理资本的开发与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1(2).

[31] 郑立勇,孔 燕.个体与团队心理资本优化开发策略研究——以警察职业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6(4).

[32] 李 丹.基于中国企业基层员工团队的团队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3] 董利敏.“蚁族”群体心理资本内容结构及其与建言行为的关系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4.

[34] 张红芳,吴 威,杨畅宇.论心理资本的维度与作用机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6).

[35] 项高悦,沈 甦,沈永健.团队心理资本的形成机制及相关开发研究[J].领导科学,2016(8).

[36] 徐礼平,李林英,团队心理资本:内涵、测量、作用机理与研究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3).

猜你喜欢

效能个体维度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