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老母非女娲
2018-07-04杨东晨
□杨东晨
女娲氏造人的神话传说非常久远了,楚国伟大政治家和诗人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在其《楚辞·天问》中首次予以记载。经古代、近代史学家的不断探寻和研究,女娲氏已从纷纭的神话中分离出来,成为人类的祖先之一。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学者们又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认为她和伏羲氏一样,是华胥和燧人氏所生,距今约8000年(一说7500年),是富有创造万物精神的氏族首领、圣人,也是当之无愧中华民族之祖先和圣母。丽(骊)山上的女娲氏谷、女娲氏庄,祭祀华胥、伏羲、女娲的“三皇庙”等,证明了骊山(今属于西安市临潼区和蓝田县)是包括这三位“始祖”在内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骊山的远古文明和有十余位祖先居住或诞生于此的史实,必将受到全国学术界的关注,也必将引起海内外华人的崇奉和向往,我们坚信“有仙则灵”的骊山,一定能成为西部乃至中国的一大著名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女娲氏神话传说长达七八千年,流传十分广远,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都有其大同小异的故事或遗迹。历代文人研究她,官府和民间修坛或庙祭祀她,战国出现的方士、术士“神化”她,汉代道教出现后又“仙化”她,少数民族又以与汉族不同的风俗方式纪念她。再加之伏羲和女娲“人面蛇身交尾”之龙图腾象征的形象,与夏代后人们认识观念上的有异,便在汉代后出现了假托女娲的故事和遗迹,女娲“人帝”的形象随之与天“神”、天“仙”,或民间的“王母娘娘”、“送子娘娘”相糅合,难分难辨。骊山老母与“人祖”女娲的混淆,就是其中的一例。
从氏族社会实际和历史研究分析,一般认为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宗教崇拜形式是“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父系氏族社会除沿袭此二种崇拜外,又产生了“祖先崇拜”,并以当时的原始方式祭祀神和祖先。夏至春秋时期,官府和民间为古皇古帝和本族本朝祖先,以及各类神仙修庙祭祀。春秋末期后始出现官府或百姓在古帝和先帝的葬处堆土成陵,建庙祭祀。骊山上相传秦汉以前有多处纪念远古祖先的祠庙,佐证了骊山有十多位祖先活动的史实。相传崇拜神仙的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年),骊山上还有几座祠庙,仅女娲祠就有两处,一在“骊山巅”,一在“西绣岭”。《三秦记》云:“骊山巅有三皇庙”,“又称人祖庙”,在今蓝田县北三十里处。骊山“西绣岭”在今临潼区,何光岳《炎黄源流史》云:“传为汉武帝时的女娲祠,殿上塑女娲氏,手持五色石。”可见汉武帝时女娲祠非一处。所谓“三皇庙”,是属于朝廷下诏由官府修的统一祭祀之庙。“骊山巅”之“三皇庙”为皇帝所“钦定”,“西绣岭女娲祠”自然就只好改换门庭了,于是就有了“骊山老母殿”,又称“梨山老母殿”。民间不知此变化,仍以为骊山老母就是“人祖女娲氏”,其实两者并非一人。
骊山老母为何不是女娲氏呢?因为女娲是人,为七八千年前母系氏族的首领,又是袭伏羲位治理天下的“女皇”。而骊山老母则是“神”或道家封的“仙人”。概括各种资料的不同观点和说法,骊山老母的由来主要有二说:
一是神话人物。《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云:骊山老母称治世天尊,火母之师。因她生子盘古氏,故称为老母。又因她住在骊山上,故称骊山老母。此书是“通俗演义”,文艺作品当然可以虚构,史家无可非议。三国人徐整《三五历记》整理的盘古氏辟天地故事,学术界认为纯系神话。盘古从生至死3.6万年,在混暗如蛋壳的物体内发育1.8万年成人,从何而来的“生母”?学术界多认为盘古氏创造宇宙万物,是远古先民对宇宙形成想象的反映。即便是说盘古有母亲,那她也是先民想象之“人”或后世虚构之神。
二是说她是骊戎国的女酋长。民间传说中,周武王十大功臣之一的丽山氏,即骊戎国的女酋长。骊戎国是商周时期西戎人建立的小国,以都城在骊山(指今临潼区,非山上)而称国名。又因骊山的早称为丽山,山以伏羲、女娲制定的嫁娶时以俪皮(一张斑纹鹿皮则称丽)作为礼物之“丽”而得名,故有人以为骊戎是女娲后裔,实是误解。西戎与女娲毫无关系。根据《史记·秦本纪》等资料推论,商代中期,在今陕西兴平建立的秦人祖先“胥轩”小国,君主胥轩娶骊戎国女为妻,生子中潏,亦成为秦人的母祖。《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曰:“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清代俞樾《春在堂随笔》附录《小浮梅闲话》据这两处记载考证说:“考郦山女为戎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常才艺,为诸侯所推服,故后世有传闻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曰‘老母’。”作为胥轩之妻的骊戎国之女,被秦国人崇祀为“宗主神”,也即《太平御览》卷七一引《辛氏三秦记》所说秦始皇在骊山“不礼”的神女。至唐宋,她又被道家崇奉为“神仙”。《太平广记》卷六三引《集仙传》载:唐少室山(今河南登封市嵩山)书生李筌,好神仙之道,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抄读数千遍,不知其义,便离开少室山西行,在骊山脚下遇一老母,姿态发型神异,穿破衣,手扶杖,在被烧的树旁自言自语地念《阴符经》。李筌惊奇,急忙跪地叩头求教,老母说她受此经已1080年了,并讲了经的含义和治世之道。讲毕,已日落西山,老母让他去取水用饭,瓢忽重达百斤沉入泉底。李筌急忙赶回树下,老母不知去向,吃了老母留下的麦饭,从此他不食人间烟火,一心入山求道修仙,著有《阴符经注》和《太白阴经》。可证明骊戎国之女、胥轩之妻,又由“秦宗主神”变成了唐宋后道家的“神仙”。无论是得黄帝《阴符经》1080年的神仙(即胥轩之妻)称“老母”,还是周武王十大功臣之一的骊戎国女酋长,或其被祀为神而称“老母”,均与“人帝”女娲氏毫无什么联系。
一句话,自从“三皇庙”建立后,女娲祠已不是祭祀女娲的庙了。因为比女娲早约4万年的那个“骊山老母”纯粹是神话,或小说家虚构;比女娲氏晚约4000年的骊戎国之女,或稍后的骊国女酋长,成“神”或“仙”也好,均不是女娲氏,时代、族别等也都与女娲对不上口径。对于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记载“骊山有老母殿”该如何看待呢?这是我们史学界不愿意回答(怕引起有的地方学者不悦)、但又必须回答(史学者的责任)的问题。
我们衷心期盼在西安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临潼区和蓝田县人民政府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真正把骊山建设成为中国文明的研究基地,中华民族的起源要区,打造为西部乃至中国旅游历史文化的又一个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