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强基层“堡垒”振兴乡村
2018-07-0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近年来,山丹县从加强基层党建入手,从建强基层阵地、突出精神文明工作、选强配优村党支部班子等入手,实施乡村组织振兴,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础战斗力,基层堡垒作用明显加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建强村级阵地“服务之家”,旧貌换新颜
宽敞明亮的大厅,群众办事咨询台、会议室、图书室、三治工作室一应俱全……走进山丹县清泉镇郇庄村综合办公楼,让人无法与几年前破旧的村委会联系起来。
“现在的办公条件好了,村两委班子干事有了阵地,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村党总支书记马忠义说,现在都实行村干部坐班制,门口有公示牌,群众办事更方便了。
而在3年前,该县普遍存在村委会破旧,有的村委会甚至不能住人,不得不搬到村里弃用的小学校舍临时办公。
村两委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咋给百姓搞服务?为此,县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该县开始实施村级阵地建设工程,在试点村庄为村两委建造办公场所。
目前,该县按照新建10万、改扩建5万、装修2万补助标准,已对全县102个村级活动场所补助建设资金465万元,95%的村级活动场所达到了规范化的标准。每个村都有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室等,还包括党建工作牌、电教设施和党务政务公开栏。这些办公场所,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了服务群众的阵地。
此外,从去年初开始,每个村委会办公场所增设了一间“三治”工作室。这是该县在全县村、社区推行的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成立“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机制。目前,“三治融合”社会治理工作站已实现全覆盖,“三团”人员在自治建设、法治建设、德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开展各种服务2300多场次,帮办实事好事620多件,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70多起,全县缠访闹访、越级非访、以访谋利等信访事项大幅下降,广大群众法治理念稳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推进。
文化广场搭台,潜移默化重建精神文明
来到山丹县位奇镇位奇村文化广场上,乡村大舞台,健身器材、篮球场应有尽有,文化活动中心还设有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每到农闲时节,位奇镇各村自组的文化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尽管天气寒冷,广场上看戏的群众却不少。该镇位奇村红星文化活动社团的负责人周秉连说,全镇10多个文化队伍一年要演出100多场,过年的时候更热闹,各村的社火表演让村民红红火火过大年。
这是该县全面提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成果惠及城乡百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丹县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以文化广场为载体,为群众提供娱乐、交流和学习的场所,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当大家都来文化广场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场所活动时,交流多了,是非就少了,村里自然也就更和谐了。”县文广新局干部赵亮说。
目前,该县共建成了92个“乡村舞台”,已建成“乡村舞台”总数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3.6%。8个乡镇高标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信息站全覆盖。全县110个行政村每个村配备了价值5000元的锣、鼓、音箱等设施设备,城乡文化社团成员达到1100多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开展以来,该县积极组织举办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乡村书画摄影展等文化活动600余场,极大调动了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现在全县组织文化志愿者队伍900多人,组建30人以上规模文化社团26个,各文化社团为群众演出140多场次。其中《火火的日子扭着过》在全市第三届“激情张掖”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此外,还在农村建起了“道德讲堂”,开展五星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用评选出的模范、代表现身说法,将道德文化“讲”出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乡村文明、积蓄道德力量。
选优配强“带头人”,打造农村发展坚强堡垒
村主干道硬化美化工程进展顺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土地流转整村流转给村民带来“双收入”……走进山丹县东乐镇五墩村,一股干群心齐干事创业的新气象扑面而来。这是五墩村的新气象。
而在一年多前,该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村务不公开、发展无产业、脱贫无信心,群众对村两委班子不满意,曾几度上访。2015年,该村被确定为全县软弱涣散党组织。
2016年12月,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开始,在村民选能人当“带头人”的呼声中,致富能人杨勇、安雄文得到党员、群众一致认可,致富能人杨勇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产业带头人安雄文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
如今人心齐了、作风好了、环境美了、村集体产业有了,村民增收了……五墩村的前景越来越好。
“这都得益于我们选出了能干的当家人。”今年64岁的村民杨发国乐呵呵地说,这都是选出了“好班子”带来的变化。
201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155元,达到12156元。从“后进村”到“后劲村”,五墩村在新一届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正阔步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五墩村的变化是该县实施能人进村班子工程的一个成功范例。2012年,山丹县“选拔致富能人进村班子”的特色做法被评为全省10项优秀工作之一。目前,该县能人型村干部占村干部总数的92.3%。
该县找准能人创业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入点,组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大力推进“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能人型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为主要内容的“能人进村班子”工程,一批政治上靠得住、管理上有经验、带富上有实力的能人进入村班子。“能人进村班子”工程显现巨大活力,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
能人进村班子是该县实施“基层堡垒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做法。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该县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统领,狠抓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把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工作的核心。同时,该县每年开展各类培训班提升村干部能力,既有政治理论教育、又有村级发展实战,全县村干部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去年,该县认真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提升年”活动,着力实施堡垒优化、阵地攻坚、能力锻造、载体创新、机制规范、基础保障、典型培塑“七大行动”,整顿转化后进基层党组织30个,规范设置党组35个。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山丹的具体实践,将为最终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种路径。”县委书记刘晓云说。
近年来,山丹县农村面貌正在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居住环境更加宜居,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家庭收入稳步增长,乡村治理成效显著,产业发展定位精准,基层党组织重聚人心树立了威信……一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美丽画卷在焉支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