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司他丁在重症急性脑血管病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2018-07-04樊敬峰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3期
关键词:乌司收治纤溶

樊敬峰

临床研究发现,重症急性脑血管病(severe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ACVD)患者早期即容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紊乱,严重者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颅内出血转化[1]。SACVD后继发的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乌司他丁是目前临床上抗炎性反应因子的主要药物,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脓毒症的临床研究领域。本研究尝试运用乌司他丁治疗SACVD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以探讨其改善凝血功能异常及其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7月-2016年8月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SACVD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6.85±9.7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认,其中脑梗死68例,脑出血12例,入组患者均合并意识障碍,GCS评分<12分,均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1.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35 S,血小板(PLT)≤100×109/L[3]。排除标准:①发病前14 d内有感染者;②合并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③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④6个月内手术、外伤以及急性心脑血管病史。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收治时GCS评分、急性脑血管病类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1)。

1.2 方法

1.2.1 PLT、PT、APTT、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 α)水平检测 抽取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凝分析仪动态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收治时、治疗后48及72 h PLT、PT、APTT、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变化。其中TNF-α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购自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 处理措施 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监测颅内压、纠正酸中毒、防治感染等。必要时输注血制品,以维持PLT>50×109/L,血红蛋白>90g/L,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维持PT及APTT<正常值上限的1.5倍,输注冷沉淀维持血纤维蛋白原>l .0 g/L。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U,生理盐水20 mL溶解后静注,1次/8 h,治疗7 d[4]。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存活率比较 治疗后28 d对照组患者存活率(55.26%)较治疗组(69.04%)下降(P<0.05)。

2.2 2组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 2组患者初收治时PT、APTT、D二聚体、PL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8、72 h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凝血指标均较收治时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PT、APTT、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LT水平却高于对照组(P<0.05)(表2~3)。

2.3 2组TNF-α水平的变化 从表4可以看出,收治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TNF-α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8、72 h,2组血TNF-α的水平均较收治时升高(P<0.05),但治疗后72 h治疗组血中TNF-α水平的回落较对照组明显(P<0.05)。

3 讨 论

有研究发现,作为重要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及脑梗死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大多数学者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除参与脑梗死的形成外,既往研究提示脑出血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发病后1、3、7 d持续高水平表达[5]。另外,诸多研究提示脑梗死、脑出血时反映患者抗凝系统活性的蛋白C、蛋白S以及与纤溶系统活性密切相关的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的水平均发生异常改变。因此,急性脑血管病时可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2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

注:与同组收治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

注:与同组收治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患者血TNF-a水平的变化

注:与同组收治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并发MODS是SACVD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来源于局部炎症反应的SIRS是MODS的基础。SIRS时机体炎性细胞过度激活,产生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通过各种途径激活凝血系统,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机体内抗凝、纤溶系统也被充分活化[6]。有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时TNF-α、IL-6等引起机体损害的早期炎症介质水平即明显升高,并且TNF-α和IL-6对凝血系统、抗凝系统也产生重要的影响[7]。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作为机体炎症反应中最重要的炎症因子-TNF-α水平以及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并运用乌司他丁治疗SACVD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探讨其对SACVD凝血功能异常的纠正及其机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SACVD患者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以及炎症反应的出现及进展。收治时2组患者血TNF-α水平即开始升高,治疗后48 h2组血TNF- α的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持续进展。说明其他脏器易出现损害,也提示脑组织损害的不断进展。其原因在于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心、肺、肝、肾等脏器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分泌产生TNF-α。增高水平的TNF-α作为强力炎症因子,可激活细胞因子网络,促使SIRS的出现,可大量激活凝血酶。此外,TNF-α可下调血栓调节蛋白,致使蛋白C功能降低,而蛋白C作为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显著的抗凝作用,可减少微血管血栓形成[8]。

乌司他丁是从健康成年男性新鲜尿液中分离提取的一种糖蛋白,不仅能够抑制多种蛋白酶及糖和脂类的多种水解酶活性,并且可以抑制TNF-a等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在以往的临床研究中乌司他丁主要涉及脓毒症领域。乌司他丁具有广谱抗炎症反应作用,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乌司他丁进行处置,发现其具有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本研究ASCVD的患者在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后72 h TNF-α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T、APTT、D二聚体、PLT水平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显著。其原因在于乌司他丁发挥其广谱拮抗炎性因子,降低了后者激活、促生凝血因子和干扰抗凝、纤溶系统的作用。另外,乌司他丁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4],从血管内皮保护的角度减少内皮下组织对凝血系统的激活,进而达到平衡凝血、抗凝以及纤溶系统的作用。此外,本研究治疗组治疗后28 d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乌司他丁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减轻脑组织和其他器官损伤,进而降低SACVD患者的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在SACVD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治中使用乌司他丁,患者PT、APTT、D二聚体、PLT等指标水平改善更为明显,反应炎症水平的TNF-α水平的下降更为突出,并且经过乌司他丁的治疗,SACVD的患者死亡风险下降。但由于本研究样本例数较少,还需要大样本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1] 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Kaptoge S,Di Angelantonio E,et al.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mortality: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J].Lancet (London, England),2010,375(979):132-140.

[2] Zhou WJ,Tong JJ,Ye J,et al.Clinical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factors in cerebral vessel[corrected]disease[J].Zhongguo Wei Zhong Bing Ji Jiu Yi Xue,2007,19(6):325-328.

[3] 盛志勇,胡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6-17.

[4] 邢金燕,韩小宁,孙运波,等.乌司他丁对重度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5):441-443.

[5] 万浩鹏,许惠利,王一琳,等.血浆Fib与血小板在急性CVD中的动态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09,15(2):63-64.

[6] Worthmann H,Tryc AB,Goldbecker A,et al.The temporal profile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mediators in blood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differs depending on stroke outcome[J].Cerebrovasc Dis,2010,30(1):85-92.

[7] 陈芳梅,尹琦.血清IL-6、IL-8、TNF-α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损伤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509-3511.

[8] Johansson L,Jansson JH,Boman K,et al.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n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complex as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 opment of a first stroke[J].Stroke,2000,31(1):26-32.

猜你喜欢

乌司收治纤溶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乌司他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例输注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病人的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乌司奴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专家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