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剑锋 錾刻大国工匠

2018-07-04

中国新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錾子国礼剑锋

从业25年来,孟剑锋追求极致,将一丝不苟、求真唯美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錾刻是我国一项有近3000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它使用的工具叫錾子,上面有圆形、细纹、半月形等不同形状的花纹。不同于雕刻去除素材本料的过程,錾刻是要求工匠只敲击錾子改变金、银、铜等金属的外在形状,使金属上錾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

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性格气质。一般人看来,金属多是冷硬的;但是錾刻工艺师们知道,它们也有着柔软生动的另一面。耐心的一錾一刻间,从扁平到立体,从生硬到圆润,从无神到有神,奇迹诞生。所谓创造艺术,也许就是慧眼识物。真正的手艺人,是物的知己,他们懂得发掘蕴藏在物料中的真性情。

在2015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古老的中国錾刻技术,给各国元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送给他们的国礼中,有一个是金色的果盘里放了一块柔软的银白色丝巾。果盘边上,流苏动感地垂落下来,在灯光下看过去,交织的丝线透着柔滑的亮光,盘中丝巾柔软光滑,褶皱细腻,似是用上等银丝织成,坠坠然却流露出一份力量。看到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摸起丝巾,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抓得起来,原来这块以假乱真的丝巾是用纯银通过錾刻工艺制作出来的,而这件传奇就出自北京工美集团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錾刻工艺师孟剑锋之手。

工美学艺结錾缘

“1993年,我就来到握拉菲做学徒工,想来至今也有25个年头了。刚到公司时,我就看到老师傅们做錾刻时不用去划线,打草稿设计,全凭脑子就可以把想法錾刻到印材上,顷刻间就能把龙凤的图案錾刻出来,好像錾刻这种技艺,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当时我心里对老师傅们十分佩服,也从内心喜欢上这份技艺。”

初入行的孟剑锋立刻就被老师傅们的技艺所折服,被他们所制作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工艺美术品所吸引,并深深沉浸于北京工美集团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手艺,像老师傅们一样,做一名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者。

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从基本功学起的他光是用锉这一简单操作就学习了几个月时间。每天重复枯燥的动作,让他有些灰心,师父觉察到了,告诫他:做事情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往回退,那就什么都做不好。孟剑锋把师父的话深深记在心里。每天下班后,大家都走了,他总要拿块铜片练习两个小时,这样执着的坚持,让他的錾刻技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教他錾刻的师父,退休前把用了几十年的工具给了他。最让孟剑锋感念的是,师父不仅传授他手艺,还教他为人处事的道理。孟剑锋说:“我学徒那会儿,师父文化不高,也不会说什么,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他对事情绝不动摇的执着,对作品精益求精的完美追求,和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劲头儿,深刻影响到了我,让我决心要做个像师父那样的工匠。”

苦心孤诣做国礼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帷幕。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还有1500多名代表齐聚北京。中国政府为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及配偶,赠送了体现北京历史文化或地域特色风貌的纪念礼品。其中最受专家组欢迎的《梦和天下》首饰盒套装,是由北京工美集团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设计、“大国工匠”小组倾力打造制作的。它包含的工艺极为复杂,雕漆、花丝镶嵌、螺钿、珐琅等工艺相互融合,显得低调华丽。盒型取自中式花窗,饰以月季纹饰和珐琅彩海水纹,再点缀雕漆月季花钮,富有中国韵味。

《梦和天下》盒型取自中式花窗,制作标准非常高,“十几个手工打造的盒盖,每个尺寸都必须一样。不管怎么翻盖,和任何一个盒子都能匹配。”孟剑锋说,这考验的是技师的眼力和用心,干了几十年的老师傅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不用卡尺量。

这不是孟剑锋首次接到国礼任务,在APEC峰会期间,北京工美就承担了3件APEC国礼设计制作,而孟剑锋担纲主创的《和美》纯银丝巾果盘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制作好这件赏心悦目的国礼,孟剑锋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一件独具特色的錾刻作品需要设计打造出最适合的錾子,而要做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师傅留给他的錾子已然不能做出他想达到的效果。

孟剑锋为此昼思夜想,一次机缘巧合,看到了用于金属錾花工艺的古錾子,那种感觉如同习武之人得到了一把上古名剑。于是他努力想从錾子的老花纹中,去触摸到前辈的智慧。想定之后,孟剑锋开始在尖部直径只有1毫米的錾子上,一次又一次地开凿、磨平,再开凿,再磨平,试制一把新錾子。经过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他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几毫米粗的錾子上刻了 20 多道细纹,一道细纹只有0.07 毫米,就如同人的头发丝一样细。

然而开好錾子仅仅是完成了制作国礼的第一步,最难的是,在这个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有无数条细密的经纬线相互交错,在光的折射下才形成了图案,这需要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一定是一次就錾到家,不能半途停,你停了再起錾子的时候跟上一次尾部的那个錾子印不太一样。”孟剑锋介绍说。

每次敲击虽然看似简单,却最需要真功夫。敲得太轻产生不了纹路光泽,敲得太重还容易把薄薄的银片錾透,这上百万次錾刻,只要有一次失误,就意味着前功尽弃。“赏心悦目,就是要把它做到极致,如果说做得不好,那干脆就不用做工艺美术行业了。”孟剑锋认真地说。工艺美术难就难在没有严格的量化指标,水平高低凭的就是工匠的手感、眼力,也是他入行25年来天天要练就的功夫。

果盘的4个底托是中国结造型,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为了体现出制作者的用心和诚意,也为了赋予作品更多的灵气,孟剑锋没有采纳大家提出的用机械编织这个更容易操作的建议,而是坚持用纯手工的方式进行编织。但因为制作材料是银,具有一定硬度,这就需要不断退火将其变软后再进行手工编织,因此,他的手磨出了一层又一层大泡。水泡磨破,露出鲜肉,他没有吭一声,长时间反复摩擦,手上长出了厚厚的茧子,他便用指甲刀剪去死皮,第二天接着又干。手上的水泡,厚厚的老茧,丝毫没有动摇孟剑锋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因为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赏心悦目,才配得上国礼。

作品终于完成了,金色的盘子里面,一块洁白柔软的丝巾自然叠放。接受礼物的人自然都会伸手去拿那块丝巾,但是却没人能够抓得起来,自此这份錾刻的国礼成为了行业的经典,也让大家开始了解到錾刻这份中国古老的技艺。

坚持 传承 创新诠释工匠精神

2015年10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大型系列人物专题,展示扎根平凡岗位,追求极致职业技能的8位“大国工匠”。而工艺美术界只有一位,他就是孟剑锋。“孟剑锋的錾刻人生”登上了央视,不仅让国人充分领略了他令人叹服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向社会生动展现了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勤劳朴实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后来被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定义为“工匠精神”。

谈及自己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孟剑锋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坚持、传承和创新。他说,“要具备工匠精神,首先就要坚持。我从事工艺制作25年,坚持下来才有今天这样一个技术水平的存在,当然更重要的坚持不光要磨炼自己的技艺,还要学习中国流传下来的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一定的美术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深层次感知其中的寓意和结构上的搭配,使制作出的作品更加完美。”

为了探索工艺美术更广泛的领域,孟剑锋时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国家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从夏、商、周的青铜器,到元、明、清的瓷器,孜孜以求地吸收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知识,然后消化、吸收并运用到他热爱的錾刻艺术中。

关于“传承”,孟剑锋表示这是现在最为困扰自己的一大问题。“技术方面的问题我们总能想办法解决,但传承不是我一个或是我们几个人能解决的,传承是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做的一个工作,把当年我师父教给我的技巧,再加上我这些年总结的工作经验,全部传授给我的徒弟们。因为作为一名工艺美术从业者,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技艺传承下去。”

兴趣、踏实、用心,是孟剑锋教徒的硬标准。“对新入职的员工我常讲,做工艺美术首先得有兴趣,人有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欢才能坚持下来,坚持学到极致,才能把师父传授的学到手。踏实是第二位的,心要浮躁就干不好。用心学习当然也不可或缺,手艺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不吃苦怎能干好?”孟剑锋说道。

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即便远离喧嚣的传统工艺领域,这种感受也很明显。“我和师父想法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的想法也不一样。”孟剑锋说能理解,自己年轻时跟师父学习也会打退堂鼓,也会抱怨。但现在想来,师父当时逼着他坚持,逼着他学是对他好,“所以现在我也会这么要求我的徒弟,每天完成工作后也要训练两个小时的基础,必须给他们压力,让他们养成习惯,因为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多流一滴汗,才能取得更多的成绩。”

谈到“创新”,孟剑锋表示,还应该加强创新意识,通过创新让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技术方面,孟剑锋及其团队尝试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在国礼《梦和天下》首饰盒中应用到3D打印技术。“创新也是一种传承”,在他看来,传统工艺加上科技创新,提高了速度,两者互相成就,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保留传统工艺。他认为,科技永远不能也不会取代传统技艺,“即便再过千年,老的技艺不能丢,也不会丢。机械做出的产品一批全一样,而手工做的艺术品不一样,手工作品融入了工匠的灵魂,透着制作者的心血。”

设计方面,孟剑锋和他带领的团队现在开始向工艺品实用化方向进行尝试。为了更符合北京市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老百姓,他们尝试推广各类锗银饰品,这其中就有专为老年人设计的锗银小葫芦挂饰。这件饰品葫身经过多重工艺装饰,葫塞达到食品级,葫芦中更可装入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老年人的救命药。不仅如此,通过锗银本身的金属特性,还可以让佩戴者贴身的局部体温升高0.5摄氏度~1摄氏度,达到疏通血液的作用。孟剑锋介绍说:“握拉菲一直希望的就是让更多的百姓用较低的价格使用到握拉菲秉承工匠精神做出的艺术品。”

工匠,既是称谓,也是赞誉。工匠是职业,也是态度,更是精神。于国,工匠是重器;于家,工匠是栋梁;于人,工匠是楷模。喧嚣中,他们固执地坚守着内心的宁静,凭着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匠心,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大国工匠,匠心传世。

从业25年来,孟剑锋追求极致,将一丝不苟,求真唯美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25年过去了,我十分感激师父对我技艺的教诲以及握拉菲公司的刘建中总经理对我多年来工作的指导帮助,没有他们的提携,没有他们给我提供这个平台,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未来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继续这种对于完美、极致的执著追求,因为成就工匠的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猜你喜欢

錾子国礼剑锋
Atomic-scale electromagnetic theory bridging optics in microscopic world and macroscopic world
石雕
Topological photonic states in gyromagnetic photonic crystals:Physics,properties,and applications
石 雕
蛼螯烧卖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生命的硬度
张剑锋书画作品选登
没瑕疵、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韩国 来自朝鲜的“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