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流淌的爱
2018-07-03周国栋
从社会道德观去探析秦腔现代戏《八月十五月儿圆》,得出的结论取之于现实生活常态,这位叫红柳的甘肃农村来的保姆,在西安城市的一隅,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毅然抚养了一对被遗弃的龙凤胎,默默地忍耐、默默地承受、默默地把心中的爱一点点放飞,高贵了生命的体验和体验中的质朴无华;从社会伦理学去探析秦腔现代戏《八月十五月儿圆》,得出的结论取之于城乡结合场景,这位叫红柳的为生存而到的保姆,在冷寒冰雪的冬天,在那个纷杂的年代,坦然奉献生活动态的情感底片,细细地呵护细细地照顾,细细地用朴素的善一层层围拢,高尚了人性的色彩和色彩中的绚丽芳华。道德观是横向的,是红柳几十年勤俭持家扶助儿女的最为活泛的生活实质,哪怕困难重重,却总义无反顾,属于母亲心思温润之举;伦理学是纵向的,是红柳几十年情感波动心灵美好的最为真实的命运坐标,何惧矛盾重重,总是消弭于息,属于母爱心怀慈祥之措。横向与纵向的相辅相成,丰富了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苏凤丽对红柳这一人物内质的解构和性格的解读,达到故事内容、情节发展、人物群体、相互关系、舞台格局等整体性结构,达到苏凤丽情理交融中对人物性情的完整塑造,升华于人情的高度和品质的高度。
高度来于苏凤丽丰厚的艺术功力,来于她艺术修为学识修为文化修为自我修为的综合,来于她对秦腔“四功五法”的顿悟与领悟,领悟到通悟,通达了秦腔舞台时间与空间的相生相嵌,来于她的自觉性对情感的角度把控和对理想的把持契机,更来于她的期望守望坚持坚守与艺术生命的合二为一,夯实了她表演层次上的超脱清雅,静然素和,微风细雨,鸟语花香。
花香是一脉脉散发而开的,优雅自然,且深深眷恋根枝与土地。秦腔现代戏《八月十五月儿圆》扎根在人民的土地上,催生了其的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剧以时间节令为故事的起承转合,抒写小保姆在缺衣少食的日子里,本着纯粹的良善,收养了一对嗷嗷待哺的龙凤胎,为了不给邻里乡党添麻烦,在正月十五这天,悄悄携带龙凤胎出走,去寻找新的生活,无奈无望中,遇好心的“窑嫂”收留,从此安居于此。岁月如梭,八月(男孩)十五(女孩)两孩子长大了,红柳也步入了中年,然后又到老年,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勤劳是善意是纯朴是亲情,念念不忘的是友情:与知识分子唐云天的友情,与“窑嫂”和左邻右舍的友情,念念不忘的是对甘肃农村老家的思恋,念念不忘的还有情思的一厢牵引和牵引中的命运流程,还原了红柳爱的深博,善的深重,情的深厚,心的深邃,一片蓝天白云;还原了苏凤丽对红柳人物刻画上的爱的悠长,善的悠远,情的悠然,心的悠久,壮丽出晶莹剔透的美和美的审美原理,美的雅趣明洁。
苏凤丽的舞台表演艺术,大范畴延伸,开拓了社会大观里的精神认同,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生活的睦和,为了对“红木雕花盒”秘密的守卫,做到了人物大写的艺术情怀,情怀之上的用生活图案描绘出完美人生;小范畴延伸,细化了现实状态里的思想认知,有了承担,有了付出,有了牺牲的青春,有了对生活中鸡毛蒜皮的洞察,成型了人物小我的艺术本真,本真之上的用生命颜料染墨出伟大情操。苏凤丽饰演的红柳,年龄跨度很大,有少女到中年再到老年的行进过程,需要的是大视野、大领域、大境地,她是牢握并熟稔了表演艺术的节奏,起伏,收放,底蕴,动静一体,刚柔一体的舞台具象,因此,不同阶段的人物塑造,全在统一的艺术风范里达标于人物不同阶段的真善美,自有圆润阔亮的艺术效果。
少女时期的红柳,苏凤丽的表演,重点集中在携两孩子出走路上,她前抱一孩子,后背一孩子,这样的装束,对舞台表演有很高要求。苏凤丽尽显舞台之功,运程式,化心绪,绕林圆场,步子轻盈轻灵,又稳打稳扎,技艺非凡,技法高超,跨步、翻身、鱼跃、静立等动作,娴熟连贯,均在人物其时其境中,多的是意念相连,情思相连,舒舒展展的舞台表现力,增添了人物性格的精绝。
中年时期的红柳,苏凤丽的表演,重点集中在蹬三轮做苦力和遇以前房东唐云天的境况里,偶遇故人,躲避错让。苏凤丽的动作,招式中灵敏多变,变动中层层分明,举手投足,顺畅清扬,有愁,有促急,有不安;有思,有等待,有企盼,是人物风霜生活的写照。红柳带唐云天回家,拨开云雾,透露当年出走缘由,唐云天感而慨之,敬而佩之。蘇凤丽演的不温不火,平实亲切,递水,话别,诉说真情,感激之语的外在形式,律动的翠玉玲珑,精细风趣,颇具生活化,增加了人物性情的润湿。
老年时期的红柳,苏凤丽的表演,重点集中在家庭琐事和家庭矛盾以及人物心思间,经历太多,就淡薄了生活,也活得简单了。苏凤丽给予人物平和与宽容的两大砝码,对女儿和媳妇关系的处理,对家孙外孙一碗水端平的概念,对儿子不理解的忍让宽恕,对甘肃故土家乡亲人的牵挂,对无望中开启“红木雕花盒”秘密的冷静,洗衣服,抱孩子,唠叨话,从颤颤巍巍却又不失坚毅性格中走来,又回归到颤颤巍巍对自我人生的梳理,增重了人物奇妙的个性释放。苏凤丽的表演形态,细致入微,细格入上,细腻入骨,就如夏季细雨,霏霏心脾,润润神怡,再加之她清雅之念白,抒情式舞蹈式台风,行于艺术层感的生活画面,尤其是唱腔的波波凌凌,丽丽洁洁,柔柔韵韵,提升了剧情的含金量,提升了秦腔的大壮美。
壮美之唱腔,是苏凤丽三十多年舞台实践中一直探寻挖掘的方向和追求目标,尚德崇文的她,既有着传统秦腔艺术传承的基础唱腔,又有着新时代新领域秦腔发展的唱腔,更在兼容吸纳的立足点上化经典之腔,为我以学,以用,以别样情怀,终是燃烧了她的思绪,燃烧了她独树一帜的唱腔:缠绵委婉,婉约柔丽,丽质高达,达意蕴情,情丝悠长,长风绿叶,绿叶是飘逸的,层层叠叠深刻了一线的清爽神韵。神韵一经明澈,就充足了苏凤丽高音的厚与实,中音的温与合,低音的巧与润,汇集成泉溪,灿灿然然流淌。
苏凤丽的唱腔特色,集合了众多外在内在因素,她的嗓音条件,隶属柔软型、清深型、典雅型,在此基点上,她糅合了三位戏曲艺术家的唱腔,化蝶飞舞:一是掌握了师傅秦腔名家肖玉玲(肖派)的唱腔,肖玉玲的唱腔特点,明丽响亮,淡雅清新,深静传神,真假声共存;二是融合了秦腔名家李正敏(敏腔)的唱腔,李正敏的唱腔特点,嗓音完整,抑扬顿挫,刚柔并济,含蓄中朴实;三是借鉴了京剧大家程砚秋(程派)的唱腔,程砚秋的唱腔特点,幽雅婉转,若断若续,典雅娴静,清峻上秀美,三种唱腔,统领在她的唱腔里,更有她对气息、咬字、润腔的讲究和严谨,集结自己的音韵,终得唱腔“大珠小珠落玉盘”,灵秀韵致,幽邈绵长,富于变化,富于妙灵,极具艺术张力艺术穿透力的“凤丽腔”。
“凤丽腔”就是春风轻拂绿草之感觉,就是繁星烁闪皎月之感觉,就是晨光暖照鸟啼之感觉,就是自然山水妙景之感觉,假以时日,以苏凤丽的悟性、素养、品性、舞台经验,“凤丽腔”会更加成熟,更加层楼再上。秦腔现代戏《八月十五月儿圆》因苏凤丽表演的精彩纷呈赢得了精彩,更兼有众多演员的紧密配合,表演的张弛有度,合情合理,高端了此剧的成功率和人民大众的赞誉。总揽而观,秦腔现代戏《八月十五月儿圆》的缺失也不少,剧本的语言表露有的过于低俗(往往是为了获取观众的笑声尖叫声),应当净化舞台语言的文学性,还有就是八月十五两孩子对红柳感恩的内容太少,情节是一笔带过,削弱了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之魂,希望改之;音乐有虎头蛇尾之态,特别是音乐衔接处,有脱节之嫌,希望改之;舞美表达略显灰暗低沉,又多于烦琐,希望改之。
一部好的秦腔现代戏,需要不断的舞台演出打磨总结才能铮亮精粹,《八月十五月儿圆》也当如此。苏凤丽是非常优秀非常全面的旦角演员,她演绎的红柳人物非常出彩,那份自信,自得,自在,自由,活脱了她舞台艺术的至化至境,更得唱腔与动作的通彻性整合性,引领了秦腔旦角艺术的桥头堡。我的审读本质认定,苏凤丽是秦腔界的张火丁:有内涵,有内核,有内化,有气度,有气韵,有气量,有品位,有品格,有品行,朴纯真实,和善柔顺,低调谦恭,芬芳素雅,阳光观照里,就美丽成了一碧绽放的香远益清的水中莲。
诗曰:凤凰鸣和陇上枝,丽质天然溪流淌。
大道程式化舞台,姐表雅意锁麟囊。
德行高处声名起,艺苑独树旦角藏。
双燕撷春保姆情,修为到底闻脉香。
作者简介:周国栋,陕西省高校戏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陕西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