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奎:“培养与稳定”留住西部人才
2018-07-03黄芳芳
黄芳芳
今
年年初热映的电影《无问西东》,也勾起了教育界的回忆。1938年,受战乱影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从长沙继续西迁,在云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当时,西迁的北平学府还有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因为战乱,它们又从西安迁往陕南,后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就是从西北联大分出来的大学,后来就留在了兰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告诉《经济》记者,抗战胜利以后,一些学校就扎根西部。这对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布局,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西部地区的人才“东南飞”现象由来已久。刘仲奎认为,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但流出与流入之间应该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如果一个地方人才过多地流出,会对该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到2020年,我国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都需要一大批人才。
“这些人才从哪儿来?”刘仲奎表示,如果将上述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就不难发现,西部建设所需人才应该在西部培养。
“我们都知道东部地区培养的人才水平高,但如果他们不来西部工作或创业,跟西部有什么关系呢?”当下西部地区若引进一个人才,给予他的工资报酬、生活待遇,要高于上海、广州等城市,如此一来成本过高。刘仲奎认为,解决西部人才问题的秘方在于培养和稳定。他建议,在严格管控,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扩大西部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西部高校能够培养更多的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高層次人才。
如何让人才真正稳定下来?刘仲奎认为,如果能够切实改善教师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条件、生活学习条件,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他们会留在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