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国良说画

2018-07-03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人物画幅画水墨

BTV文艺每周一19:35准时播出由东煜文化独家冠名的《我爱书画》

阳春三月,著名画家史国良带领《我爱书画》节目组来到山东美术馆,聚焦“笔墨尘缘—冯远中国画作品展”。本期为冯远(一)。

冯远,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大型作品《世纪智者》的创作

冯远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他也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了。大家都知道他是当代一位很有成就的人物画家,几十年来先后创作了三百多幅精品力作,今天我来借助冯远的展览给大家讲讲他创作过程当中的一些体会和轶事,或者说是作为一名画家的幕后故事。

我先从画展的第一部分“人”的主题讲起。

冯远跟我一样多年从事中国画创作中的一个专门类别—中国人物画创作,这个展览都是跟人的主题有关的作品,共七个展厅,是按六个单元设计分类的:一层大厅是人的主题,第二层是现代水墨,或者说是现世情态;还有课徒习作、古典诗意画以及经典格言书法和古典文论。今天先从第一个厅说起。这个厅是一些大件的作品,主要以张扬人的精神和大写的人的形象为创作主线。当然这些作品的选择跟这个美术馆的巨大空间、这么广阔的高庭也有关系,在这样一种空间里,要有大型作品才能撑得住场面,就像我们一进到这个画展空间就能觉得非常震撼,这也是大画在这种空间展出的一个很好的效果。

人的主题是比较吸引人的,比如这幅画《世纪智者》最吸引眼球,跟国博展出的那幅相似,它是那幅画的第二稿,带有颜色的,特意加了那片蓝天,因为作者要表现的是黎明前东方地平线上露出的白色鱼肚,那个瞬间,天空要有那片蓝。实际上这幅画冯远画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1999年,当时是第九届全国美展,正好世纪之交,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学家们,包括媒体,对新世纪经济下滑等世界局势、整个状态似乎伴随着各种悲观主义,而冯远在当时不这么看,他认为我们正好经历了中国从最艰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崛起的百年,恰恰是中国变化最为深刻的一百年,而且改革开放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于是他就想画一幅画,表现一百年来不仅对中国的变化有影响、也对世界人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画,这幅画要集人类智者、思想、教育、科学、人文艺术为一体的人物表现,把他们组成一个地球弧形线的方阵,用一种静穆的肖像和眼睛直视观众,背后是黎明前瞬间地平线的白鱼肚和蓝天,天空似乎缀满星星,但细看却是这些伟人们的名字。于是他精心选了大概有一百多人的名字,在1999年完成了一幅创作,但当时那是一张比较小,也就是现在这张四分之一的一幅作品,现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5年,当时的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找冯远说:“你的这张画很有意思,我希望你按照我们的尺寸再画一张以四倍大的体量来完成的类似创作,最好画里多加六十多个历史人物……”大家注意看,现在这幅作品中间有袁隆平、杨利伟、比尔·盖茨、乔布斯、屠呦呦、莫言等,这都是之前作品的一片白处加进去的人物。这幅画是一种写实的手法,但画的象征主义的各种群像,把各种影响人类和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著名的人物集中在一起,我觉得这种画实际上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种视平线,或者说是地球的一个弧形、历史的一个里程碑。远看有地球转过去的感觉,有一种象征意义。据说很多外国人来访,也包括一些国家元首们,很愿意在这幅画里头找他们自己国家的代表,有沒有他们的人物。

另外,冯远在创作这幅画时始终把中国人放在一个主要的位置上,在画面视角比较好的位置,虽然是一些小人物形象,但画的都有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人人面部有一种幸福感。我觉得作为人物画家,要表现这个时代的人,就要发掘他们身上那些精神的东西。这幅画冯远画了三稿,为时半年,虽然创作很苦,但作为艺术家,冯远付出了自己认为应有的努力。

纯水墨人物画

这次展出的一组用纯粹水墨完成的比较单纯的人物画,这些作品代表了一种人类的智慧。人类在经历世界人类史上进步最快的一百年后,我觉得人物画在直击人心的同时,那些大写的人、把人的精神和价值能够充分揭示出来的人物画更能代表时代的印迹,从冯远的这批纯水墨人物画里我们能够看出画家的真诚和艺术的时代感·虽然人物面部比较大,六十厘米直径的脑袋,这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几乎是没有的,典型的中国画更多是讲究笔墨,画法也是不一样的,有很多变化在里面,尤其是有很多素描的东西·这些画都充分表达了人物真实的原本面貌,发挥许多当代中国画创新的笔墨,所以应该是有点难度的。

猜你喜欢

人物画幅画水墨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水墨
买画
水墨人物
遇见大师
猜画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