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明宫的盛唐魂

2018-07-03孟晖

新民周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大明宫长安城棚户区

孟晖

最近到西安短游三天,参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于我是特别开心、甚至可以说很感动的经历。

2007年,我和当时的同事们一起到西安玩,曾经花了半天时间,独自去探寻唐代大明宫遗址。那是一次有点茫然的游荡,因为记载中的宫殿散落在郊区的荒地里,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让我在哪里下车合适。踟蹰在昔日的龙首原,辛苦地寻觅一处处宫门、墙垣、殿台的遗迹,依稀是波德莱尔的句子在脑海里不停盘旋:我登上这座城市的高处,看到毁灭了那么多呀,毁灭了那么多!最终望到含元殿遗址的影子,却无法过去,巨大的公告牌告知,大明宫修复工程要启动了。当时便很失落,心想,不知废墟上会冒出一些什么样花花绿绿的新建筑来?难道,自己无意间看到了这一片唐代遗迹最后一刻未受惊扰的样子?

十年过去,当时公告的“修复工程”已然完成,形成了“大明宮国家遗址公园”,这次有机会到西安,热心的朋友安排我和另一位同行一起前去参观。坐着电动车在公园内转,眼前所见让我很是意外,原来,这一工程以遗址保护为宗旨,并没有建造水泥的仿古建筑,只是把整个大明宫遗址所在的范围圈起来,拆掉一切后世加建的房屋,至于真正的遗址部分,无论地表还是地下,都基本未受惊动。中国传统建筑采用土木结构,注定了宫殿一旦毁灭后只会留下夯土台基,连墙壁都留不下来,大明宫号称世界最大的宫殿群,但如今在地表能看到的痕迹却很有限,这就意味着遗址公园里就是连绵的绿地与树林,在普通人看来,也许并没有那么大的观赏价值。西安如此具有魄力,让我顿时肃然起敬。

据工作人员介绍,民国时,陇海线从遗址南边经过,国民党扒开花园口之后,大量的河南难民沿着陇海铁路逃难,到达西安,发现大明宫遗址一带荒凉少人,就在这里落脚生存,由此形成了黄泛区难民及其后代寄身的大片棚户区,与本地农民的城中村混在一起。因此,遗址公园修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棚户区与城中村的拆迁,让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与民生工程结合在了一起。这些居民迁居后的住宅区就安置在公园附近,公园内设有宽敞的广场,周围居民可以天天来晨练、遛弯,也就是说,因拆迁而搬走的当地居民并没有就此隔绝在这一近乎神圣的文明遗址之外,他们仍然能够来这里继续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最感人的是,重建过程中,设计师有意选择了若干棚户区居民在自家房前种下的树加以保留,没有移动它们,让它们继续在公园中原地生长。一座城市在重振对辉煌昨天的记忆的时候,不忘普通人叠加在文明遗迹上的生活痕迹,这是承认一切人都是文明的参与者,是对历史最真诚的尊敬。

迁出居民,建成遗址公园,也让针对大明宫的考古工作可以从容展开,任何一个“唐粉”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感到莫大的安慰。2007年,我还曾到汉长安城遗址徘徊,当时,那里也是同样落寞的景象,仿佛已被遗忘。结果,朋友告诉我,“汉长安遗址保护现在提升到很高的高度啦,国家唯一的一个遗址特区,根据西安的规划,会把整个汉长安城的城中村都迁出来”,因为刚刚见识过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的成绩,朋友的消息让我高兴非常。

一点不矫情地说,此次西安之行,这一座“十三朝古都”的气质让我震撼。那气质流露在方方面面、在每一个细节中,据朋友告知,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国家战略中被列为“中心城市”,从大明宫遗址公园以及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规划来看,这座古都城市当得起期望。自宋以后,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洋贸易唱起了人类文明交流的重头戏,西安这座内陆城市一度边缘化,在时光中沉睡。如今,随着高铁,随着一带一路,随着世界图景的变化,西安迅速地成为耀眼的明星。正如中国一样,西安目前正发生的一切,是回归到它曾经的光辉中。

猜你喜欢

大明宫长安城棚户区
小草成长记
走在大明宫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
桃核上的长安城
关于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棚户区改造的探讨
棚户区改造方案——PPP模式初探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