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若:很多选择都是在机缘巧合中跳出来的,慢慢地享受整个过程
2018-07-03刘娉婷
刘娉婷
去年秋招,面临毕业的研究生朱亚若如愿收到互联网巨头公司游戏运营岗的offer—这与他大一刚入学时,想成为一名记者的职业理想颇有一番距离。
朱亚若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当初,他与多数高中毕业的同学一样,在综合分数、个人爱好以及家长的建议之下,填报了高考志愿:“本身对新闻比较感兴趣,父母也认为以后就业会是一份收入不错也很体面的工作。”
大学前两年,朱亚若几乎没有偏离过这个轨道,他一路按照成为一名财经记者的既定轨道在努力,为了让自己离终点更近,大二上学期,他还利用课余时间辅修了商学院的课程,他认为这样就可以在这条细分条线上显得更加专业。
除了学习课业之外,朱亚若抱着“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目的加入了校园社团,这让他突破了原本狭小的社交圈,进入一个人群更多元化的圈层中。进入大学之前,朱亚若一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进入学生会之后,他开始频频受挫,这种挫败感并不是来自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而是一种“觉得周围同学都比自己厉害”的压迫感,这让“自尊心很强”的朱亚若开始对自我产生否定。如今再回忆起来,他形容那是一段“走出舒适区、打磨自己”的过程。
真正正视内心的这种情绪,是在一次课堂争论上。对于老师的一个提问,朱亚若和另一个同学争执不下,最后他因为“毫无反驳机会”而感到十分窘迫。这种不甘促使朱亚若后来一个人走路的时候,都会在脑海里给自己凭空出题,以此来强化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自我否定又重构的过程曾让朱亚若感到很痛苦,而大三上学期,他逐渐明确“自己未来不想从事新闻行业”的想法更是让他焦虑感爆发,“一篇作品的发布其实需要平衡很多外界的因素,并不能带给我传递个人想法的成就感”。未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如果不做记者了,我应该干什么?这些有关于未来的不確定都让朱亚若产生了自我怀疑,他不想因此草率地做出一个决定,因此他决定考研,为自己争取一些缓冲的时间,想清楚未来到底要干什么。
选择新闻专业对他而言是最容易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尽管未来不想从事新闻行业,但新闻专业的很多思辨方式的确是衔接其他相关领域的桥 梁。
备考的朱亚若是孤独的。
彼时,身边很多同学已经收到offer,而大部分人也通过实习明确了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相比之下,朱亚若每天还在教室与宿舍间过着两点一线的考研生活。
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每天早上8点出门时,舍友还在睡觉,回到宿舍午休时,舍友还没有起床,他很难去与人分享自己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为了缓解焦虑,朱亚若还去参加了一个国企面试,却在终面时放弃了机会,“知道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研究生只有短暂的两年,再次择业的现实依然摆在朱亚若面前。这一次,他做了充分的规划。
朱亚若将时间以月份为周期来划分,研一修完所有课程后,暑假他就加入央视开始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媒体实习,“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还是想接触一下媒体相关的工作,而且央视的背景也是很好的背书。”这一点,在朱亚若之后获得正式offer时,得到过上级的证实。
他的第二份实习则选择了节奏很快的创业公司摩拜,同样也只有短暂的两个月时间,他主要从事市场运营工作。互联网公司高速发展的浪潮对年轻人而言意味着具备潜力的就业前景,这份实习也让他确认了秋招的方向,“喜欢互联网公司年轻的工作氛围,大家都属于目标明确的人,而且媒体相关的背景可能更适合做与运营相关的事。”
研究生期间,朱亚若的两份实习都在两个月以下,因为他发现,“对于实习生,通常两个月时间后,就会开始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内容有些原地踏步的感觉,很难再获得进步。”9月上旬刚结束,朱亚若就正式投身到“秋招大军”中。
对比本科期间毫无头绪的自己,研究生期间的实习让朱亚若带着强烈的目的性,“想知道自己未来到底适不适合某个行业,就一定要先去实习,提升自己,同时也能了解这份工作与个人的适配性如何。”
出于对游戏的兴趣,朱亚若在秋招期间把简历都投递给了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头部互联网公司。去年年底收到offer后,他依然没有闲着,去刚登陆南京的美团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这份实习最吸引他的地方在于,“在一个开荒团队中,可以完全放开手脚去做,也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对自己有很多提升。”
复盘整个6年的大学生涯,朱亚若不否认读研的目的性很强,但即便回到过去,他依然不支持大家过早地为自己做出决定,或者过早定义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慢慢享受摸索的过程吧,其实多数选择都是在机缘巧合中堆积出来的。我没有去走一条规划好的路,都是在慢慢尝试,最后轮廓就出来了。”
C=CBNweekly Z=朱亚若
C:大学这几年对于自己最大的价值和收获是什么?
Z: 在走入大学后,感觉自己的差距和别人相比真的很大,但我逐渐学会了大胆承认这种差距,放下原本很强的自尊心,不被这种挫折打败。另外,我也更愿意去尝试一些之前没有体验或经历过的新事物,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以往更强烈。
C:你印象最深刻的一门课是什么?
Z: 是一门营销类的选修课,因为授课的老师有魅力。他能将很多看似调不起兴趣、干巴巴的理论,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解讲,等例子说清楚后,会发现理论本身就嵌在例子中,不用再单独阐述。
C:大学生涯有什么让你感到遗憾的事 吗?
Z: 其实没有特别的遗憾,挺享受的。
C:什么时候想清楚了未来的方向?
Z: 到读研的时候。那时候我对自己规划挺明确了,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同时也知道自己在一份工作中的竞争力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