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实画庙的日子和生活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18-07-03连达

妇女之友 2018年6期
关键词:龙池山门山墙

连达

从蟠龙镇坐班车向武乡县城返回途中,路过一个叫北社的村子,从这里下车向南走不远,就来到了监漳镇上。这个镇处于武乡县中南部山势相对低缓的地区,镇子不算太大,但东西向很狭长。穿过镇子,一路打听,都走到了最西头,才找到了此地著名的大庙——会仙观。

跟乡亲们打听庙宇时候,如果是问他们某某庙在哪里,他们会一脸茫然,改问大庙在哪,又可能告诉你一个新修的庙宇。如果问古庙或者老庙在哪,兴许老乡才能告诉你个基本正确的地点。而且问庙的事情,许多年轻人是不知所云的,尽量问老年人,问老大爷又常常好过问大妈,这也算是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吧。

会仙观是一座始建于金代的古老道观,是我此行的重要目标。不过很可惜,修缮一新的会仙观大门紧闭,管理员不在家,我千里而来,却连门都没能进去。但也没有完全白来,因为在会仙观西南面的五龙山腰上还有一座应感庙,于是我来到了这里。

所谓五龙山实际上是一座不高的黄土山,远远就可看见绿树掩映中应感庙高高的山门。这是一座完全荒芜废弃的破庙,要跨过会仙观对面的河沟,钻过满山坡浓密的灌木丛才能来到山门前。夏日里疯长的植物几乎把隐约可见的小径完全封死了,需要披荆斩棘奋力开拓才行。

小径的尽头是庙门下高大的毛石台基,抬头仰视,才感觉到依山而建的庙宇实在是巍峨。

这座应感庙因地势原因,实际上是坐南朝北修建的,只有一进院落,原本有正殿、山门兼戏楼,以及东西配殿。山门高两层,东西向很宽大,外观修建得颇为宏伟,好似一座堡垒,正中央下部为砖拱门洞,左右两侧连建有类似钟鼓楼的小楼阁,其下也各建有拱门。不过内侧被改建得很严重,更像是二层的民房,戏台的特征变得不明显了。

东西配殿早已彻底坍塌,荒败的瓦砾堆日久年深,已经被丰茂的植物完全覆盖,只有殿门口的石阶和倒折在地的石柱才提醒我,这里是建筑的遗址。

正殿面闊五间,体量不小,看结构,原本应该是单檐悬山顶,但后代屡经修缮,已经严重改变了原貌。东山墙现在是巨大的硬山顶,根据建筑技艺判断,至少清代就已经改造成这个样子了。西山墙与东山墙又有不同,明显是外墙坍塌之后,用旧砖抢救性封堵支撑起来的,也就是近几十年的样子。

大殿前檐宽大,廊柱是方形抹角石柱,柱头斗拱为单下昂,古朴雄健。殿内空间原本宽敞,梁架跨度巨大,但目前殿顶多处渗漏变形塌陷,构架早已糟朽不堪,随时将要垮塌。看来当地也进行了一些抢救,用砖砌起了多个立柱来支撑摇摇欲坠的梁架,暂时保住大殿不倒。

原来廊下石柱间曾经被砌墙封闭,安装了门窗,后来又被拆除,把大殿搞得“衣衫褴褛”,更加破败。画面中可见廊柱上有方形的孔洞,台基下尚残存有半截石柱,应该是殿前曾经建有抱厦一类建筑。

走在岌岌可危的大殿里,满地都是残碎的砖瓦构件,真的不知道是不是下一分钟这座苍老的大屋就会轰然崩塌,但我还是不管不顾地仔细探寻着每一个角落和细节。

因监漳镇一带地处浊漳河和七星河的交汇处,地肥水美,气候湿润,沿岸更是庙宇广布,这座应感庙实际上是当地民众供奉龙王,祈求风调雨顺的庙宇,这座大殿也叫作龙王殿。

据记载,应感庙始建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名曰龙池应感庙。

宣和四年(1122年)的碑中记载当时“监漳村老人张润等状举本村三龙山有二龙池应感庙,每是岁旱祷雨必有显应,乞敷奏优加封爵……”不知今天所谓的五龙山是不是三龙山加二龙池得来的,不过想起宋徽宗笃信道教,大封诸神,我以前还到过他敕封的二仙庙,也许当时子民正是投其所好,多有上报乞封,于是朝廷封龙王为仁泽侯,并赐牒。

现在院中已经被杂草和灌木完全占据,到处湿漉漉潮乎乎,我坐在东配殿的废墟边画了这幅正殿,热情的蚂蚁轮番从我的腿爬上来,许多蚊蝇更是对我不间歇地进行俯冲攻击。

蹲踞于荒山残庙之中,能够画得这样的一个场景,真的很不容易。

编辑/周六

猜你喜欢

龙池山门山墙
庾雪水彩画作品
陈沛捷 庄绿妮
明正德皇帝与清江浦跃龙池
龙池鲫鱼 再跃龙门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1)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3)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