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俄华商:灰色地带的使徒行者

2018-07-03邢利斌

看世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华商唐人街华人

邢利斌

2009年,我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在这里,我既是一个攻读文化学博士学位的留學生,也是一个多年从事经营活动的中国商人。

像我这样生活在俄罗斯的中国人有将近50万。据我所知,其中80%以上从事商业活动。如果让在俄华商用颜色来诠释自身,相信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介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因为这种颜色和我们的生存状态、日常心态以及生意模式最为贴近。

黑与白之间

在俄罗斯,中国人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在贸易、农业和餐饮业。部分华商在俄开办小型工厂或公司,但有实力的不多。

个体商贩是华商的主力,他们身影穿梭在俄罗斯的大部分城市,集中在每个城市的批发市场。日程安排很是接近——每天凌晨一点起床,两点出摊,中午一点收摊,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工作。如果用颜色形容他们的工作,那就是白色。这里的白色是一种单调,是一种枯燥,是一种无尽的循环。

由于语言交流障碍,个体商贩基本无法融入俄罗斯人的主流生活。中国人大多三五成群聚居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由于有利益关系,移民局、警察局、某些机构组织也都喜欢找华商的茬。如果用颜色形容这些华商的生活,那就是黑色,黑色代表的是一种隐蔽,是一种危险,是一种安全感的缺乏。

在俄的华商生活通常是煎熬的。不熟悉俄罗斯的朋友可能会问道:为何中国人只能三五成群,不能直接搬到唐人街寻求帮助吗?

是的,你几乎在各主要国家都能找到唐人街的存在,但是俄罗斯是没有唐人街的。

民间的称呼上,俄罗斯只有“中国市场”,这也是华人自称的,并未得到官方认可。在这种大型批发市场里,一半从业人员来自中国,却没有得到完善的法律保障。

没有唐人街的国家

追溯历史,从苏联成立开始,就有中国人到俄罗斯生活和工作。20世纪20年代初,莫斯科就有了华人俱乐部,下设酒店和宾馆,那时华人主要从事餐饮和一些贸易。但在30年代,大多数中国人被迫离开苏联。直到新中国成立,中苏关系升温,又有很多中国人来到了莫斯科,当时数以千计的中国大学生、研究生和专家在莫斯科留学、实习和工作。60年代中苏交恶后,中国人很少再到俄罗斯。

80年代中期,随着中苏关系解冻,大批中国留学生赴俄,其中很多人一边上学一边经商。正是在这段时期,俄罗斯开始有了现代版的华人社团。1994年,华联会在莫斯科正式成立。像在很多国家一样,俄罗斯的华人社团为大学生、企业家和劳动移民提供帮助,组织中国传统节日庆典,开展各种巩固两国人民友谊的社会活动。当然,此后也陆续出现了其他专门机构,来保护当地华人的利益。

但俄罗斯和美国、加拿大等国不同,并不属于移民国家范畴。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多次宣称,俄政府不允许外国移民群体在其境内发展,“唐人街”也不会在俄罗斯出现。曾有一位安全局的官员这样说:“我认为‘唐人街一类的外国移民聚居区对俄罗斯社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我可以保证,俄罗斯不会出现唐人街这样的移民聚居区。”

这样没有聚居地,没有华侨文化影响,中国人在俄罗斯就找不到归属感,没有扎根的意识。久而久之,华人在俄罗斯就被挂上“灰色商人”头衔。

在俄的中国商人对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即使懂得一些贸易相关法律,也不能摆脱警察的额外“关心”,更被一些黑社会组织收取“保护费”。华商所销售的商品,大部分通过灰色清关,虽然中俄灰色清关的存在一直被俄政府默认,但这也为华商商品安全及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从民族情感来说,俄罗斯人经历了苏联时期的强盛,再加上地大物博,科技文化上的地位又很高,军事方面也名列前茅,所以他们觉得俄罗斯依然是个强大得不容置疑的国家,民族荣誉感极强,对于曾经的小老弟——中国已坐稳世界头两把交椅的现状,有种矛盾的心态。

也许他们知道自己在经济上的困境,却总爱把原因归结到外来人身上。俄罗斯人清楚地了解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对于他们来讲不可或缺,但也同时认为华商在俄赚了很多钱,阻碍了俄本土产业的发展,所以经常会出现当地人排挤华商的现象。

知足常乐or不思进取?

翻开俄罗斯的寓言和童话故事,你会发现,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道酬勤”理念,俄罗斯人比起个人奋斗,更加看重外在的命运安排,习惯性地听天由命。

《按照狗鱼的吩咐》里的傻瓜叶米里亚,每天睡在炉灶上,什么事也不做,通过念咒语,娶到了被施了“爱上傻子”咒的公主。《青蛙公主》里的天真善良的伊万王子,通过善良与运气打败魔王科谢伊,救回华西丽莎公主过上幸福生活。某种程度上说,这其实也隐含着一种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思想成分。

住在俄罗斯多年的我,对此是深有体会。

在俄罗斯工作时间不是以小时为单位,而是以天,或者以周为工作时间指标。去银行办个银行卡,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在政府机关办理手续,时限通常也是两周以上;在私营企业办理业务,也要一周以上;在相邻的两个城市之间寄快递,也需要一周时间。

俄罗斯节假日也多得出奇,仅法定节假日就有12天之多——新年、圣诞节、祖国保卫者日、国际妇女节、春天和劳动节、胜利日、俄罗斯日、国旗日、团结日。此外,按照俄罗斯劳动法的规定,员工每年享有不少于28天的带薪休假权,某些苦累行业的员工带薪休假日甚至多于30天,是全世界休假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刚来俄罗斯工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告知,明天放假,啥都不用干了,只能被迫休息。好吧,入乡随俗,得学会享受生活。等到工作日我们该谈论工作了吧,不过早上九点半开始上班,在上班期间允许喝茶和抽烟—俄罗斯法律规定抽烟只能到室外抽,从办公室走到室外抽烟这需要不短的时间;并且中午会有个休息时间,这段时间不接待任何人,不谈论任何工作,即使你打电话过去咨询,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你可以给他带来生意,他也会从容告诉你:请您过半个小时之后再打电话,我们现在休息。

在周末与节假日,除了商店、大商场,以及一些娱乐场所,俄罗斯全民休假,并且绝不谈工作,即使再重要的工作也只能放在工作日处理。

就是因为这样,俄罗斯人工作效率低,周期长,中国人难以想象在俄罗斯一个商场建了十年还没有完工——这不是烂尾楼,每年它都在建设,并且它一直在招商中。我至今难以理解商户怎么会有耐心等待完工。

我曾就此询问过很多俄罗斯人,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一年365天,180天是天寒地冻,大雪封城,户外活动都被禁止了,只能在屋里和朋友们喝点酒,洗洗桑拿,享受生活,而剩下的185天,好不容易气候适宜,需要抓紧时间享受阳光和自然,这个时候只有傻瓜才会去工作。

这种心态为他们找到了最好的借口。但仔细一想,在这种自然环境下,也许只有这种心态才能长期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生活下去。勤劳的中国商人,也是因为看到俄罗斯社会的低效率,才找到了种种商机,在社会上获得了一席之地。

当然,某些华人在外有浮夸的毛病,不管是在金钱方面还是生活习惯方面。特别是有些富有的华人,钱还是在俄罗斯挣来的,如果太高调,势必引起当地俄罗斯人的反感。这是在俄华商需要反省的一面。

近年来,在俄华商人数有小幅增加。一方面,西方对俄实施制裁,另一方面,中国启动“一带一路”倡议,所有这些都给中俄之间提供了更多商业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看,俄罗斯对于中国商人来说,不仅有着巨大的市场,结合国家战略也可能在当地做出更大的成绩。而俄罗斯民众也慢慢在了解与接受中国的强大。随着来俄华商层次的提高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华商在俄地位逐渐提高。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华商会进入俄罗斯主流社会,从而去掉“灰色商人”这个称号。

猜你喜欢

华商唐人街华人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雪中唐人街
光影
中国智库报告:欧洲华商全覆盖、大集中、小分散
热闹的唐人街
华商旗下两基金今年来最大回撤仅10%
印尼华商会:世界华商大会将在巴厘岛举行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