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指导下深刺夹脊穴治疗下腰痛临床观察

2018-07-03房芳王松兰端云易靖

新中医 2018年7期
关键词:夹脊针刺物质

房芳,王松,兰端云,易靖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9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部、腰骶、骶髂疼痛不适,或合并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临床干预措施如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及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对症处理,其总体疗效欠佳[1]。中医学认为,下腰痛的发生多与跌打损伤、长期劳累、感受风、寒、湿等外邪有关,上述因素均可导致气血运行失调,其中又以血瘀型居多。针刺夹脊穴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经的功效,常用于腰腿疼痛等临床治疗[1]。夹脊穴位于人体腰背部,紧邻心、肺及脊髓等,针刺过深或方向错误易损害脏器或神经,造成严重医疗事故[2]。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CT成像下行深刺夹脊穴,观察其对下腰痛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下腰痛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3]拟定:①长期反复发作性腰背疼痛,同侧肌肉痉挛,功能活动受限;②有压痛点或激痛点,压痛点多位于竖棘肌、椎旁肌外缘、腰椎横突等,可触及肌肉皮痛结节和条索状肌痉挛;③X线摄片、CT等影像学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

1.2 血瘀证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①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不能俯仰转侧,动则痛甚,痛处拒按;②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或弦紧。

1.3 纳入标准 ①满足上述西医诊断者;②具备血瘀证辨证者;③50~70岁;④近1月未采取中医相关疗法者;⑤病程≥3月;⑥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协议书。

1.4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脊柱、腰部等手术史者;②对针刺敏感者;③伴有严重心、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等功能障碍者;④精神病或既往有精神病史者。

1.5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下腰痛患者,共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55~68岁,平均(59.17±6.85)岁;病程5~26月,平均(12.44±1.58)月;腰肌劳损21例,梨状肌综合征15例,棘上韧带损伤12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52±0.77)分。治疗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56~69岁,平均(59.03±6.90)岁;病程4~28月,平均(12.05±1.67)月;腰肌劳损20例,梨状肌综合征17例,棘上韧带损伤11例;VAS评分(6.65±0.79)分。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四川华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402),每次75mg,每天1次,口服;布洛芬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386),每次100mg,每天2次,饭后服用;给予麦肯基康复技术,每天1次,每周5次。

2.2 治疗组 予基于CT深刺夹脊穴疗法。选穴为腰部夹脊穴,参照《经穴部位文献考与解剖》[5]及以往临床资料夹脊穴的定位,认为夹脊穴位于T1~L5棘突下旁开0.5寸。具体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常规穴位皮肤消毒,标记病灶脊神经根分布区域相应节段夹脊穴,采用CT扫描标记定位;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5 mm×75 mm)直刺夹脊穴,刺入深度约为2.5~3寸,对针感感觉迟钝者手法可加重,刺入穴位后连接WQ1002F治疗仪,震动强度以患者肌肉能耐受为宜,约20 min,以CT扫描记录针刺深度。

2.3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法针刺夹脊穴。选穴同治疗组,选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5mm×40mm)直刺夹脊穴,刺入深度约为0.5~1寸,平补平泻,连接治疗仪后连续20min,以CT扫描记录针刺深度。

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2组疼痛评分:采用VAS法于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②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6]量表评分:对患者的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社会生活进行评分,每个条目分值范围0~5分,分数越高提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③2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空腹下抽取外周血,室温离心后提取血清,置于-20℃待测,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临床治愈:腰痛等症状体征消失,ODI改善率为75%~100%。显效:腰痛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ODI改善率为50%~74%。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活动轻度受限,ODI改善率为25%~4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任何好转,ODI改善率小于25%或低于治疗前。ODI改善率=(治疗前ODI-治疗后ODI)/治疗前ODI×10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4.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③P<0.01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48 48治疗前6.99±0.72 6.95±0.75治疗后2.12± 0.26①②3.36± 0.36①治疗前后差值4.47±0.68③3.25±0.63

4.3 2组治疗前后ODI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2组ODI量表各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ODI量表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4.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总有效率治疗组95.83%,高于对照组79.17%,经χ2检验,χ2=6.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ODI量表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ODI量表评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 别治疗组社会生活3.22±0.34 0.39±0.05①②3.18±0.33 0.90±0.11①n对照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8 48 48 48疼痛强度3.29±0.39 0.38±0.05①②3.31±0.36 0.89±0.11①生活自理3.22±0.36 0.36±0.04①②3.18±0.34 0.91±0.12①提物3.34±0.36 0.41±0.06①②3.39±0.37 0.93±0.12①步行3.17±0.33 0.31±0.04①②3.13±0.33 0.87±0.09①坐位3.09±0.32 0.29±0.04①②3.04±0.31 0.81±0.09①站立3.22±0.36 0.36±0.04①②3.18±0.34 0.91±0.12①干扰睡眠3.34±0.36 0.41±0.06①②3.39±0.37 0.93±0.12①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5 2组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后,2组血清P物质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物质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P物质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水平比较(±s) ng/L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水平比较(±s) ng/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③P<0.01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48 48治疗前62.14±7.16 61.06±6.90治疗后22.95± 2.97①②30.75± 3.77①治疗前后差值39.52± 6.14③30.87±6.25

5 讨论

下腰痛为中医学腰痛、腰脊痛疾病范畴,一般认为,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或跌仆闪挫、经筋络脉受损,上述因素均导致血脉瘀阻于腰部筋脉,不通则痛。腰部瘀血凝聚,气血循环不畅,疼痛诸症随之而至。故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要治则。夹脊穴也称华佗夹脊穴,属经外奇穴,存在于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之间,针刺夹脊穴可发挥调理两经之气的作用,且足太阳膀胱经是脏腑所有背俞穴所在,针刺夹脊穴也可调整五脏六腑气血运行,疏导经脉的通路。

为提高针灸镇痛的效果,本研究方法为深刺夹脊穴,并采用CT定位进针深度。针灸针刺入的深度相对较深,患者所能得到的针感也比较强烈,镇痛效果也越好[7]。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和康复的基础上,运用基于CT深刺夹脊穴治疗下腰痛血瘀证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ODI是评价下腰痛的金标准,具有良好反应,适用于慢性腰痛患者功能状态和疗效的评定[6],治疗组治疗后ODI量表(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社会生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深刺夹脊穴治疗下腰痛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P物质属人体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能诱发突触间动作电位,活化二级神经元,将疼痛信号输入脑内[8]。此外,P物质也是血管活性调节蛋白,通过直接/间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9]。本组观察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了深刺夹脊穴改善下腰痛症状和功能可能与调节机体的P物质有关。

综上,在常规西药和康复的基础上,CT指导下深刺夹脊穴治疗下腰痛血瘀证,可缓解疼痛,促进功能康复,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P物质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但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疗效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1] 原瑶,刘方铭.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慢性下腰痛1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7):708.

[2] 李娟红,李桂英,程斌.华佗夹脊穴(腰段)针刺深度及穴位注射后迁移轨迹的CT影像定位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9):774-777.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038-204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3-216,218,219.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穴部位文献考与解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0:130.

[6] Zigler JE, Delamarter RB.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J]. J Neurosurg Spine,2014,20(2):241-242.

[7] 任艳君.CT片定位下深刺华佗夹脊穴、背腧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12):10-11.

[8] Tian H,Tian YJ,Wang B,et al. Impacts of bleeding and cupping therapy on serumP substance in patients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Zhongguo Zhen Jiu,2013,33(8):678-681.

[9] 赵继荣,张思胜,徐磊.杜仲腰痛丸对髓核非压迫性突出大鼠背根节中P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8,20(2):3-5.

猜你喜欢

夹脊针刺物质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