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识别存隐患
2018-07-03■文/张乐
■文/张 乐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传统的密码和磁卡等身份识别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可靠性要求。以人体特征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对具有高辨识度的生物特征进行采集、分析、对比,在身份认证领域可以做到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生物特征识别是指为了进行身份识别而采用自动技术对个体生理特征或个人行为特点进行提取,并将这些特征或特点同数据库中已有的模板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完成身份认证识别的过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涉及内容广泛,包括指纹、人脸、虹膜、静脉、声纹、姿态等多种识别方式,其识别过程涉及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图像识别、比对算法、软件设计等多项技术。
目前,生物特征识别相关应用已全面落地,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外研究机构HTF Market Report预测,到2022年全球生物特征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330亿美元。然而,市场前景如此广阔并不代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完美无缺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经暴露出了大量问题。例如,当下在智能手机上广泛应用的指纹识别解锁,就有媒体爆出一块橘子皮就可以“秒开”手机指纹锁;苹果公司新推出的Face ID人脸识别功能在发布一星期内被安全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破解。除了在安全方面之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隐私保护、识别的准确度和效率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物特征识别的准确度和效率有待提高
人脸识别,顾名思义,利用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展示“刷脸支付”后,人脸识别技术在大众中的认知度快速提升,在各行业应用渗透持续加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金融、教育、房地产、移动支付等多个领域。然而,对人脸识别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会发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比人脸识别的基准测试环境,实际应用环境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如在实际应用中光线明暗、逆光、侧脸等角度变化,以及人员的姿态变化和饰物遮挡等因素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造成正确识别率和识别效率不高等问题。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声纹识别容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影响等。
●隐私保护需要格外重视
可以用于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具有永久性、唯一性和易采集性,且具有不易改变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其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具有永久性,如每个人的面孔都是不可变和唯一的,一旦面部特征信息被盗,则没有很好的补救方法,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逆的。相当多的生物特征都是在人体表面通过非接触方式就可以采集到,如指纹图像或面部照片都可以很容易获取,并且通常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获得的,从而使对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的侵犯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根据PERPETUAL LINE-UP网站的报道,美国有超过26个州允许执法部门访问各自的驾驶执照和护照照片数据库进行人脸识别匹配搜索,有大约1/2的美国成年人的照片以这种方式被检索过。生物特征识别信息还有可能揭示个体的医学信息,通过一些特殊的生物特征就可以得知个体是否患有某些疾病,造成个人隐私的进一步泄露。
●安全漏洞不容忽视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包含生物特征注册和身份认证两部分。生物特征注册是指用户在使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前预先向系统注册自己的生物特征的过程(包括采集特征、提取特征、存储特征、系统授权等)。身份认证是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核心功能,即通过对待测人员提取特征,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生物特征进行匹配比对,从而完成身份识别的过程。在生物特征识别过程中,识别系统要与外界进行交互,在交互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攻击。例如,在注册阶段使用技术手段将生物特征破解、复制或伪造,从而伪造身份和生物特征之间的关联。在身份认证阶段,利用黑客技术入侵系统的生物特征数据库对特征数据进行篡改,使得原本无法认证通过的生物特征匹配成功从而通过认证等。在2017国际极客安全大赛上,一名“90后”女黑客利用设备漏洞,只用了150秒就成功破解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因此对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生物特征识别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满足了人们在各类场景下的识别需要,人们对生物特征识别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加。从理论上讲,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该是十分安全的,然而在技术层面和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除了传统技术上的准确率和识别效率,以及信息安全问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还产生了新的隐私保护问题,尤其是生物特征数据的唯一性和不可变性,使得一旦发生信息泄露,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全和便捷之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对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加以规范,从而让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真正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