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18-07-03邹庆宝黄爱军靳松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摘除术孔镜椎间

邹庆宝,黄爱军,靳松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目前手术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金标准。以往传统后入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LDH中获得了满意疗效,但存在术后复发、腰痛等现象。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椎间孔镜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1]。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穿刺,经椎间孔入路可直接在内镜可视下切除突出的髓核,减压神经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57.6±6.3)岁。术前均经X线片、MRI确诊,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病变节段:L3-L436例,L4-L556例,L5-Sl 48例。同时排除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及全身情况不佳不能进行手术和随访者。将1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和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治疗。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订医患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研究。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全麻生效后,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枕,碘伏消毒3遍后铺无菌巾单。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病变节段,并在体表做标记。于腰部正中行长约8 cm切口,切开皮肤及腰背筋膜,沿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椎板拉钩牵开,暴露病椎,在突出侧咬除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关节的内侧部分,开窗,神经剥离器分离黄韧带,保护神经根后切除黄韧带和部分后纵韧带,最后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

观察组:局麻生效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病椎,在病变节段棘突中线旁开12~14 cm用粗针头穿刺,与躯干矢状面成10°~20°,取18 G穿刺定位针缓慢刺入,直至小关节突外缘。并紧贴关节突进入椎间盘内,注射2 mL造影剂。沿穿刺针置入导丝,沿导丝逐级插入工作套管,再次透视位置满意,用环钻扩大椎间孔,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并染色的髓核组织,最后行椎间盘射频消融及纤维环裂口紧缩成形术。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 JOA 评分[2]。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而手术费用却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比较

2.2 两组术后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观察组术后1,3个月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2)。观察组术后 1,3 个月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6,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

两组均获得1年随访。对照组中2例出现复发,二次手术;观察组无1例复发。两组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3 讨论

研究发现,以往常规开展的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不但术后复发率高,而且由于术中为了更清晰地暴露术野,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肉、咬除部分关节突和韧带,才能便于手术和减压,对后方韧带复合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往往对脊柱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者会导致术后腰椎不稳[3]。周方明等[4]通过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单侧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术后随访3~9年,结果发现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率为14.9%,同时出现下腰痛。1997年Foley研制出了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手术系统,此后MED术式在国际及国内逐渐开展,早期应用后发现由于无法解决椎管内静脉丛的出血、椎间盘容易残留、手术对硬膜及神经的损伤风险较大等局限性后,学者逐步改进,提出了PELD技术[5]。PELD技术直接从椎间孔安全三角进入,仅摘除突出髓核及直接切除椎管内突出物,减压彻底。同时采用特殊的钻孔器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对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6]。本研究结果显示,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虽然手术费用略高,但并发症也相对较少,更为安全。由此可见PELD技术减小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术中失血量,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JOA评分和ODI指数均好于对照组,说明术后早期微创手术更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

综上所述,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可大大减轻手术创伤程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极大地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适合在临床应用。

[1]周跃,李长青,王建,等.椎间孔镜YESS与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3):225-231.

[2]王建,周跃,李长青,等.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初步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4):400-403.

[3]吴焘,杨杰山.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3):238-240.

[4]周方明,胡哲,李路浩,等.腰椎后路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对继发性腰椎不稳的影响[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2,4(2):146-148.

[5]孙根文,塔依尔·阿不都哈德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5):422-425.

[6]Fan G,Guan X,Zhang H,et al.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puncture accuracy and fluoroscopy reduction in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novel lumbar location system:preliminary report of prospective hello study[J].Medicine(Baltimore),2015,94(49):2189.

[7]骆宏,杨恒,胡友洋,等.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10):1213-1216.

猜你喜欢

摘除术孔镜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电子喉镜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