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信息素对水稻二化螟的试验研究及效果评价
2018-07-03
水稻是信阳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杂交水稻的普遍种植,水稻生育期的延长为二化螟提供了充足的食料,二化螟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控制和减轻二化螟危害,稻田每年需要使用大量农药,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加快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和明确性诱杀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信阳市农广校通过一年来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详细试验示范总结如下:
一、试验地点及设计
试验材料选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飞蛾诱捕器;地点在水稻高产示范田内进行试验。为了提高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大限度地减轻田间幼虫为害,在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预先将飞蛾捕器以每667 m2/套提前放置于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前茬作物小麦田内。小麦收获插秧后笔者们随即又将诱捕器由田埂均匀放回小稻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端低于水稻植株顶端20 cm,并要随着水稻生长进行多次调整。按照设计要求,每个诱捕器安装二化螟诱芯1个,根据气温变化,每隔30天左右将诱芯更换1次。从5月5日放置诱捕器开始直到二化螟二代羽化结束,共安装二化螟诱芯2次,更换1次。目的是利用专用飞蛾诱捕器具,引导集中杀灭二化螟雄性成虫,从而降低雌雄交配几率,减少下代种群数量,最终达到防治目的。
该示范区为单一处理,未对靶害虫采取任何药剂防治和兼治措施。
为了验证飞蛾诱捕器群集诱杀效果,在本处理区外的200 m处设置了0.1 hm2空白对照区,该区未设性诱剂,未针对靶标害虫二化螟采取任何防治和兼治措施。
二、栽培管理要点
本示范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选用的水稻品种同为高产多抗丰两优4号。育秧前采用了咪鲜胺种子消毒,大棚育秧,6月4日插秧,机械操作,秧龄24 d。破口期、抽穗期分别对两区各施药1次,防治纹枯病、稻曲病和穗颈瘟,施用药剂分别为10%井冈霉素水剂100 g、春雷霉素液剂100 mL对水喷雾。
三、试验结果调查
(一)试验结果调查
7月3日和8月14日在靶标害虫二化螟1代、2代幼虫为害稳定后,分别在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的东、西、南、北、中5点取样进行了调查,每点随机调查水稻20丛,共调查100丛,分别将调查结果进行了记录,详见表2和表3。
(二)试验结果分析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性诱剂对二化螟防效十分显著。以处理区和对照区相比较,一代螟害率分别为2.3%和11.6%;二化螟害率分别为1.4%和10.1%,有效控制了螟虫一代的虫口密度,减轻二代对水稻中后期的为害,压低翌年螟虫的发生基数。事实证明,干式飞蛾诱捕器性能可靠,群集诱杀效果显著,因此,适应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四、田间测产
9月18日按照常规测产方法,分别对处理区、群众自防区和空白对照区进行了测产。测产结果为示范处理区折合每667 m2实产619 kg,群众自防区折合每667 m2实产556 kg,空折对照区折合每667 m2实产479 kg。详细数据见表1。
五、效果评价
示范区全部采用的是性诱剂灭杀害虫技术,全生育期未施用任何杀虫剂,杀菌剂也使用的是生物农药,所以,生产出的稻谷没有化学农药残留,口感好,米质优是该稻谷的一大优势。因此,价格也就自然比常规稻谷高。按照当地市场销售价3.8元/kg市场计算,每667 m2产619 kg折合人民币为2355.20元。而群众自防区为常规化学农药防治区,生产出的稻谷无论从口感和品质上都无法与性诱剂处理区生产出的稻谷相比,所以价格也自然就低。以当地收购价格2.8元/kg计算,每667 m2产556 kg,折合人民币仅为1556.8元。
性诱剂示范区投入诱捕器和诱芯及杀菌剂共计人民币为62元,而群众自防区施用化学农药和投入人工共计人民币为65元,相比之下,性诱剂示范区实际比群众自防区每667 m2多增值795.4元,加上群众自防区多投资3元,共计为798.4元。由此可见,运用性诱剂技术生产出的稻谷比正常群众自防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生产出的常规稻谷经济效益增长51.3%。
表1 诱捕器示范区理论测产
表2 飞蛾诱捕器二代螟1代田间为害调查
表3 飞蛾诱捕器二代螟2代田间为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