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勉县阔步迈上振兴路

2018-07-03梁袁华

西部大开发 2018年5期
关键词:群众

文 / 特约撰稿 梁袁华

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基地活力迸发,一张张笑脸温暖明媚……五月的勉县,生机盎然、百舸竞发。

物质重建、经济重振、社会重构……今天,从遭受重创到浴火重生,从重整再发到起跳摸高,勉县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重建中彰显“勉县力量”

4月25日,已经退休在家赋闲的“全国灾后重建先进个人”、勉县温泉中心小学原校长李义生再次踏进温泉中心小学。

校园变美了,一栋栋欧式风格的教学楼精美、大气,校园内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手段先进了,科技室、天文馆、手工室、美术室、音乐室一应俱全,电子白板、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方式日新月异,孩子们自由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孩子们更幸福了,营养早餐、营养午餐让孩子们吃得营养、吃得安全。

恍如隔世。十年前的5月12日,当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席卷而来,学校围墙多处倒塌、倾斜,3500平方米教学用房顷刻间成为危房。而现在,一座更美更好更现代的学校拔地而起。

温泉中心小学只是震后勉县建设成就的缩影,这十年,勉县经历了浴火重生。

“5.12”汶川地震造成勉县7817间房屋倒塌,212所学校、5233间房屋受损,33家医疗卫生机构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全县受灾总人口43万,因灾死亡7人,受伤157人,直接经济损失14.1亿元,成为陕西省灾情最严重的四个县区之一。

灾难面前,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中央、省市领导心系灾区、亲临一线、深入考察、鼓舞人心,陕西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设在勉县,就近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全力做好灾区群众的转移安置;同样经历家园破碎痛苦的党员干部,挑重担、克难关、解难题,疏散安置、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条不紊;坚强的人民群众抹干眼泪,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用双手在废墟中重建家园;投资28.12亿元1447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紧急施工,不到2年基本建成,灾民全部住进新居。

经过浴火的洗礼,托起重建的钢梁。灾难激发强大的“勉县力量”,推动新生活的车轮滚滚前行。

重构中倾注“勉县温度”

4月26日,在勉县中心敬老院,上百名老人在院子内安静地晒太阳、锻炼身体、散步,春日的阳光洒在他们脸上,安详和幸福比阳光还温暖。

“重建无死角,民生不落项”。10年来,让百姓安心、放心、舒心的重建理念贯穿始终。今天的勉县,民生、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跨越提升,建设标准更高,功能配套更全,服务能力更强。群众都说,“在勉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漂亮的是民居”。

灾民安置全部到位:将灾民住房安全放在首位,38321户受损房屋得到重建或者加固。建成集中重建点45个,安置受灾群众764户2748人。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建成通村公路199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条161公里,群众出行不再难;实施农村饮水工程52处,2.9万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26个村、24个地震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在18个镇(街道办)建立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43个,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公共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恢复重建学校59所,建成标准化学校102所,“班班通”实现全覆盖,实现高中免收学费,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县;建成村卫生室242个,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覆盖;新建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4个,210名五保老人安享晚年;实施劳动保障和就业项目27个,计划生育、文化、文物保护、新闻出版、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至少向前推进20年。

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22处,搬迁避灾群众546户;对11类水利设施项目进行了灾后恢复重建,对2座因灾受损的高危水库进行加固维修,娘娘滩水库竣工投用。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22个,建立救灾应急体系和信息平台、救灾物资储备库、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公安、国土、交通、水利、气象等职能部门联动,构成了防灾的合力。

在民生领域,勉县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持久发力,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勉县温度”。

重振中跑出“勉县速度”

如果说地震是无法躲避的灾难,那么化危为机,优化结构,推动经济版图重塑,正是勉县推动经济重振、腾飞的最佳抉择。

勉县坚持产业恢复与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强发展能力。尧柏水泥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华钼年产2000吨钼制品生产线、远东年产2500吨水泥缓释剂项目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循环经济成县域绿色发展新动能。围绕茶叶、魔芋、蔬菜等主导产业,新建魔芋良种繁育基地1300亩、标准化蔬菜大棚512亩、无性系茶园1400亩、生态水果园4000亩,现代农业体系日益形成。投资2700万元实施定军山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项目10个,全域旅游撬动经济转型升级。

现如今,产业领跑,发展起跳,勉县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强劲、行稳致远。

——经济总量节节攀升。自2008年到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从41.91亿元增长到129.27亿元,增长208.1%;财政总收入从4.14亿元增长到8亿元,增长93.2%;地方财政收入从1.28亿元增长到3.16亿元,同口径增长14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6.7亿元增长到83.91亿元,同比增长40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0.56亿元增长到40.46亿元,同比增长283.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从9912元、2989元增长到27828元和9707元,分别增长180.8%和224.8%。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周家山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褒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总量稳居全市前列。茶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6万亩和7.9万亩,油菜高产创建连续6年全省第一。武侯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武侯祠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诸葛古镇开园运营,大型实景演艺《出师表》成功演出,九昱汉水温泉项目开工建设,中国电影11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被命名为“中国电影之乡”。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六道一场一桥”基本建成,全县公路里程数达2240公里,互联互通的城乡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十天高速、宝汉高速过境段建成通车,国道108、阳安二线等工程顺利实施。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6.5万人,城镇化率达49.5%。完成陕南移民搬迁17000户、改造农村危房7036户、建成保障性住房14800套,广大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突破性进步”伴随着“长远性发展”,一个充满力量的新勉县,正沿着追赶超越的道路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常坐“矮板凳”——多跟群众拉家常,不给群众摆架子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光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