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丽,工匠精神凝铸中国力量

2018-07-02若鱼

莫愁·时代人物 2018年5期
关键词:履带徐工起重机

若鱼

工匠精神,除了需要科技上的硬实力,还需要精神层次的软实力。

你能想象30层楼房是一种怎样的高度吗?在湛蓝的天空下,一抹徐工黄,巨臂擎天,直插云霄。这抹徐工黄,是被誉为“世界第一吊”的徐工XGC88000履带起重机。它昂扬站立在天地之间,既展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又传递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意。它象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国家力量,向世界宣示了“大国重器”的顶级制造。

赋予这个举重世界冠军豪情与诗意的,是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子。她,就是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孙丽。

忙碌是孙丽的工作常态。想和孙丽交流,几次打电话她都是开会中。后来终于联系上孙丽,电话那端的她谦和真诚。

博学笃行,曾经的“小学生”赢得行业尊重

《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博学”而“笃行”,既然学有所得,就要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向着目标前进。1994年,大学毕业的孙丽,进入徐工集团,践履所学。

2002年,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的孙丽,接到150吨履带起重机的塔臂研发任务。为攻克难关,她将出生不满半年的女儿交给家人,顶着高温在全国各地走访调研。一年后,被誉为“中国第一吊”的QUY150顺利问世。之后,作为臂架设计的领军人,她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升级,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国履带起重机行业公认的技术领军人物。

大型履带起重机在国外的历史已超过百年,但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进口。记得孙丽刚进厂,徐工集团生产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吨履带起重机时,德国利勃海尔的起重机已达到800吨。

那时,徐工人曾到德国利勃海尔参观,一位德国工程师很热情:“你们用摄像机全录制下来也行。”但是午饭时,翻译人员说,工程师后边还跟了一句话:“反正你们再怎么学,也永远做不到。”在德国人心里,可以向中国人毫无保留地展示技术,因为那是小学生在看研究生的作业。

这件事,在徐工集团的工程师中传讲了十几年,每一个徐工人都被此深深激励。正是为了争这口气,孙丽一心扑在事业上,在履带起重机研发领域迅速成长。

2006年的上海工程机械展览会上,德国利勃海尔的高管看到徐工集团的起重机后说,在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对手。

孙丽清晰地记得,2009年德国慕尼黑展览会前,徐工派出上百人的技术团队赴会参观学习,结果主任设计师以上的工程师全部被德国拒签。相比之前的“热情”,这次的拒绝则是德国人的一种警觉。中国装备制造再也不是过去的水平,中国工程师们已经让国外同行感到深深的担忧。

挑战不可能,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9年年底,徐工集团开始着手调研大型吊装项目。领导将这个大项目交给了孙丽。

根据过去数年的积累,孙丽本没觉得有多大压力。到2010年开始做方案的时候,她才发现困难非比寻常。“比如说我们画一张脸,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怎么画都有类似的原型。而项目没有原型参考,每一个点都是全新的。”

不到半年时间,孙丽瘦了20多斤。要创造能吊起4000吨重量的起重巨无霸,必须有至少4000吨的配重对称“压着”。加起来就有接近1万吨的重量,这样的庞然大物还要移动,究竟该怎么办?她白天冥思苦想,晚上辗转反侧,满脑子都是起重机的设计方案,看到大树、玩具,甚至菜篮子,她都要往起重机上想一想。实在没有思路,孙丽干脆去研究桥梁和建筑。虽然它们已超越工程机械的范畴,却带给她深深的启迪。

孙丽发现,那些拉索式大桥,桥塔的形状要么是H形,要么是A形,“桥塔的受力模式和履带起重机的受力模式相似,它们的结构也应该有相通之处。”

慢慢地,孙丽找到了方向。但在研发过程中,用户又提出了单车两用的要求。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提议激发了孙丽的创新斗志。她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研究大型工程的施工工法,对每个部件都进行了数轮讨论和优化,配重方案做出了7种,臂架形式则超过了10种。

最终,孙丽大胆运用新技术和新设计理念,创造性地采用超大型履带起重机模块化、集成化设计技术,创造出了能一次性吊起60辆M1主战坦克的3600吨履带起重机XGC88000,其中一车多用技术实现了国际上所有起重机设计师的梦想,为国际首创,同时也将我国的起重机设计技术提升到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的水平上,成为同行竞相学习的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XGC88000在研发过程中,不仅运用了理性的力学,还加入了感性的美学,把原本冷冰冰的钢铁组装融入我国特有的建筑文化理念,使徐工产品不同于其他品牌,在外观上呈现出工程机械难得一见的“对称美”。

2013年,XGC88000在烟台首吊成功,之后转战大江南北,成功实现上百次吊装,还创造了世界单台流动式起重机一次起吊2300吨的工程应用新纪录。

更为重要的是,3600吨级的超大履带起重机及成套吊装设备的横空出世,让我国彻底摆脱了大型吊装设备受制于国外品牌的被动局面,更推动我国成为创新制造全球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第一先锋。

孙丽用智慧、坚守和决心,竖起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的不朽丰碑,用毋庸置疑的品质向全世界宣告:世界第一吊,属于中国!

工匠精神,用纤细双肩扛起中国力量

多年来,孙丽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卓越的创新能力,斩获殊荣无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科技人物、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今年3月,孙丽又被评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江苏省最美巾帼人物。

面对各种成绩和荣誉,孙丽总是那样从容与淡定。“多年来,我一直以一名徐工人为豪,因为徐工集团的企业渊源已有70多年,在中国的装备制造领域是不折不扣的领头羊。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我认为除了需要科技上的硬实力,还需要精神层次的软实力,这就是工匠精神。”孙丽说。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工匠精神,这让她非常动容。在多年的工作中,孙丽始终被一种追求所激勵,仔细想想,这种无形的鞭策正是工匠精神。

谈及工作,孙丽充满自豪。她说自己很幸运,从事机械工程工作24年,能够亲眼见证并亲身参与中国装备制造的崛起和腾飞。

谈及家庭,孙丽充满愧疚。尤其是在陪伴女儿成长方面,她觉得亏欠女儿太多。她无法像其他妈妈那样,晚上陪孩子读书做作业,周末带孩子去公园。孙丽对女儿的陪伴更多是精神方面,自己努力工作,成为女儿的榜样。正在上高中的女儿性格不像妈妈,但和妈妈一样拥有一股韧劲。从小时的埋怨,到长大的支持,女儿越来越理解妈妈,用孙丽的话说,她们是无话不谈的“闺密”。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习近平给予徐工集团高度评价,他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要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习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让孙丽内心激动无比。她说,作为徐工人,她要牢记教导,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牢牢把握技术话话权,为徐工的发展做贡献。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着让中国制造在世界闪光的孙丽,用纤细的双肩扛起了中国大型装备制造智能升级的重担,用不懈努力助力中国制造创造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履带徐工起重机
徐工升级
移动排涝抢险用水陆两栖履带车设计
起重机电气管理方案浅谈
工程车
象形起重机
中国首次承担制订起重机国际标准
全球最大盆座式起重机开工
徐工机械:自我淬炼无惧“高原”
凯雷收购徐工
履带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