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价值
2018-07-02李浩
李浩
【摘 要】目的:随着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增多,使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案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拟探讨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温针灸)和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对比(1)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疗效分别为96%、82%,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21.28±3.98分、20.86±4.02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5.34±1.34分、11.64±3.75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普通针刺治疗相比,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更能改善患者腹部不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6851(2018)04--0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紊乱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上腹灼热感和早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在40岁以上人群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达到23%~30%[1]。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其他消化道疾病不同,首先没有特效药根治,其次西药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会让患者支付相当高的费用。以上原因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成为医疗保健的难题[2]。中医将该病归于“胃痛”范畴,通过多年发展,针灸在治疗脾胃病上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拟收集我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析温针灸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温针灸)和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研究组男51例,女49例,平均年龄56.38±15.27岁。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55.27±16.31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1)年龄在16~65岁者。(2)符合中西医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4)自愿参加试验。
1.3 排除标准 (1)恶性肿瘤进展期者。(2)视听功能障碍者。(3)精神病患者。(4)发生严重不 良事件者。
1.4 治疗方法
1.4.1 研究组 常规消毒,无菌针灸针直刺1寸,进针后捻转提插,手法予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刺后于胃募穴中脘、胃下合穴足三里加灸,1段为1壮,每穴灸2壮,留针30min。2天治疗一次,共治疗6次。
1.4.2 对照组 针刺取穴同研究组 针刺方法相同,不予加灸。
1.5 观察指标 对比(1)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
1.5.1 中医症状评分 评价项目有胃脘痞满、嗳气呃逆、烧心泛酸、脉弦或弦细、口干口苦、舌质黯红,分数满分30分。
1.6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疗效 通过表1发现,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伴随目前社会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及工作强度的增加,使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欧洲消化道协会对2万余例年龄在16~60岁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达到25%。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复杂,病理生理机制不明,这就造成没有较好的药物对其进行有效治疗。西药主要通过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等方面出发,但是长期服用副作用多,复发率高。随着近几年神经胃肠病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医在治疗改疾病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3]。
中医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及表现,将其划分到“胃痛”范畴。《脾胃论》云:“浊气在阳,乱于胸中,则生满闭塞。《六元正纪大论》:“ 木郁之发,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饮不下。”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情志不畅、气滞血瘀、饮食不洁、年老体衰、伤及元神等有关[4]。针灸治疗方法历史悠久,疗效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本病不仅要着眼于病变部位,还要重视脾与胃的关系。脾胃互为表里,经络上分布在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相互络属[5]。《注解伤寒论》指出脾为后天之本,助胃气消磨水谷[6]。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此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肝脏也密切相关,肝脏属木,木易伐土,脾土受累会导致脾气不升。由上可以得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为本,肝郁气滞为标。有研究指出大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尤以脾虚气滞证为多[7]。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采取可以对胃肠运动有很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胃肠道的高敏感性。此外还有研究指出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胃排空和调节胃部不适[8]。灸法在临床中可以对穴位进行温煦通络的疗效,此外还可以达到升阳举陷、扶阳固脱的疗效。因此本文对研究组采取温针灸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疗效分别为96%、82%,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21.28±3.98分、20.86±4.02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5.34±1.34分、11.64±3.75分,比较有差异(P<0.05)。说明针灸治疗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提噶治疗疗效。同样动物实验证实温针灸可通过脊髓反射刺激交感神经抑制胃动力,增加胃动力[9,10]。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与传统普通针刺治疗相比,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更能改善患者腹部不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周芝根,杨茜芸,刘灿,何晓婷,陈乐,李艳玲,刘迈兰.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07):188-191.
吴泰鑫.温针灸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周利,康朝霞,张唐法.张唐法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09):1223-1225.
彭坤明,罗鹏.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情绪障碍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6):1-4.
李晶,姜涛,杜元灏,庞博.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现状[J].天津中医药,2016,33(05):270-273.
朱冉飞,罗源.针灸合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02):51-53.
谭涛,严洁.浅析严洁教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学术思想[J].中国针灸,2016,36(01):75-77.
王成伟,刘梦阅,闫江华,文谦,潘慧,薛奇明,李宁.针灸对伴情绪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09):876-880.
王波,白岩,陈苏宁,陈艳萍.针灸“补气消痞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证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2):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