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观察
2018-07-02王舫
王舫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应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系统进行预检分诊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观察组患者,另选2016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经常规评分系统预检分诊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候诊时间、预检分诊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同时观察组的预检分诊准确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以上两项结果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诊胸痛患者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有助于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并能提高分诊的准确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胸痛;预检分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中图分类号】R25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2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类型,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不一,病因复杂,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候诊时间过长或分诊不准确,常会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延误治疗,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如何提升急诊胸痛患者的预检分诊效果是我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1]。本次研究中我院对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60例胸痛患者应用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预检分诊,与往期采用常规评分系统分诊的患者的相比,取得了更好的预检分诊效果。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应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系统进行预检分诊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观察组患者,另选2016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经常规评分系统预检分诊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入选的12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疾病健康状况诊断标准》中关于胸痛的诊断标准[2],且发病时长均小于4小时。观察组中,37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最低年龄21岁,最高年龄59岁,平均年龄(43.53±7.47)岁,最短病程0.5h,最长病程4h,平均病程(2.08±0.91)h;对照组中,39例为男性,21为女性,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60岁,平均年龄(44.61±7.22)岁,最短病程0.5h,最长病程4h,平均病程(2.27±0.85)h。本次研究已向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已获得同意。分组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具有在临床进行对比研究的价值。
1.2 预检分诊方法
1.2.1 对照组的预检分诊 对照组的60例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检查和评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主诉、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信息,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分诊,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安排其做相关的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下一步的分诊和救治。
1.2.2 观察组的预检分诊 观察组的60例患者入院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共涉及体温、心率、意识、呼吸频率、收缩压5项生理指标,每项指标评分范围均为0-3分,总分得分范围为0-1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潜在病情越严重。其中总分得分0-3分的患者给与常规的护理即可;总分得分4-5分的患者需要对其加强观察并给与必要的护理;得分6-8分的患者需立即联系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紧急处理和处理记录;得分9分及以上的患者则需要立即抢救,并安排入ICU。
1.3 观察指标 ①候诊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长;②预检分诊准确率:由医师对护理人员的分诊准确度进行评定,并对比两组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对年龄、病程、候诊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对性别、分诊准确率、死亡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及%表示,行檢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候诊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候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预检分诊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胸痛是指胸前区出现如针刺痛、闷痛、压榨痛、烧灼痛、紧缩痛等不适感,有时疼痛会累及患者周围部位,胸痛常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纵膈及食管疾病、胸壁相关疾病等因素引起[3]。有调查结果显示,在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约有5%是因胸痛而就诊的,由于胸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病情通常较复杂且程度也轻重不一,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诱发死亡,因此如何及时对急诊胸痛患者做出正确的预检分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的预检分诊主要以护士的经验性判断为依据,存在很大的随机性,且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定结果往往简单的分为“轻”、“中”、“重”几个等级,无法准确的反映患者状况。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中包含了五项生理指标,分诊护士通过对患者的每项指标进行评分并计算总得分,能更加明确患者的主要问题出现在哪一方面,程度如何,因此更有利于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能提高分诊的正确率[6]。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传统的预检分诊方法,而观察组在预检分诊过程中运用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效果可看出,观察组不但缩短了候诊时间,同时预检分诊的正确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两组的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急诊胸痛患者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有助于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并能提高分诊的准确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方婷婷,李萍,肖江琴,等.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2): 315-317.
闫博,刘芳艳,梁潇,等. NT-proBNP与危险评分用于急诊ACS患者早期预警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对比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9): 1071-1075.
宋晓玲,刘贤英,龙晓秋.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2): 19-21.
管穗丽,谢凤如,张兴连.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性胸痛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 2016, 13(11): 85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