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2018-07-02郑利
郑利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影响。方法:将本院20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次健康教育后和术前1 h的焦虑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前1 h焦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可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焦虑
【中图分类号】R2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1
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现代外科术式常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较常规开腹手术创伤小、愈合快,但它毕竟属于有创治疗方式,对患者也是一种极为强烈的心理刺激,临床上许多患者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产生强烈的焦虑,这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及麻醉的顺利进行[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患者行相关心理干预,降低患者术前焦虑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连续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荆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200例首次手术的LC患者,男126例,女74例,年龄22~70岁,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拟行LC择期手术患者;
1.2 入选标准: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无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障碍;除外肝胆外科病房工作的医务工作者;除外精神科病史。按住院号分组,单住院号为对照组,双住院号为实验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
1.3 观测方法:采用Zune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白评量表(SAS)可作为咨询了解焦虑症状的一种自评工具[2]。测量患者入院院首次健康教育后和手术前1h焦虑水平各1次,得分越高代表焦虑水平越高[3]。
1.4 对照组护理方法:入院后给予常规入院宣教,术前1日下午护士向患者交待术前常规准备及注意事项,如入室前不要戴首饰、钱物、手表等物品。麻醉方式,手术时间,解答患者的简短问题,不留任何文字材料及做有关于手术具体事宜及胆囊结石相关知识的讲解、不做心理辅导。
1.5 实验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心理干预:1.认知干预:详细解释病情,解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2.情绪干预: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介绍成功治愈病例,消除患者的顾虑,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3.行为干预: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产生的应激,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和深呼吸训练。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首次健康教育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手术前1h)实验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源。患者常有焦虑等应激反应发生,影响患者的手术正常进行及术后恢复[4]。因此,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日益得到临床的重视,心理干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干预可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主动改变不利于病情恢复的不良行为,并主動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从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结果显示,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李亚洁,刘雪芹,袁芳等.肝癌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5(3):171-174.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3.
魏萍,李红敏.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2):322-325.
叶婷.心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2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