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和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8-07-02钱佩佩
钱佩佩
【摘 要】目的:了解宫腔镜与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调查对象,先作B超检查,后作宫腔镜检查,最后所有病患均取样作组织病理学诊断,对诊断结果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64例病患均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而经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54例,诊断符合率为84.37%;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62例,诊断符合率为96.8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检查方法均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中,虽B超操作简便,快速无痛苦,但宫腔镜诊断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关键词】宫腔镜;B超;子宫内膜息肉;应用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01
子宫内膜息肉即受雌激素的连续刺激作用,于子宫内膜发生的局部增生性疾病,属于妇科常见疾病之一[1]。发病后典型症状为腹痛、子宫异常出血等,病情严重的会引起不孕,降低病患生命质量,也为妇女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2]。子宫内膜息肉的传统诊断方法为先经B超检查后行手术病理证实,不过效果不理想,漏诊、误诊率高。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宫腔镜被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查诊断中,提高了检查准确性。基于此,我院对6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别采用宫腔镜与B超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以进一步验证宫腔镜的应用优势。现将疾病检查比较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调查对象,年龄25-53岁,平均(40.1±0.3)岁,所有病患均表现出子宫异常出血、腹痛等症状,排除已明确诊断为非子宫内膜息肉者。
1.2 方法
(1)所用检查设备
B超设备选用百胜MPXDU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7.5MHz,宫腔镜选用美国Suyker硬管宫腔镜。
(2)操作方法
B超: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对病患阴道与外阴给予清洁消毒,将耦合剂涂抹于腔内探头,再套好避孕套,把套内气泡排空,后把探头经阴道置入宫腔与穹隆部位,对病患作超声检查,依照子宫内部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疾病诊断。
宫腔镜:于月经结束后的3-7d安排病患检查。检查时无需憋尿,同样取膀胱截石位,对外阴与阴道作消毒处理,利用膨大子宫法行相关检查,开始检查前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宫颈局部麻醉,用探针明确宫颈位置与长度,宫腔镜鞘套外径应适宜,使用5%盐水或葡萄糖水实现子宫膨大,促膨宫压力控制为13-15kPa。在宫腔里慢慢放置宫腔镜,待宫腔逐渐充盈,视野较清晰后对双侧宫底、宫角、宫颈壁内膜的光滑程度、颜色、厚度等给予观察,并查看宫腔中是否有脂肪色或白色柳叶状肿块,通常肿块与附近的正常组织差异不明显,且有蒂相连的现象,子宫内膜息肉则因膨宫介质晃动而产生摇摆。
1.3 观察指标与诊断标准
对64例患者采用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后的准确率进行比较。B超影像学诊断标准:表现出强回声,或低、中不均匀性回声或蜂窝状回声;宫腔镜诊断标准:子宫内膜呈蒂状,息肉状缀生物,单发或多发,直径不及1-2cm,大的可直接充满宮腔,表层光滑红润和附近子宫内膜颜色大致相同,可出现炎性坏死,颜色深或呈黄白色;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构成有两种(腺体与间质),表层是立方形或柱状上皮,间质水肿,腺体变多或变少,伴有毛细血管增生现象,伴有纤维母细胞或炎性细胞,间质常胶原化、纤维化,且可见成簇的厚血管壁。
1.4 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结果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检查准确率以[(例)%]表示,采用x?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64例病患均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而经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54例,另有10例与病理诊断不符,其中2例为子宫平滑肌瘤、3例为增生期子宫内膜、3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2例为腺纤维瘤,B超诊断符合率为84.37%。
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62例,其中2例与病理诊断不符,其中1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1例为增生期子宫内膜,宫腔镜诊断符合率为96.87%。由此可见,6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B超检查与宫腔镜检查的符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88,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由内膜腺体、致密纤维组织间质与血管共同组成,为子宫内膜增生的一种,以子宫异常出血为典型表现。病因可能和妇科炎症相关。子宫内膜息肉多发于宫体部,依靠细长蒂附着在子宫腔内壁[3]。较小的息肉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但部分露出宫颈外的息肉则会在房事结束后流血,就诊后被发现。
B超检查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回波的反射来明确子宫内膜息肉形态、大小等情况,该法的最大优点在于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快捷,价格适宜,不过符合率稍逊色,不能准确清楚的对病变性质与附着部位作出判定,也无法明确内膜和病变间的关系。特别是子宫内膜息肉直径不足1cm时,若要和其它占位行病变区分开有一定困难。当子宫内膜增厚时,也会直接影响B超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漏诊、误诊率高。
宫腔镜属于医学信息技术发展下出现的先进性微创检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靠镜像原理,把病变处放大,进而得到清晰的病变图像,来对疾病作出判定与诊断。通过宫腔镜的辅助检查,可清晰、直接的了解到宫腔中的具体情况,和超声检查相比,宫腔镜可明确病变所在位置与性质。同时,该检查手段还能检查出宫腔中的部分较小的占位组织和内膜病变,如直径不足1.0cm的黏膜下肌瘤。另外,借助宫腔镜完成息肉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简便,不会为病患脏器功能带来不良影响。因而,宫腔镜被视作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不过使用宫腔镜进行子宫内膜息肉检查时,需注意如下几点:(1)检查时一定要选择最适宜的时间,通常在月经排净后作检查,该时段子宫内膜厚度较小,进行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度更高;(2)诊断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导致病患内膜受损发生出血,增加治疗难度。
而在本文中,参与调查的6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54例,诊断符合率为84.37%;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62例,诊断符合率为96.8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符合率高,可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属于理想的首选诊断方法。不过在具体检查中,需结合病患特征,病情等,选择最适宜的诊断方法。若有必要,可两种诊断方法联合使用,使检查的准确性更有保证。
参考文献
金蕴.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6):338.
耿云霞.宫腔镜与腹部B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8):87-89.
赵永康,周东利.论宫腔镜结合B超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研究,2016,24(9):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