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世界的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

2018-07-02王玉娟

中国教师 2018年6期
关键词:漓江范式美的

王玉娟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扎根教育教学实践60余年,历经39年的不断探索,对儿童学习规律和教育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形成颇具影响的情境教育学派。

情境教育直抵儿童心灵,揭示了学习本质,其与生俱来具有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情境教育在国内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引起国外教育研究者的兴趣。2016年,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购买了李吉林老师的《儿童母语情境学习的理论与应用》《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建构的历程》《儿童情境学习课程体系及操作》三本专著的英文版权并于2017年印行。面對日益壮大的实践主体和研究主体,面对百花齐放的学派分支,情境教育首创者李吉林老师开始思考作为“研究母体”的情境教育的范式问题,试图提出情境教育共同体成员可以共享的理念、原则和策略等。因此,她从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博大精深的情境教育理论中凝练概括出了“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融合,引导儿童在境中学、做、思、冶的儿童情境学习范式。”

一、“择美构境”

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从一开始就扎根于中国优秀的古典美学,并将美学经典创造性地“跨界”应用,于继承中创新。美,是情境构建要素的选择标准。“择美构境”就是选择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事等美的一切,通过美的形式、美的内涵、美的语言,来创设充满“童真”“童趣”,丰富多元,具有审美化特征的情境。

如何“择美构境”呢?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例如,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落叶、春天盛开的花儿,观察身边的文峰塔、长江等。此种“情境”与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蓝天下的学校”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老师将它系统化,当作一种课程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是“野外情境课程”,这在教育界是一大创举。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美的东西搬进课堂。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图片、表演、音乐、网络等各种艺术的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似乎看到”或者“似乎听到”。这种“情境”是人为优选过的、打破时空限制的情境,并从儿童角度去除真实情境中复杂的、无关的、不适合儿童的因素。例如,在初夏季节,带领学生学习《夏天的歌在哪里》《池塘边的叫声》两篇课文,我们可以先用寥寥几笔的简笔画画出池塘、柳树,再随课文用剪贴画出示诗歌的主角青蛙、蛐蛐儿、知了等,然后用课件出示小动物的声音,学习朗读“知了”“咕呱”等象声词,最后运用角色扮演青蛙、小鱼,让学生走进小动物的内心,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温情。夏天的大自然情境,经过优选不受时空限制地被搬到课堂,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大脑想象完全进入连续的情境,并流连其中。

二、“境美生情,以情启智”

上千节的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李吉林老师:“美”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情”,而“情”是发展儿童智力的途径。情境教育高度重视情感的重要性,把“情”作为情境教育四大元素“真、美、情、思”之一,作为情境教育四大特点“形真、情深、意远、理喻其中”之一。她撰文把“情感”称作情境教育的“命脉”,把情感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儿童“健康地成长为洋溢着情感生命的个体,甚至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大自然、移入生活、移入他人”。

情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孩子教聪明”。李老师说,情境教育要“把不聪明的孩子教聪明,把聪明的孩子教得更聪明”。她还说,每一个大脑健全的儿童都潜藏着智慧,理想的教育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使他们一个个变得智慧起来。这里的“聪明”“智慧”都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那如何发展儿童的智力呢?“以情启智”,将情感作为驱动儿童智力发展的手段。脑科学理论告诉我们,热烈的情感和儿童内心的愉悦感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启迪儿童智慧,让儿童的大脑在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能得到重新建构,脑的微观、网络结构得到发展。也就是说,情感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情境教育改变了儿童的大脑。

在教学《九寨沟》《桂林山水》这类祖国大好风光的课文时,我们常常使用“假想旅行”来创设情境。例如,“我们从上海出发,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坐飞机,两小时后,我们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多媒体课件将桂林山水的美景呈现在学生面前。“现在我们来到了漓江畔,江上有那么多的竹筏小船等着我们去坐。我们坐上小船。啊,荡舟漓江!就让我们轻轻儿地、慢慢儿地坐在小船儿上,体会漓江的水怎么静……”学生被多媒体呈现的不曾见过的美景所吸引,在师生轻轻哼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声中,他们似乎登上小船,在万籁俱寂的漓江上荡舟。儿童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变成一个身心放松的游客,角色的转变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美的情境给儿童带来了身心愉悦,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敲开了儿童求知的兴趣大门,萌发了儿童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积极情感的引领下,儿童智如泉涌:“漓江的水太静了,我坐在小船上,空旷的漓江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在上面。”“我们小船在漓江上荡飘飘,往河中心飘去。”“我觉得漓江的水非常静,静得我都快要进入梦乡了!”……

三、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融合

早在20世纪90年代,李吉林老师就发现了儿童学习中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这一金钥匙。这一发现比国外学习科学早了几十年,后将这一原则确立为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主张儿童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快乐高效地学习。教学论专家王策三先生称,这一发现填补了教学认识论的空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中,李老师进一步将“结合”改为“融合”,试图更加模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分界点,追求情感与认知水乳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境界,希冀在认知的土壤中开出情感之花,在丰富的情感中获取知识,并创造知识。

例如,学完《桂林山水》课文后,教师可以问:“站在这儿,我们只想到桂林吗?桂林的山水是祖国山水的组成部分,祖国有山山水水,名山大川,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祖国的山山水水?”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相互启发,积累“锦绣山河”“大好河山”“壮丽河山”“江山秀丽”“江山如画”“江山多娇”等词语。接着又问:“哪位同学能用这里边的一个词组,用不同的句式来说一句话,赞美我们的祖国?”在情感的推动下,学生的智库被打开:“我为祖国有这样的大好河山而自豪!”“我爱祖国的锦绣山河!”……在这里,分不清哪里是进行语言训练,哪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情感的激荡下,两者同构共生。

四、儿童活动,情境学习的重要策略

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不仅用简明扼要、意味深长的语言解释了范式的内容,还指出了范式的操作策略:引导儿童在境中学、做、思、冶。其中,“学、做、思、冶”是儿童的活动。

李吉林老师认为,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让儿童静静地坐在教室听课是对儿童天性的遏制。因此,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摒弃传统的“静听”的、被动的课堂,引导儿童在有场景、有事件、有角色、有情节的情境中学、做、思、冶。这些儿童活动常常是一起的,或做中有学,或学中有思,或思中有冶。

情境教育中的儿童活动,给予儿童课堂中“出场”的机会,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不同的活动调动了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让他们在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活动不同于生活中的活动,它们是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所有学生都能参与。

《小小的船》是李吉林老师的经典案例之一。上课伊始,李老师将剪贴画“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分别出示在简笔画画出的深蓝的天空中,随后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说话“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在创设的形象的情境中训练语言,启迪思维,想象的翅膀被扇动。接着,李老师亲自弹奏《小小的船》,用语言引导学生随着音乐飞上蓝天,坐在“小船”里,练习想象说话“我看见 _______”“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或者“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学生听着音乐,哼着乐曲,看着图画,摇摆着身子,全身心地卷入,浸润于情境中,将语言学习、儿童活动、思维发展、情感陶冶融为一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推进教育改革做了新的动员和部署。而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很好地践行了报告精神,弘扬了优良传统,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是在民族文化的理论滋养下构建而成的,展示出李吉林老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文化自信。这种学习范式从实践探索中发现理论,并且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修正,直至发现教育本质、教育规律,找到并实现“以美育人”“以情化人”等“立德树人”的独特方式。

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揭示了人类认知、审美的全过程,超越了传统的工具理性教育观,人文、艺术地把握了教育过程。诸多专家认为,这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它是一种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学习范式。

(作者單位: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孙建辉

zgjssjh@126.com

猜你喜欢

漓江范式美的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漓江真美
打破平衡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漓江之美
美的校 美的人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