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018-07-02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6期
曾有一个家长抱怨,她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学校推荐了很多阅读书目,可女儿根本读不完,有的甚至连读也不想读,但学校规定推荐书目“必读”,还常常要抽查阅读情况。于是,阅读成了她的心病、女儿的负累。
据了解,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或偶然。网上,有人做过调查,据说是“一项令老师们难堪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师推荐给学生的图书和学生喜欢阅读的图书大相径庭。
为什么老师精挑细选的书,学生却并不买账?这是因为阅读从来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它只跟每个阅读的个体相关,而各人的天资、兴趣、环境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怎么可能有一种万应灵丹似的书单呢?此外,“推荐”常常变了味,变成了“强制”。“推荐”本身只是为了介绍并希望被接受,而“强制”就使得学生缺乏了自主选择的弹性。
那推荐书目是否仍有必要?当然。个体之间的差异再大,也仍然存在一个阅读的“公约数”。
到底如何推荐书单才能更貼近学生的需求,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呢?为此,我们甄选了长期在一线担任语文教学的老师们的文章,他们的思考与实践也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谭敏老师认为书单应适量,要与教材同步,并突出经典性。长沙市望城区明德小学龙点睛老师说,选与不选之间要留足一定的弹性,以兴趣为前提,给足阅读的时间。华容县马鞍山实验学校贺燕老师则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须由自己来走,饭要自己吃,书单也要自己开,因此,有书单,但不唯书单。
推荐阅读并非一股脑儿列一长串书目在限定的年段、限定的时间完成。正如教育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此外,阅读应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享受阅读才能真正沉入阅读,莫让诸多的限制绑架了阅读的初衷,消弭了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