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眩降压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30例

2018-07-0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贝沙坦绝经期原发性

河南省温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温县 454850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常出现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最终多发展为不可逆性功能衰竭,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1]。围绝经期女性是高血压好发人群,可能与其神经-体液调节异常,激素分泌紊乱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复杂,血压波动明显,对常用降压药物敏感性较低且耐受性较差[2]。有研究[3]表明,中医药治疗更年期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症状,清眩降压汤为其中的典型药方。笔者观察清眩降压汤加减联合西药厄贝沙坦治疗围绝经期EH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EH患者60例,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均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1~56岁,平均(49.24±3.19)岁,病程6个月至9年,平均(5.46±0.81)年,体重指数21.8~29.5,平均(26.73±2.61),收缩压148~176 mmHg,平均(164.35±12.31)mmHg,舒张压83~109 mmHg,平均(91.52±8.29)mmHg;对照组患者年龄40~54岁,平均(49.76±3.48)岁,病程8个月至7年,平均(5.28±0.94)年,体重指数22.6~29.7,平均(26.57±2.75),收缩压149~178 mmHg,平均(162.84±12.07)mmHg,舒张压86~107 mmHg,平均(92.36±8.12)mm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第四次修订版)[4]。2次或以上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

1.3 纳入标准 ①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者;②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③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合并心脑肾等器官损害者;③无法耐受本研究所用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6,75 mg)每日1次,每次150 mg,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眩降压汤加减(钩藤30 g,天麻10 g,菊花6 g,桑叶15 g,杜仲10 g,生地30 g,苦丁茶10 g,黄芩10 g,夜交藤30 g,川牛膝10 g,白术10 g),每日1剂,早晚各煎取150 mL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

1.6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根据高血压临床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为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或较治疗前下降≥20 mmHg,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为患者血压较治疗前下降10-20 mmHg,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患者血压控制不佳,临床症状持续存在。②血压变异性(BPV):治疗前后24 h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并计算其标准差作为BPV指标。③两组相关激素水平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PV比较 两组治疗前24 h、白天和夜间BPV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时间段BPV均明显减小(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 E2、AngⅡ和Hcy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E2、AngⅡ和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E2升高,AngⅡ和Hcy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AngⅡ和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分组时间 收缩压BPV 舒张压BPV 24 h白天夜晚24 h白天夜晚对照组(n=30)治疗前24.05±4.1821.64±3.8719.65±3.2819.21±3.1617.12±2.4814.63±2.76治疗后16.24±2.91∗14.09±2.73∗12.71±2.56∗13.52±2.48∗12.34±2.04∗10.86±1.78∗研究组(n=30)治疗前23.67±4.3821.86±3.9419.43±3.1218.94±3.0716.71±2.5414.35±2.60治疗后11.43±2.06∗△9.72±1.58∗△8.14±1.76∗△9.73±1.69∗△8.25±1.49∗△7.23±1.3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分组n E2/pmol/L AngⅡ/μg/L Hcy/μmol/L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19.86±3.21127.54±7.2517.49±3.427.18±1.03∗21.84±3.1914.38±2.15∗研究组3020.37±3.14198.43±9.5817.82±3.5610.35±1.87∗△21.56±3.2717.02±2.41∗△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女性正常生理时期,其最明显的生理变化为女性卵巢功能衰减,即卵泡数量下降和反应性降低,卵泡逐渐闭锁,导致雌激素分泌显著减少[6]。有研究[7]发现,围绝经期高血压发病机制为雌激素水平下降,对RASS抑制作用降低,导致血管收缩增强和血液成分改变,从而导致高血压发生。围绝经期高血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EH,其治疗方法与普通高血压也有所差异,本文研究清眩降压汤用于围绝经期EH治疗取得一定临床效果。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养气之所,女性经过生育之后,常致气血亏损、阴气自半,至四十而肾气渐衰、冲任脉虚,精血不足,阴阳俱虚,导致脏腑失养而致病;又肝肾同司下焦,阴阳共济,若肾阴不足,导致阳失潜藏,患者出现风眩之证;又心属火,肾属水,肾精亏损,肾水不济,导致阴亏火旺、心肾不交,患者出现心烦易躁、失眠多梦等症状[8]。总之,围绝经期高血压发病机制是肾阴不足,肝阳上亢,水不济火,诸症丛生,可见肝肾功能失调是其最主要机制,治疗时以滋肾平肝为主,兼顾宁心安神。清眩降压汤由陈可冀院士化裁天麻钩藤饮而成,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高血压的治疗[9]。方中天麻和钩藤为君药,平肝潜阳;桑叶、菊花辛凉清泄,达清利头目之效;用苦丁茶、黄芩清热平肝;杜仲、生地养阴滋肾;夜交藤补肝益肾,安心养神;牛膝通络活血;方中凉药较多,为防苦寒伤胃,减少原方中苦寒药物用量,同时加用白术健脾益胃。诸药共奏滋阴补肾、平肝潜阳之效。另外清眩降压汤可明显降低多种血管活性因子水平,减少引起围绝经期血压波动因素,从而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清眩降压汤加减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围绝经期女性EH效果明显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控制血压波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清眩降压汤方中苦丁茶有效成分为皂甙,可拮抗NE缩血管作用;天麻中的天麻素、钩藤和杜仲均可舒张外周血管,减小循环阻力,增加脏器血流量;桑叶、黄芩则可调节血脂代谢[10]。另有研究[11]表明清眩降压汤还可升高患者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降低血浆AngⅡ水平,从而抑制RAAS活性,降低患者血压。以上结果表明采用清眩降压汤可从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调节等多方面调节患者血压,厄贝沙坦为AngⅡ受体抑制剂,能特异性阻断AngⅠ向AngⅡ转换,抑制RAAS系统功能,从而达到快速、稳定的降压效果[12]。

综上,清眩降压汤加减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原发性高血压可提高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控制血压波动,值得临床推广。

[1]张萍.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负荷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5):1793-1794.

[2]季晓东,刘姣,邱毅,等.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06):819-821.

[3]易亮,李洁.清眩降压汤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及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07):151-153.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39(8):701-708.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苏先芝.卵巢储备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7,36(3):260-264.

[7]孟犁南.激素替代治疗联合降压药物对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女性血压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93-194.

[8]董桂英,孙倩倩.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思路刍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06):872-874.

[9]张立晶,郑亮.陈可冀院士老年医学学术思想总结[J].世界中医药,2015,10(9):1367-1371.

[10]陈梅妹,杨雪梅.清眩降压汤治疗高血压作用机制的虚拟筛选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471-1474.

[11]易亮.清眩降压汤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及机理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7):151-153.

[12]吴彩霞,彭小婉,范卫东,等.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降压效应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1990-1993.

猜你喜欢

贝沙坦绝经期原发性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