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产业研究是农业发展决策的核心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卢布博士

2018-07-02郭琳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卢布农业产业农业

文/郭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然而在国际粮食市场,ABCD四大粮商,即美国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国邦基(Buuge)、美国嘉吉(Cargill)和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却一直垄断性地控制着全世界的粮食行业。“只有他们可以定价”,而有着几千年农业历史的中国,却始终在国际粮食市场处于劣势,原因为何?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卢布先生,给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也指明了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从放心食品入手,在习总书记“智慧中国”的部署中,寻找新的出路。

农业科技需要农业产业研究的引导

自1985年大学毕业后,卢布一直从事农业教学和研究工作,从资源研究、技术研究,到区域研究,再到目前的产业研究,他经历了20岁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到50多岁睿智独到的中年学者的蜕变,更用30多年的时间,解读了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工作关系,卢布博士常年在全国各地奔波,接触的人、地方、产业、事件比较多。经验告诉他,一个城市的强盛与各领域产业的好坏有着直接联系,而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研究不够,很多研究更注重技术研究,包括生物技术、栽培技术、饲养技术等一系列属于产业中细枝末节的部分,而且我们的话语权也一直被技术专家控制。

在1994年至今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卢布深受启发,认为农业发展,光搞技术研究不行,必须要加强产业研究。不难发现,世界范围内,德国的农业机械非常先进,英国农业服务做得很到位……,但回过头来看中国农业,他认为可以用“几十年发展方向不清”来形容,这也是我国的农业产业总体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原因。

“实际上从纵向看,农业产业是由产前、产中、产后、流通、物流、资本回笼、做产业的人等等形成的一个大体系,而国家目前对于这种宏观体系的研究,从搭建的信息平台和共享平台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投资农业的时候往往是两眼黑,不知道哪个产业好,不知道种什么好,更不懂农业产业的实施过程。”卢布表示。这就导致中国农业产业与国外类似ABCD四大粮商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卢布曾接触过以色列的海泽拉公司,并了解到该公司就是用产业来引导科技发展,而我国却是在用科技推动着产业发展,这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当然这与两国的国情不同也有关系,我国是政府主导,存在着产业研究不足的现象,而其他国家也正是看到了中国这一点,便找到了商机。卢布记得,我国曾与以色列合作在北京建了一个中以示范农场,当时海泽拉就是一家卖蔬菜种子的公司,在中国只有六个人,每个人一台电脑,政府考察团去了以后他们便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在政府和产业研究、推广战略的配合下,建设了中以示范农场,该农场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当时中国人从来没有见过温室里的窗户可以自动开、自动关,以及无土栽培、计算机控制等技术,更没见过彩椒等新奇的蔬菜。他们将彩椒、玫瑰、黄瓜、小西红柿等以一种新概念的方式全新地展示出来,就像艺术品一样让中国人眼前一亮,也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县长、书记参观学习,科技部也因此在农村推广设立农业科技园区,带动了以色列种子产业、设备产业占领我国市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多达200多家,可以说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卢布博士在北海市考察

虽然这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农业形态,但人们都没有注意到的是,这些科技园区的建设所需要的设备、种子、技术、营养液等都要从以色列购买,通过这种国家行为支援建设中以示范农场,实际上就是把他的东西全卖给中国,从而谋取利益。而国内一些领导干部也由此提升了自己的政绩。在农业部的调研中发现,这些科技园的建设,去除人工成本还略有盈余,但是加上装备的折旧,根本没有钱赚,农民利益也就无法得到保障。一些地方的科技园因为缺乏技术人员、资金运转不灵而关闭,造成了不小损失。

农业政策要契合农业所需,要在产业研究的基础上做决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中国农业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整体而言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国际农业竞争中处于“大而不强”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仍是跟随者。如何打破束缚,让中国农业在世界上拥有话语权和主动性,一直是农业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并号召全社会推动现代农业的建设。卢布指出,目前人们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模棱两可,并不能根本解决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的研究不够明晰,而对农业的支持政策更是繁杂而缺少重点,这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2015年卢布主持了湖北的一个规划,为此查阅了所有的支持政策。利用半年多的时间查到了当年全国50余项支持政策,总资金2800多亿元,平均每个县一个亿,分成50多项。他在估算后发现,一年365天,一年分成52个星期,一个星期内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财政部、林业总局各出一个文件,支持政策就出来了。当他还没有把这个文件研究透,下个星期又来一个支持政策文件……,结果到最后钱发到地方,却没有人去拿,出现了管理部门不愿担责任,企业嫌麻烦的现象,也违背了国家出台这些支持政策的初衷。

当前国内一个全国性的农业项目总共几百万元,就像撒“胡椒面”,有的地方“胡椒面”都撒不着。而且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包括示范区、综合体、互联网等,但很多时候越是复杂,下面的人越难以接受。在申报项目的时候,个别领导不懂农业,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不切实际的判断和标准,令底下的人无所适从。这些现象让卢布感触颇深。

卢布认为,真正老老实实做研究的人是不会乱出台一些不切实际的政策,但也恰恰是一部分干部没有做深入实际分析,盲目做出的判断让决策失误。“农业是天、地、人、苗,天是天气,地是土壤,人是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苗是作物。目前我们总是盯住这个苗转,苗的结构、生理等,实际上离农业的本质越来越远。”卢布说。

“搞科学研究没有问题,但是要做应用研究,面对实际问题。但事实是,目前一些专家不清楚到底面对的是什么实际问题。不知道就是个大问题,国家粮食决策怎么决策?”卢布说道,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现象,专家开会写个规划,送到上级部门;上级部门一看,签字下文件;下完文件学文件,致使政策出台太频繁。所以,必须改进这种出台方式,才能真正让农业产业研究走上正轨。所以说,政策研究也要在产业研究做好的基础上才好进行。

近年来,全国经常出现当地政府鼓励农民种植某种作物,第二年丰收却卖不出去的窘境。例如2017年山西有一个地方种柿子树,结果堆了2亿元的柿子卖不出去。种植户甚至用柿子当饲料或者干脆烂在树上,造成极大浪费。反过来,如果通过产业规划和决策,知道哪些种类行情不好,就可以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从而避免这样的损失。另外,农民都比较容易跟风,也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看到别人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这也是农业产业研究面临的一个问题。

多年来,卢布先后做过小麦栽培实验等各种研究,但回头想想,恰恰是最关键的提纲挈领的产业研究部分研究的很少,直到后来从事农业规划工作才慢慢发现。很多农民朋友经常问他,“咱们种点啥好”,却很少有人问怎么种好,也就是说农民最关心的是“种什么好”这样的决策问题。但是种完以后,谁来帮农民去实现价值?卖给谁?卢布一直在呼吁帮助农民去解决这些问题,更要加强产业研究。

当然,在众多农业规划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状况有所改善,农业部规划了一个主要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这里面有专门研究的行业专家,但仍存在产业研究比较弱的问题。前不久,卢布曾带队到广东调研,他发现,中国的柑橘作为一个大水果类,包括柑子、橙子、橘子、柚子等,但到目前为止,这一产业没有拿出很好的产业研究报告,没有提出共同的问题是什么。

这期间,一位在美国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中国学者叶志云也与卢布达成共识,认为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太弱,因此计划和农科院合作,带一部分人到广东共同开展产业研究。他们的研究方案就是进行产业规划,据此拿出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举措,然后再反过头来向国家要政策支撑。

在临汾调研

当然,这样的新模式并不是想到就能马上实现的。卢布举例说,有位来自唐山的农民,名叫齐李杰,他把当地花生产业做到了全国最大。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还曾为他题词,称他是“花生大王”。他从一个卖炒花生的小本生意人,慢慢积累财富,最后在山东郯城开设工厂,将做运输的、做肥料的、做植保的等各行业人都聚集起来,从而将花生产业带动起来。如今,他对花生的产地、品种以及行业状况都非常清楚,但这并不是单靠政府扶持做起来的,而是他真正实实在在懂得这个行业的所有运作流程和内容,掌握了产业链的特性和规律;而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多年深入实践的积累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如果想要做一个产业,例如去当“玉米大王”,就需要对玉米有透彻的认识。否则,即使得到政府的支撑,仍然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加强产业研究还要和大数据结合起来,因为没有数据的支撑就无法进行研究,而且必须是互联网大数据。不但要有国内数据,还需要国外数据,并且这些数据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法,也就是算法,通过算法得出结果,用这些结果帮助进行决策,这是一个过程。

对于当前农村组织的专业合作社,卢布非常赞同。他说,我们以前的各种方式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农民在产业中应该走自己的轨道,合理分工,走上一个高度组织化、社会化的发家致富的路子。如果把一户农民当成一个独立的经营体,就像折个小船放到太平洋,一阵小风一吹就可能被淹没。这就是为什么要造“航空母舰、万吨轮”的原因,因为它可以抗风,能够去更远的地方。

卢布认为,做农业产业首先要保证政府具备这个能力,建立起相应的平台和认识,能够满足自己国家的粮食安全、食物安全,而不是看到其他国家缺什么就出口什么。例如,美国的农业也是赚钱的行业,美国人和中国谈判要求我国开放牛肉市场、玉米市场、大豆市场等,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供过于求,产量多于需求。而我们却往往不知道国内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这也是产业研究的问题。有的时候不明就里打开市场,但是应该开多大门?能进来多少?这些产业性研究仍嫌不足。

卢布说:“我们也在慢慢感悟,从原来的技术研究,到后来变成区域研究,最后发现技术研究和区域研究都不足以决定农业发展的整个构架,只有有了技术研究、区域研究、产业研究和国际研究,基本上才可以说不会做出太偏颇的决策。”

当然,农业产业研究中还会产生一些共性的问题。卢布举例说,目前柑橘产业的主要问题在于被称之为“柑橘癌症”的黄龙病所阻碍,他们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但问题是不能联合攻关。最近他一直关注一位老先生,虽然他没有读过大学,最后却通过施肥的办法攻克了黄龙病,而正是通过这一项技术就让柑橘产业振兴起来。但即便如此,技术研究仍应该在产业研究之后提出问题。因为这个病不止在中国存在,美国的柑橘产业也同样受到这种病害的侵害,因此这位老先生很受关注,甚至美国从事相关产业的人也专门来拜访老先生,邀请他到美国帮助进行柑橘产业发展研究。所以卢布深刻地认识到,“产业研究特别重要,甚至比技术研究、政策支持更重要。”

卢布在农业规划培训班讲课

卢布(左)在枣阳考察桃园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可借助大数据将各方面的正能量富集起来

近年来,卢布组织了一个群,重点研究放心食品。他说,放心食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牛鼻子,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要想吃得放心,土壤污染是不行的,化肥是有毒也不行,那就必须从源头治理,最后到嘴里才是安全的,安全才能放心。但是放心不只是安全,还包括价格、保鲜、运输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问题。所以卢布认为,如果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牛鼻子,食品、药品等吃的东西就不会出问题,更不允许出问题。

谈到未来,卢布表示,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产业规划研究上,因为他知道只有对产业进行研究以后才能确切认知,不是说一拍脑门就能认知。这种平台和信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确切认知,这些关系都是相互关联的。例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都是抓放心食品,只要抓住这个,其他问题,包括人和人的关系也都迎刃而解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农业产业规划任重而道远,但却是卢布前行中最重要亦是最执着的事业,在推动全国农业发展的同时,更展现了他心中那份深深的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卢布农业产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在莫斯科感受卢布下跌
俄罗斯VSMPO-AVISMA公司2013年经营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