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配置促农业持续发展
——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所长齐学斌

2018-07-02贾海琴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水资源

文/贾海琴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农业发展更离不开水资源。然而,近年来工业的迅速发展,使世界各国的水资源都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和影响,对农业发展造成极大阻碍。齐学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所长,始终践行祖国的创新强国梦,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己任,在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控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潜心科研,硕果累累

齐学斌,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1月出生于陕西户县,1987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2004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及环境科学学院水文水资源专业进修学习;2008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新乡)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站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等职务,并兼任多个社会职务。

齐学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留影

自参加工作以来,齐学斌便一直致力于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节水农业、地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特别是在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农用水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再生水农业安全利用技术、污灌农田及退化土壤修复技术,以及灌区水土环境污染治理等展开深入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欧盟第六框架课题、水利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资助项目等40余项,参加编制国家及有关部委标准、规范及发展规划1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灌溉排水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培养研究生20余名。

人是第一生产力,为此在研究过程中,齐学斌组建了一支以多学科交叉、以青年人才为主的科研团队,现有成员15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9人,45岁以下的科研骨干占80%以上,专业背景包括农业水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工程、化学、生物等专业。凭借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该团队先后同丹麦、英国、希腊、韩国、法国、意大利、波兰、塞尔维亚、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为国谋福。

执着创新,助力农业

多年来,齐学斌在水资源安全配置等领域的工作,已经获得多项科研成果。针对污水、再生污水农业安全利用过程中掣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安全等关键问题,开发了再生水安全利用技术,该技术综合考虑资源绿色循环利用等因素,将再生水前处理技术与装备、农业安全利用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集成组装,旨在通过再生水的农业安全利用,有效缓解了我国农业水资源紧缺形势。

齐学斌率领团队研发的该集成技术主要特点包括:1.再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主要针对再生水中重金属、致病微生物等污染因子,改进再生水重金属去除技术与设备、再生水微生物消毒技术与设备等;2.再生水农业安全利用技术,针对大田和设施蔬菜类作物,筛选出有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质量控制的适用性灌水技术、灌溉制度与技术规程;3.再生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配套软件,提出再生水灌溉安全控制指标,制定了针对不同再生水特点的灌溉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并开发出配套计算机管理软件。

针对我国北方井渠结合灌区存在的节水技术集成度低、地下水超采、输配水与田间配套及监测控制手段落后等严重制约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问题,齐学斌率领团队开发出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模式。该模式以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标,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及管理节水技术措施在典型井渠结合灌区进行技术突破。该技术创新了井渠结合灌区特点的水资源联合调控综合技术集成模式,研发出灌区地下水限量开采自动监控系统,实现了地表水、地下水优化调度技术的无缝对接,同时将工程、农艺及管理节水技术在灌区全流程进行有机集成,构建了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集成技术体系。该成果自应用以来,已累计推广应用100余万亩,有效协调了灌区水资源配置与用户增产增收矛盾,同时取得了显著的节支增收和生态环境效益。

针对我国污水灌区存在的灌溉水源水质不达标及土壤环境背景状况堪忧等问题,齐学斌等人开发了污灌农田主要污染物源头削减与阻控技术。通过水源水质净化技术、作物生理调控技术、间套作农艺阻控技术,作物种间阻断调控技术,构建兼顾“产品安全、生产效益、环境向好”的技术模式。

据了解,由于我国各地区处于不同的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与农业用水结构不适应,同时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鉴于此,2005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会同水利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组织制订并发布的《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中,明确提出未来我国农业用水实现“零增长”。中科院的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到40%以上。要保证粮食安全,实现粮食自给的前提是农业用水的安全,这为发展与非常规水相适应的处理技术工艺及灌溉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

可见,齐学斌等开发的创新技术不仅综合性和针对性强,技术熟化程度高,同时也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我国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中必将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水资源
坚持节水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节水公益广告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节水公益广告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