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ASCO传感器研究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2018-07-02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136000刘茂军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136000) 周 莹 刘茂军
1 实验改进思路
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是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一章的教学难点,人教版教材中把灯泡和电容器串联,分别接到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上,对比前后两次灯泡的亮度。该实验仅能说明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而对于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教材中则是直接给出结论,提出电容的大小和交流电的频率这两个影响因素,但没有对相关数据做定量研究。
本实验运用PASCO数字化传感器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完善,与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验相比,本实验有以下改进。
(1)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定量研究电容大小和交流频率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充分考虑实验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2)数字化传感器可以准确记录电路闭合到断开的电流变化图象,有助于学生理解交流电的特点。
(3)采集多组数据,通过实验数据的双向对比结合理论分析,定量验证了不同条件下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变化情况。
2 实验过程与实验数据
本实验用电阻箱代替传统实验中的小灯泡,避免了温度升高时灯泡阻值增大而使实验数据精确度下降的问题。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均控制为5 V,电阻箱的阻值调至RL=15 Ω。
2.1 研究电容器的电容大小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连接电路。
如图1所示,选用电容大小为10 μF的电容器与电阻箱串联,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闭合开关,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实验条件不变,改用电容大小为47 μF的电容器再次测量。将电容器取下,使电阻箱直接与电源相连。比较各次测得的I-t图象。
图1 电容器串联演示实物图
(2)实验图像示例如图1~4所示。
图2 交流电路中串联不同电容的I-t图象
图3 串联10 μF电容器的I-t图象
图4 串联47 μF电容器的I-t图象
(3)实验数据分析。
设定串联10 μF的电容器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1,串联47 μF的电容器时电流为I2,取下电容器后电流为I3,分别记录各实验中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的电流大小见表1。
表1 不同大小的电容对直流与交流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而直流电几乎不能通过电容器;但取下电容器后电流值I3明显增大,表明电容器对交流电仍有阻碍作用;对比I1和I2发现,电容器的电容越大,对交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2.2 研究交流的频率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连接电路。
选用电容大小为10 μF的电容器与电阻箱串联到交流电路中,改变交流的频率从50 Hz逐步增加到1 000 Hz,观察对应电流的变化情况。实验条件不变,改用电容大小为47 μF的电容器再次测量。分别记录两次实验的电流值。
(2)实验图像示例如图5~6所示。
图5 串联10 μF电容器的I-t图象
图6 串联47 μF电容器的I-t图象
(3)实验数据分析。
设定串联10 μF的电容器时电流为I1,串联47 μF的电容器时电流为I2。改变交流的频率,从50 Hz逐步增加到1 000 Hz,依次记录各电路中对应电流的变化值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交流电频率的增加,电路中的电流值也逐渐增大,说明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逐渐减小;通过各数据的纵向对比,发现47 μF的电容器比10 μF的电容器对应的电流值更大,从而验证了结论:电容器的电容越大,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
表2 交流的频率改变时电流的变
3 结论
以上两组实验清晰地演示了电容大小和交流频率对交变电流的影响,通过定量研究验证了电容器对交流的阻碍作用:电容器的电容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