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非遗”的德国舞台

2018-07-02陈科龙受访者提供

今日重庆 2018年5期
关键词:杜塞尔多夫糖画蜀绣

◇ 文|本刊记者 陈科龙 图|游 宇 受访者提供

从携手共建友好城市,到“搭乘”中欧班列(重庆)展开深入合作,重庆与德国之间,一方面不断加强经贸合作,多年以来还一直保有频繁的文化交流。在这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重庆“非遗”从未缺席,并以此为桥梁,不断摸索着“走出去”的道路。

In the wake of deepened cooperation in building friendly cities and China Railway Express (from Chongqing to Duisburg ), Chongqing and Germany continue to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have maintained frequent cultural exchanges for years. With the help of these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Chongq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sistently explores its way to “go global”.

回顾:那些走进德国的重庆“非遗”Review: Chongq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esented in Germany

从早年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重庆文化周”,到已经连续举办七届的杜塞尔多夫“中国节”,再到近年来的“感知中国·德国行”系列活动,重庆“非遗”的身影频频走出“深闺”,不远万里在德国留下了大量足迹。

回忆起在德国的“非遗”展演,糖画大师刘贵兵略带自豪地伸出了3根手指,“我去过德国3次,2008年第一次去的是柏林,参加重庆文化周,另外两次都是在杜塞尔多夫参加中国节。”

刘贵兵从15岁起与糖画结缘,至今已有37个年头。2007年,他被评为重庆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又成为重庆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与刘贵兵一起到杜塞尔多夫中国节展示“非遗”的,还有蜀绣传承人黄敏和剪纸传承人杨艺。“我带去了一幅《龙凤双面绣》作品,在杜塞尔多夫市政广场一亮相,就引起了围观。”黄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在洪崖洞经营一家名叫“爱尚蜀绣”的店铺。

同样受到德国人追捧的,还有杨艺的剪纸。杨艺是九龙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对在德国的“非遗”展示印象深刻,“很多德国人排起长队,等着我给他们剪影。活动结束了,都还有好多人排着队。”

在对重庆历年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梳理中,我们发现与糖画、蜀绣、剪纸一起走进德国的重庆“非遗”,还有川剧、叶脉画、黄杨木雕、抛沙画、荣昌折扇、梁平竹帘、綦江农民版画等一大批“非遗”。其中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并受到欧洲人的喜爱,它们在德国频繁亮相,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打开了商业世界的大门。

经验:走出去的“非遗”带来三赢Experience: Chongq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motes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Value to the World

在德国亲历“非遗”展示现场的传承人们,感受最为直接。他们意识到,重庆“非遗”作为巴渝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多年来举行的中德文化交流活动中,不仅传播了巴渝文化,体现了社会价值,还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把‘非遗’带到德国,对我传承的糖画来说,最起码有着很好的宣传作用,更多的外国人知道了糖画。而对我们传承人来说,也会更加增强自己对所传承非遗项目的认同感和历史感。”画了一辈子糖画的刘贵兵,对糖画有着特殊的感情。

非遗“走出去”,对宣传中华文化有促进作用,同时对“非遗”技艺发展也有推动作用。“我们要虚心吸取国外文化中值得学习借鉴的精华。”杨艺在德国交流时学到一些德国剪影技术,她由此想到可以为自己的剪纸注入一些德国元素。

随着越来越多的重庆“非遗”项目走进德国,“非遗”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挖掘日益得到关注,也激发了传承人的创作热情。蜀绣传承人黄敏在德国与荣昌夏布相遇后,突发奇想,希望在夏布上绣花。回到重庆后,经过不断摸索,黄敏开创了夏布蜀绣系列,成了店里的抢手货,还卖到了德国。

走进德国,仅仅是重庆“非遗”走出国门的一个缩影,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远不止此。2017年,重庆市文化委组织了235项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出访英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重庆文化团组分15批次,出访了美国、葡萄牙、德国、法国、日本和港澳台地区。

未来:“非遗”品牌迎来更大舞台Future: Chongq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ns Better Chance of Development

在全球化浪潮的今天,“走出去”显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内容资源,非遗“走出去”有利于用更加国际化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方法走向市场。

“非遗”类文化产品和一般的文化产品不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尽管目前重庆的“非遗”走出去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文化软实力和市场潜力还未充分展现。

近年来,重庆逐渐意识到,“非遗”走出去的道路上,要注重自身品牌化的打造。“非遗”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需要注入新观念和全新的手段,用现代的眼光包装“非遗”,解读“非遗”,并使其获得新生。

有了品牌意识,如今,重庆“非遗”还迎来走出去的良机。2017年杜塞尔多夫中国节上传出消息,同处北威州的科隆、杜塞尔多夫和杜伊斯堡三市协商后决定,将联合举办欧洲最大的中国节。这意味着,重庆的“非遗”在德国将走上更为广阔的舞台。

猜你喜欢

杜塞尔多夫糖画蜀绣
Sugar Painting 糖画
何佳作品
从鉴赏到实践:刺绣的文化底蕴与“生活世界”传承
欧洲生活初体验——杜塞尔多夫
有你相伴(2)
有你相伴(二)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德国:诞生首家“中德双语幼儿园”
蜀绣传承人郝淑萍
人鱼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