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铺路 课外前行

2018-07-01陈晓华

湖南教育·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名家语感词汇

陈晓华

与新生见面,我只想做一件事:颠覆学生只寄望通过课堂提升高考成绩的观念。

走进教室,面对一双双审视而期待的眼神,我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对幼儿园的同学,你还能清晰地记得他们的样貌和名字的有多少?大家表示不记得了。我故作惊讶:那时候也许你们曾经手拉手一起回家,居然会忘记,可见时间会使清晰的记忆消失,时间是淡化记忆的橡皮擦。

对人尚且如此,对一个词汇的记忆又将如何?

我随即问了几个成语:鹬蚌相争、流水不腐的下一句分别是什么?前一句有几个学生能够回答,后一句两个班没有一个人能回答,遑论写出来了。词汇也许见过,依然说不出来,没见过的自是无从说起。

基于此,我告诉学生要阅读。阅读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积累语言词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见过相同的词汇,则会加深印象,甚至会揣摩词汇的大致意义,因为语言环境对词汇意义的限制是固定的,见得多了词汇便能逐步地丰富起来。对词汇的认知,不能停留于表面,在多次遭遇后,便逐步知道它的意义特点,使用起来就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用人也是如此,用人所长,扬长避短。打仗也是如此,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當词汇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你写文章时就能随心所欲地调用自己掌握的词汇表达自己的主张、抒发自己的感慨,这便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表达。

二是积累生活经验。我们其实不缺少刺激,但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这不是我们的错,是“三点一线”即学校、家庭、食堂的环境造成的。我们想象的空间有限,我们联想的彼岸是空白,我们平时对生活的思考几乎为零,而拿着一篇作文题目却要硬生生地挤出八百字,要立论、要感悟、要深刻,谈何容易!

阅读名家的作品,就是与名家对话,分享名家的智慧。名家的经验、名家的情感体验、名家的思考结晶都会在有意无意间渗透在你的心田,存储于心灵深处。各方面的生活经验储备丰富了,面对一个话题,你就会自然开启自己储备的生活宝库,嫁接各种生活场景,巧用别人的思想精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甚至灵光闪动,引发新的灵感,于是饱蘸感情的笔墨一泻汪洋,如有神助,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阅读名家经典,在潜移默化的熏染下,能够使你胸有丘壑,常常会跳出自己狭小的生活空间,心存高远,胸怀家国情怀,立足民生社稷,满怀仁人志士之心,秀口一吐,便恣肆汪洋,器宇轩昂。腹有诗书气自华,自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写作豪情。胸无点墨,词汇贫乏,则会“进亦忧,退亦忧”,忧定思忧,忧何如哉!

三是积累语言的感觉。语感很神奇,掌握了它,学起语言来总是事半功倍。因为语言感觉灵敏,对文段信息的筛选与抓取,对无关痛痒干扰词句的排除,对关键字词的敏锐提炼与嫁接,对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语言运用试题的应对,都将起到化难为易、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没有什么比阅读更能培养语感,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

课堂里的教学只是在铺设道路,能否走过去,看你是否愿意阅读,是否愿意前行。路要铺好,教师带上路,再送一程,前行多远则靠学生自己的修为与毅力。

(作者单位:深圳市育才中学)

猜你喜欢

名家语感词汇
名家与楚雄
名家题词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名家寄语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