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2018-06-30王云

卷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贵州省

摘 要:文中主要统计了林业行政部门主管的自然保护区,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的问题;认为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建立与保护不同步和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是保护区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区建设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是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及其资源实施有效保护的重要途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战略部署重要体现。

1 贵州省自然概况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总面积17.62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4%[1]。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平均海拔在1100m左右,全省地貌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地质构造复杂,高原山地居多,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其中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92.5%。境内有野生植物6000余种,野生动物约1000种[2]。

2 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

梵净山、茂兰2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于1986年和1994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为贵州自然保护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2001年底,贵州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6个,总面积58.58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3.33%[4]。保护对象主要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等。根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建各类保护区2740个,其中,林业行政主管类2088个,环保行政主管类198个,农业行政主管类138个,国土行政主管类59个,其余为住建、海洋和水利等行政部门主管(国家环保部2016统计数据);贵州省各类自然保护区共计124个,其中林业行政主管类自然保护区104个(省林业厅2013年发布数据)(详见表1)。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省级占0.6%,地市级占1.5%,县级占1.7%。主要集中分布于我省南部63%;其中,黔南占17%,黔西南22%,黔东南21%。

3 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据数据显示,我省县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明显最多,但面积不大,这与我省地势结构复杂,人类居住分散及其生产经营活动导致自然资源片段化有关,而国家级和省级都明显较少,这与自然保护力度和意识紧密相关。据悉部分地区部分保护区属于全省甚至全国特有物种、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却级别较低,升级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3.1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作为管理依据。但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这些法律法规已不能为自然保护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许多重要问题有待法律法规调整新规范。

3.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自然保护区基本上都是建在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再加上对自然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些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县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捉襟见肘。有限的资金投入也局限于少数国家级、省级保护区,部分地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基础设施跟不上,资源保护、科研、宣教等工作难以深入开展[5]。

《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要加大保护区资金投入,明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投资由财政部以专项资金形式予以补助,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经费参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予以保障[6]。

3.3 建立与保护不同步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和恶化,已成为我国目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7]。一直以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都被许多人看成阻碍发展的绊脚石,由于人们急功近利,追求眼前的經济利益,往往忽视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虽然积极划定自然保护区,但是多数保护区资源不清、边界不清,无机构、无人员,而有的县市虽然有人员编制却从事着自然保护以外的工作,机构人员形同虚设。部分保护区在建立后,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特别是划定之初保护区有居民的,滥砍滥伐,非法猎捕,开荒耕种等对资源的无序利用导致了部分保护区严重破碎片段化。

3.4 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依山傍水而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人类生存的历史选择,划定保护区后,保护区内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限制,传统的砍伐和打猎作为生存的基本方式和生活来源受到制止。依靠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等林业项目显然不足以满足人民在新时代下的生活需求。据相关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居民经济和粮食人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自然保护区机构和人员需要积极探索群众的生活出路,才能实现有效管理。

多年来,贵州省自然保护工作显有成效却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由于自然保护区的物种资源现状没有得到持续更新,所以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利用机制。随着野猪、猕猴、雉鸡等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动物领地与人类不断扩张的活动区域产生重叠,导致农户农作物受损,甚至人员伤亡;加之野生动物致人员伤亡、农作物受损相关补偿标准尚未明确,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

4 建议

根据当前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当务之急是各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县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积极申请编制,落实专职工作人员是推动自然保护事业向前的必要保障;此外,积极探索保护区人才引进和培养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宣教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保护区人员素质对保护区管理有良好促进作用。

保护区边界不清一直是阻碍保护区管理工作和其它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政府和企业也因此无意中越过了生态红线。所以,让保护区定边落界是保证自然保護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重要任务。

自然保护区内具有森林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征。将自然景观资源和当地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合理有效的开展保护区旅游,让广大游客进入到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领略自然之美,激发热爱自然、向往自然的热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是对公众开展生态知识教育,充分发挥保护区传播和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目前,云南省已有一大批自然保护区针对高校和中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以生态教育和科普教育相结合的生态旅游活动,保护区已成为倍受公众青睐的生态文化教育场所。所以,加强交流学习,学习好的经验和先进做法可以取长补短,拓展思路,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

当然, 加强资金投入无疑是开展自然保护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和重中之重。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教宣传、人员培训、交流学习,以及开展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本底调查,资源动态监测等科学研究工作依赖于资金保障。从我省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布以及面积来看,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活动不断扩张,保护区分散,片段破碎化加剧,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郑进烜,吴霞,华朝朗,余昌元,徐吉洪,张绍辉,王勇,卢珍红.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中的地位与作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4,39(04):51-53+79.

[2]李新贵.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02):31-34.

[3]贵州省林业厅.贵州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管理和发展规划[Z].2000.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5]李海峰,周汝良.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06):64-67.

[6]李军伟.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云南林业,2015,36(01):61-62.

[7]张晓妮. 中国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管理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8]罗杨 ,刘维风 ,陈正仁.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现状与扶贫对策[J].野生动物,2002(02):5-6.

作者简介

王云(1987—),男,汉,贵州盘县,助工,硕士研究生,贵州省黔西南州林业局,研究方向: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