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用加速器机房辐射防护改造措施

2018-06-30田玉龙黄洋洋

卷宗 2018年15期

田玉龙 黄洋洋

摘 要:伴随放射治疗的不断进步及原有老旧加速器的更新,原有的放射治疗机房需要进一步改造,才能保证机房周围辐射安全。辐射防护改造工程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如确定辐射源特征、辐射衰减的规律、辐射防护材料及方案的选择以及施工的细节等,这些都会对辐射防护效果造成影响。为此,本文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辐射防护改造工程为例,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周围辐射水平,同时确保屏蔽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

关键词:医用加速器机房;辐射防护;防护改造

直线加速器是一种产生高能射线的设备,在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作为特种结构,医用加速器机房的改造建设既要保障辐射安全,也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1-3]。当前部分医院可供建设机房用地不足,在原有机房基础进行改造加固,不失为一条途径,只要合理设计方案,按照施工要求精心施工,也是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的。

一、原机房概况

某医用加速器机房改造工程,原址为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房,原设备仅使用6MV X射线,剂量率最大300cGy/min。该机房位于地面,且在医院一角,与其他科室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不与居民区相邻。原机房东西向长度12.8米,南北向长度13米,室内当前净高3.8米,东西主防护混凝土厚度为2.4米(宽4.4米),东西次屏蔽墙厚度为1.3米,南墙屏蔽为1.1米,迷路宽度2.2米,迷路内墙厚度0.9米,迷路外墙1.5米,顶部主屏蔽为2.3米(宽4.4米),顶部次屏蔽1.1米,地下基础埋设深度为1.65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用C30混凝土浇筑。东墙外为X射线模拟机房,北墙外为加速器控制室。该结构当前为正常使用状态,具有良好稳定型。原机房结构布局示意图如下图1。

图1:原机房平面示意图

二、屏蔽估算方案分析

改造后的机房拟安装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可产生6MV及10MV高能X线,以及6-15MeV电子束,等中心处最大射野40cm×40cm,最大剂量率600cGy/min。机房改建应遵守最优化原则即ALARA原则[6];本项目职业人员年均有效剂量约束至5mSv/a,公众年均有效剂量约束值0.25mSv/a。根据设备厂商推荐:机房混凝土密度不低于2.35t/m?时,主防护厚度为2.7米(东、西主防护方向)、1.5米(南墙、北墙迷路外墙及顶部次屏蔽层)和2.7米(顶部主屏蔽层),此厚度符合有用射束和漏射在混凝土中的十分之一值层(表1、表2)的估算结果[4-5]。

考虑到东墙外有X射线模拟机房,为尽可能的保持原有使用面积,在东墙主屏蔽及次屏蔽使用铅做屏蔽材料,拟加厚60mm厚的铅砖,次屏蔽部分使用20mm厚铅砖;西墙及南墙外有足够空间且处于封闭状态,拟采用混凝土浇筑加厚,顶部上方亦为露天开放状态,拟加厚顶部主次屏蔽区。

三、医用加速器机房屏蔽加固措施

对于机房改造工程来讲,结构厚度应符合防护要求,并在加固后要保证机房整体稳定性良好。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加固屏蔽层后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或者在加固的屏蔽层上产生裂缝,必须做好基础加固工作。基础加固一般有基础围套加固、人工挖孔扩底墩(桩)基加固等方式。经设计院沟通,认为原有结构较为坚固,在外墙加厚时,挖至基础部分,并与基础凿毛植筋处理后浇筑即可满足要求。所使用混凝土为C30商品混凝土,密度不小于2.35t/m?。

1、东墙铅屏蔽层

东主次屏蔽墙外侧,向下挖至机房基础部分(约1.5米),宽度约0.6米,采出C30钢筋混凝土做基础,因铅砖较软,此墙重量较大,随时间铅砖结构会变形,故采用槽钢做骨架来固定铅砖,为避免铅砖之间的漏射影响防护效果,各个铅砖之间使用凸凹结构镶嵌。

2、南屏蔽墙墙及西主次屏蔽墙

因墙外为土质结构,需下挖至原屏蔽墙基础部分,并从此部位开始浇筑。该机房具有较厚屏蔽墙,可选取单面法进行新增部分加固处理。改造前,必须将原屏蔽结合面风化酥松层、装饰层等凿除,直到坚实基层全部露出。并在此基础上打毛表面,保证其粗糙程度满足设计要求,随后做好清理工作。针对新混凝土构件,直接进行凿毛、清理工作即可。为保证新旧混凝土之间结合的完整性,需要植筋处理,植筋处理需在凿毛屏蔽墙体外侧之后完成。

3、 顶部屏蔽加固

顶部原有防水隔熱层,需要去除处理,而后在此基础上打毛表面,保证其粗糙程度满足设计要求,随后做好清理工作。因施工厚度较大,为避免裂缝,需要在混凝土内加钢筋以防裂。

浇筑厚度较大,要保证浇筑连续一次完成,浇筑完成后应按时做好养护,防止温度过高。

四、效果与讨论

正常工作状态下,加速器东屏蔽墙的X射线模拟机房及加速器控制室停留时间较长,为全居留场所,剂量率不超过0.5μSv/h,西墙南墙外处于封闭空间,工作人员及公众极少进入为部分居留场所,剂量率不超过2.5μSv/h,楼顶为偶然居留场所,剂量率不超过,10μSv/h[2]。

检测结果显示,此改造方案效果良好,在全居留场所的多数位置防护已经接近本底水平,仅仅在顶部检测到较高当量剂量率的小面积辐射区域,因处于偶然居留场所,也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综上所述,对原有机房进行充分的改造,也能在满足辐射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使用要求。当前法规对辐射剂量水平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数量较多的老旧加速器机房来说,合理设计精心施工,改造也是完全可以符合辐射安全要求、满足使用要求的。

参考文献

[1]GB/T 17827-1999,放射治疗机房设计导则[S].

[2]GBZ/T 201.1-2007,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1部分:一般原则[S].

[3]GBZ/T 201.2-2011,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S].

[4]陈军军,吴敏.某医院电子直线加速器防护屏蔽的计算[J].中国辐射卫生,2004, 13(4):12.

[5]裴元吉.电子直线加速器设计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82.

[6]胡逸民. 肿瘤放射物理学[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644.

作者简介

田玉龙(1986-),男,物理师,从事放射物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