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操作模式研究

2018-06-30覃彩薇

卷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农村

覃彩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其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也需要进加以创新。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使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增强阅读能力的主要环节。新课改要求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要优化其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本文将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操作的具体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操作

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语文科目的阅读教学课堂操作十分困难。不仅在操作理念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受到了成绩以及教学任务等方面制约。因此广大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借鉴教改后所取得的各项优秀成果,并结合农村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不断进行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阅读教学模式特征

农村小学在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中应注意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展示自我以及开展自主性学习的空间。其次,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为阅读实践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再次,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生活性和开放性,阅读的内容要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并能够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开放性思维,了解世界的广阔与精彩。最后,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能够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操作模式的运用

2.1 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思想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材料会形成多元化的反应。所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必须要让学生能够体现自我。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而对阅读内容所有的人文性内涵缺乏重视,经常只是机械性的将其中的价值观以及情感灌输给小学生。而学生在课堂中即使对此产生了疑问和困惑,也往往被教师所束缚,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予重视,甚至加以扼杀,使学生无法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对话。因此,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从而对文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初步印象,打消学生的反感情绪。但在实践操作中,要注意在这一环节的用时不宜过多,这只是整体教学活动的一个开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于阅读内容形成初步的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最想说和最想问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小学生所形成的体验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而且可能比较肤浅或者幼稚可笑,但这是十分重要的体验感受,能够促使许多被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剥夺的东西回归本原。而且这种直接体验的感受也是展开后续环节的基础,也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依据和前提,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2 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中,教授是唯一的手段,而接受是唯一的目的,完全忽视了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但是小学生需要在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互动后才能够逐步的建构起对知识的认知。学习并不只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所以,在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中不能停留在传授的层面,还要充分关注小学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关注点和学习动机等多种因素。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含义,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其使用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己实际生活的体验和所掌握的知识主动进行联系,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和信息体系。促使学生在重新构建其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在内心产生对知识的新的需求,让这种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所喜欢的文字,欣赏自己所喜欢的句子,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敢于提出创建性的见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性地解决问题。而学生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开展下一阶段课堂操作的基础[1]。

2.3 角色动态交叉

这一环节主要的表现特征是互动性和自主性,也包括互补性和互助性,以及自我评价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四到六人为一个小组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应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其中更加重要的是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这能够促使信息高度集合,并对学习的方式方法加以优化。角色动态交叉是指学生在小组及班级层面扮演不同的角色定位,学生可以既是小组成员,也是倾听者还可以是分享或援助者等多种角色。通过这种多次的交叉定位,能够对课堂潜在的资源加以激活,并形成學习的共同体,提高学习的效率。

2.4 课堂实践

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注重用知识联系实践。阅读教学的课内实践是对知识的迁移和巩固。通过之前的几个环节,学生接收了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理解记忆等过程内化为自己能够真正掌握的知识,而内化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从而形成积累,并通过与语境的联系对词语加深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写自己对阅读的体会或者对阅读内容进行续写或改写,以及根据阅读体会编撰故事或表演相关的情景等。

2.5 成效及反思

通过对阅读课堂操作模式的不断尝试,较好地实现了激活课堂这一基本目的,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思考和交流的能力也都有所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主观心态的调整以及生成与预设的关系等问题。另外,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农村地区小学生的特点,对学困生更好的给予帮扶等,这些都需要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通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的时间,能够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精神财富,让农村小学的孩子感受到广阔博大的世界,吸收更多的文化营养。因此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以新课改所提出的新教学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活动的基础,对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进行创新,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另外要注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使阅读教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学能.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操作模式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2007(12).

[2]鲁汉荣. 浅析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8).

[3]吴甫贵.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10).

[4]廖晨书. 浅析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 教育科学:全文版.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