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共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6-30徐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徐芳

[摘 要]语用教学理念下,读写共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读写共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拓展表达元素,给读写思维一个支点;提炼写作策略,给读写链接一个抓手;紧扣文本特质,给读写目标一个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读写共生;核心素养;思维支点;目标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36-01

随着语用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读写共生的課堂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为教师所认可。聚焦、实践、延展的课堂,都与学生的实践练笔有着深入而密切的关联。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的课堂操作是粗线条的,在读写共生中常常停留在布置任务、学生练笔、点拨引领中。其实,从阅读体悟到实践练笔之间,还有着巨大的落差。在这两者之间,需要教师通过艺术化地点拨与引领,为学生的实践练笔奠定基础。

一、拓展表达元素,给读写思维一个支点

语用理念倡导关注文本中经典且具有陌生感的句型结构,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这种形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对这种句型结构的模仿实践,几乎已经成为教师的必选动作。但是,仅仅是要求模仿,学生的思维始终局限在教材文本中,可供选择的范畴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由读到写的转化中,确立一个思维的支点。

如,《莫高窟》一文描写飞天的语段:“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在阅读感知中,教师引领学生提炼出这一语段中的排比句式和虚实交融的写法,并直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再补充几个这样的句子。很多学生无从下笔。其实,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再次深入到语段中,发现作者为了描写飞天,分别借助了各种乐器、身体形态来展现了飞天之美。接着,教师引领学生紧扣“乐器”“形态”两个维度想象:有的学生从“怀抱琵琶”想到了轻抚古琴,有的从“采摘鲜花”想到了倾洒雨露,有的从“倒悬身子”想到了腾空而上……最后,教师出示整齐的诗行,要求学生尝试将自己想到的画面写出来:“有的手提仙篮,采摘仙桃;有的手握银箫,悠然吹奏……”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读写共生设置成依托语言—思维拓展—聚焦形式三个板块,这样真正实现了由文本之“意”向表达之“言”的转化,实现了语言积累到运用技能的提升。

二、提炼写作策略,给读写链接一个抓手

读写共生,就是要在阅读中发展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提升阅读质量。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将阅读与写作人为地割裂开来,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共生。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石榴》时,在引领学生感知文本语言和写作方法之后,就直接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一种最喜欢的水果进行描写。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篇课文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石榴,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板块展开教学。一是整体感知,圈画课文中的拟人句,找出语句中的拟人点;二是依托拟人元素,展开想象,体悟石榴的特点;三是删除拟人的句子,前后对比明晰拟人手法的表达作用;四是实践练笔,尝试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找拟人、想拟人、品拟人、用拟人的方式,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发挥了“抓手”的效能,为读写真正的交融奠定了基础。

三、紧扣文本特质,给读写目标一个方向

阅读教学有了目标,才能有努力的方向。读写共生需要有方向的引领,否则写到什么程度、要达成怎样的效果,学生不知道,这样就难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文时,教师先引领学生体悟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写作方法,感知作者的写作智慧。接着,教师出示 “盼客松”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并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盼客松”。最终的练笔不免令人遗憾。其实,作者在描写三棵松树时,都是紧扣名字特点,通过形态的描写和合理的想象,将松树名字的特征展现在语段之中。读写板块,就需要将这一特征纳入到实践练笔的过程中。其实,教师可以在动笔之前,引领学生紧扣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尤其要聚焦松树“盼望”客人时的形态,并将其视为人物进行必要的联想。有了这样的方向,学生才能在动笔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向,才能将读写共生真正落到实处。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教材文本中所蕴藏的写作方向,引领学生进行类比迁移,学生才能顺着文本的表达思维,将写作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认知天地。

阅读教学要践行语用理念,读写共生是一条有效的渠道。我们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开掘鲜活而富有实效的读写训练资源,在学生阅读感知与实践练笔的过程中埋下思维想象的伏笔,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