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企业用地亩均财税贡献的对策建议

2018-06-30孙安雷

卷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

孙安雷

摘 要:近年来,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逐渐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本文就如何提高企业用地亩均财政贡献及资源节约利用程度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集约高效的企业用地模式,倒逼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亩均;财税贡献;区域经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要素特别是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提高企业用地亩均财税贡献及资源集约利用程度,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实现区域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成为打破这一瓶颈的重要突破口。

一、企业用地亩均财税贡献背景分析

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区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逐渐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在项目用地中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问题依然存在,土地利用率和亩均财税贡献都相关对较低。

2014年,山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明确把企业亩均投资强度和亩均财税贡献率,作为区域项目引进的重要考量指标。2016年浙江省首次尝试探索实行“亩均论英雄”考核模式,并于2018年1月出台《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将这一改革推向全面深化阶段。2018年2月,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也更加注重企业发展亩均财税贡献情况,突显“亩均论英雄”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二、企业用地亩均财税贡献现状情况

所谓亩均财税贡献,就是以最小的环境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和财税贡献率,并直接影响企业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就笔者所在区域分析,近几年来企业间用地亩均财税贡献差异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具体为:

1.亩均财税贡献较高。这类企业通常项目具备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高、财税贡献率较高,且企业规模与用地面积相匹配。

2.亩均财税贡献低甚至无税收。这类企业通常具有用地面积超出企业发展经营实际规模、产品附加值低、土地占而未用等特点。一是企业虚扩规模,造成实际规模与用地面积不匹配,土地使用不充分,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土地使用效率、财税贡献率都很低。二是企业占而不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项目未能启动,无法实现财税贡献。三是企业改变工业用地性质,另作他用。四是企业社会效益高而财税贡献较低,项目已建成投产,为解决劳动力就业、GDP、进出口指标作出贡献,但由于项目本身产品附加值低,财税贡献率低,主要是代工出口企业、产品加工企业。

3.财税贡献较高的楼宇经济。这里所说的“楼宇”,一般指城市内占地面积较小、容积率较高、建筑面积较大并用于经营性的写字楼、商务楼或多层工业厂房。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城市综合体或CBD中央商务区等为载体,体现集约型、高密度特点的一种现代经济形态。楼宇经济财税贡献,除了其开发商及物业本身的税收,还应看其租购房产的企业的税收。楼宇经济集约型、高密度的特点决定了它单位面积上的高产出。

三、提高企业用地亩均财税贡献的建议

提高企业用地亩均财税贡献,就要解决企业在项目用地中存在的多占少用、占而不用、低效利用等问题,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绩效考核、多元化综合措施等,积极探索集约高效的企业用地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1.转变发展理念。参照浙江、江苏模式,通过考核企业的亩均效益,鼓励和倒逼企业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举措。从企业层面看,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转变企业发展理念,实现资源要素配置差异化,促使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实现资源了综合利用。从政府层面看,通过“亩均效益”的考核机制,转变领导干部考核理念,不再是简单地强调GDP规模和增速,转而追求资源要素产出率,进而推动地方政府更加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改变粗放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2.盘活存量资源。地方政府投资、国土、财税等相关部门加强配合联动,对现有企业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明显偏低或无税收的查找原因,属企业自身原因未开工建设的,符合国家法定收回条件可收回;未达到规划的容积率、建筑系数并已无法收回的,可令其限期开发整改,通过自主改造、依法转让、兼并重组、协商共建、协议置换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同时鼓励其建厂房出租给其他企业使用,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把握好增量土地,鼓励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项目用地平均投资强度指标,引导真正有实力的公司增加投资和财税贡献,防止企业不按自身发展规模盲目提高拿地面积或靠圈地囤地牟利。

3.建立考核机制。参照浙江、苏州模式,政府专门成立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可根据企业亩均税收、污染排放等情况,进行评级分档,作为地区提档升级、用地计划安排、土地供应的重要依据,采取优先发展、支持发展、提升发展、限制发展等差别化政策,实行土地使用年限分段动态管理,即有条件地安排用地,不再直接确定使用年限,在企业基本用地年限到期后,若企业投资强度、亩产财税贡献等达到考核要求后可续期用地年限。同时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引导成长型和中小型企业采取租赁的方式解决发展空间需求,实行“房地并举”。

4.发展总部经济。根据上级财政体制改革的精神,未来三到五年,消费税、房产税或将成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地方税收趋向倚重第三产业,发展楼宇经济将是提升第三产业、保障地方税收的一个努力方向。开发区应抓住城市改造发展时间,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提高企业入驻率和入住企业质量,提升楼宇经济亩均财税贡献。同时,可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财税管理系统的作用,探索建立楼宇经济信息模块,分析各个地段楼宇经济亩均财税贡献,研究寻求适合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楼宇财税贡献的方法和途径。

5.加强用地检查。针对当年用地企业擅自出租厂房和土地的问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规范用地检查,主要针对是否变更企业用地性质、是否符合工商登记经营范围及环保安全消防等规定方面,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采取有力措施收回土地。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