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养老服务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8-06-30牛梓鑫吕希

卷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医养服务业养老

牛梓鑫 吕希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根据国际标准,当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早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0.3%。明显的,如今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快速增长,老年人口比例已严重超标。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程度不均衡,这一系列人口老龄现象带来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对行业规范的标准化建设要求也随之提高。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的养老服务市场就开始出现,但整体起步低,发展缓慢。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养老服务产业化趋势不断地显现,但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产业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首先就其养老服务业的经营规模来说,在当今在国内市场中,养老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也只是当成企业额外业务或者是衍生业务来进行生产与经营,而且大部分还依然以小规模的形式来经营与投资,并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模式,也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养老服务业整体产业化发展的程度比较低,导致产业在市场中占有率比较低,市场的竞争力较弱。

相比于国外养老服务产业结构,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经营与发展结构化相对单一。目前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一体的家政服务,和传统的养老院机构为主。家政服务给老年人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水平比较低、范围窄,服务的价格不合理,由于专业培训以及服务人员设置等多项因素,不能够针对个体进行特殊性、个性化、专业性的服务。而传统养老的养老院机构,它们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疗为主要的固定统一模式下的基础照顾,养老机构也不能提供精准养老服务项目。从而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其产业的养老设施硬件方面不齐全,少有考虑老人在生活、医疗、健康、文化等方面的舒适、安全和便捷。其次,在养老服务体系软件方面,产业的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下岗工人和外地人士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他们大多都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家政服务和日常护理,对老年人身体、心理、精神关爱都不到位。

另一方面,投资养老服务产业需投入大成本,但作为第三产业的养老服务业回报周期长且产业风险高。伴随着物价整体水平、个人工资的连续上涨,养老服务企业在较短时问内并无显著的收益,这便直接阻滞养老服务行业的总体投资规模,阻碍了养老服务业的的发展。可与此同时由于老龄人口的攀升,老年人撫养比的增长社会养老需求在持续走高,社会资本投资的欠缺导致养老服务行业供给下降,从而无法有效缓解老年服务的需求,导致供需不足。

总体来看,养老服务业的行业规范的标准化建设不够,养老服务业尚未建立统一协调的科学标准体系,国家标准严重缺失。就现实而言,目前我国仍以发布的养老服务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这与养老服务业对于标准化的实现需求严重不符。

今年两会期间,众多委员代表发声,养老问题再一次被提出,养老产业作为仍有可待开发的蓝海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我国仍会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1 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进入十三五后,我国对于养老服务建设持续加大投资和力度,主要集中在推进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服务对象、服务能力、服务意识上较过去有明显提升,有利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建设。

因此,我国在未来建设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时,会加强机构组织协调,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加强国家相关部门与养老相关职能的协调配合能力,管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财政拨款;完善医养结合制度,促进政策落地,建立分级转诊的整合照料体系和服务绿色通道,建立老年健康评估系统和方法、“医养结合”监管机制、行业规范和服务评估机制。

2利用互联网实现精准养老、智能养老

所谓“智慧养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能够帮助养老机构、社区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并使得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成为可能。

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起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发展健康养老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智能判读、分析和处理,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2017 年国内首个养老质量管理云平台正式在广州落地,在健康数据管理方面做出了探索。2018 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将进一步落实,除不断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发展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外,智慧养老商业模式也将逐步形成,这会成为养老服务创新及产业经济升级的新动力。

3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2017年9月民政部、国家标准委印发《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指出,应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保障老年人权益为导向,立足养老服务行业需求,准确把握标准要素内在联系,遵循标准化工作规律,构建养老服务标准的总体框架,为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指引,推进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在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公共管理部门应着重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对于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公共管理部门应该给予查处。同时,公共管理部门应该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这有助于他们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质量监督热线平台,建立养老院服务质量纠纷调解机制,加强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工作,防止欺老、虐老现象发生;将养老服务作为工作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投入一定的人力与物力,安排工作人员外出参加养老服务的相关培训。这便于他们对养老服务的技巧进行学习与掌握,从而更好开展养老服务。

猜你喜欢

医养服务业养老
医养当兴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