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建筑保护单位向小型博物馆功能转型的认识

2018-06-30代丽琼

卷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博物馆

代丽琼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方面有着更高的追求。博物馆属于公共文化设施,通过陈列收藏的人类文化遗产、自然和历史遗迹等文物藏品来对社会大众进行知识教育,提供给大众历史文化遗产欣赏的平台,给予公众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所以有很多人在日常休闲娱乐时愿意到博物馆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我国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期间形成了种类繁多、功能多样、造型别致的古建筑,为了对这些古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延长建筑寿命,古建筑保护单位开始依托建筑主体修建了专门的古建筑博物馆,以此借助于博物馆功能开展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我以酉阳县古建筑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向小型博物馆功能转型期间遇到的问题、注意事项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以期为更多古建筑保护单位向博物馆功能的顺利转型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单位;博物馆;功能转型

酉阳县古建筑地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毗邻湖北、湖南、贵州等省市。酉阳县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以汉族、回族、蒙古族等民族为代表的多民族聚居区,据统计全县民族总数有18种,所以酉阳县有着极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时经过历史变迁和数年发展,修建有多种数量庞大、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建筑群,其包含着少数民族居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属于有着较高历史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修建博物馆保留这些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在开展古建筑保护工作期间,保护单位顺应近年来博物馆发展情况与酉阳县古建筑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逐渐改变保护思路,进行了小型博物馆功能转型工作,在文物保护工作原则指导下,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充分融合修建古建筑博物馆,有效改善了古建筑保护难、新建的博物馆缺乏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的问题。当前从事该项保护工作单位的工作职能和职责包括:对酉阳赵世炎烈同志故居、刘仁同志故居、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王家大院、万寿宫做好日常的文物鉴定收藏、保管、维修、安全管理、展览等工作,还需要对前来参观的游客做好馆内内容介绍与解说工作以及实时更新馆内藏品与建筑的文字介绍工作。

1 转型发展存在的难题分析

古建筑受到当地文化、居民、农业、民俗、自然等因素影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特点,所以由古建筑转型至博物馆,可以让古建筑具备博物馆的各种功能,能够在发展中保持古建筑特色,因此转型时需要明确转型后的定位、组成、管理等内容,避免由于转型定位不清晰、组成要素复杂、管理混乱所致的博物馆发展问题。

首先在定位问题方面,目前博物馆按照盈利情况可以分为非盈利、盈利两种,其中非盈利性的古建筑博物馆由政府拨付财政资金进行文物修缮与维护,盈利性质的则需要古建筑保护单位将建筑内藏品以及收费参观涉及的税收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到确定的藏品所有权和税收扶持条例后才可以开馆。

其次在组成要素问题方面,转型之后涉及博物馆名称、法人代表、人事组织机构、藏品管理、捐赠藏品所有权、文物鉴定与维修运作机制等事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藏品来自于社会捐赠时,要求博物馆及时与捐赠者签订捐赠协议并向社会大众发出公开声明,以便可以在后续的管理中可以按照博物馆制定的管理条例进行相应管理与修缮。

最后在管理问题方面,针对转型期间的多种管理不到位、管理缺失情况,需要转型后的博物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中在組织人事管理中需要明确博物馆全体员工、志愿者开展博物馆文物鉴定、保管、维修、解说等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责任,要求负责相应工作的员工按照工作内容做好古建筑内外所有区域的维修养护工作;在运营收支管理中,需要制定年度收支计划,编制预算方案,优化预决算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确保博物馆收支平衡,有着充足的资金进行博物馆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1]。

为了实现古建筑博物馆转型后功能的发挥,需要转型后的博物馆结合转型全过程的具体情况以及已经转型成功的古建筑博物馆的工作经验,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工作计划,其中包括古建筑博物馆内外区域管理和文物管理计划、对外展览计划、馆内应用于文物保护的设备管理计划等,以此借助于该计划指导博物馆正常有序的开展后续建筑保护工作,保证转型后的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出各项功能[2]。

2 转型发展的注意事项

我县的古建筑承载着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变迁史,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就是对当地文化与历史的保存与延续,因此古建筑博物馆转型发展时需注意:

2.1“修”变为“养”

古建筑经过多年使用与外界自然因素影响存在较多质量问题,需要经过多次修缮,才可以让建筑保持原貌、完整无缺的伫立在原地发挥观赏价值。但是长时间的多次修缮会缩短建筑使用寿命,而且会对建筑物内外的部分门窗、台基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在转型为古建博物馆后需要管理人员重视古建筑的维修养护工作,找寻与古建筑以往修缮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前人维修使用技术的合理性以及维修后对建筑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严重程度,以此逐渐用养护替代维修,养护期间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力学、建筑学等角度明确养护计划,引入现代化文物养护监测管理系统,对养护全过程进行科学评估,之后再进行建筑保养[3]。

2.2“治”变为“控”

古建筑博物馆建成后需要做好建筑安全管控工作,提前预测古建筑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管理,避免建筑发生严重的损坏。以往在古建筑保护中,通常是在建筑出现严重问题后或不定期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与修缮,由此产生的管理资金较多,而且易导致古建筑损毁,不利于文物的良好保护。但是在隐患防控理念下可以提前对古建筑可能存在的隐患、风险,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综合性分析,以便提早预测灾害并发出预警信息,使得古建筑通过日常风险防控与质量养护能够安全屹立[4]。

2.3“古建筑”变为“馆”

古建筑在向小型博物馆转变时,由之前单一的古建筑逐渐具备了博物馆陈列展览、公众教育的功能,可以更好的让古建筑为民所享,通过人民的力量传播古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征。首先在陈列展览方面,古建博物馆需要根据建筑内保存的家居摆设、字画作品举办多场次的建筑文化展览活动,充分吸引大众对酉阳县古建筑文化研究的兴趣,愿意来此地参观古建筑。同时在展览工作中了解参观者的诉求,以此对陈列展览形式不断进行改进,对于部分文化意义价值极高的展品应用展柜展览,避免与空气、大量参观人群、拍摄工具接触造成的损坏问题出现;并且积极向国内外古建筑博物馆学习陈列展览经验和技术,构建符合酉阳县古建筑博物馆藏品展览的陈列展览模式。其次在公众教育方面,需要古建博物馆融合社会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借助于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视频教育和解说员教育形式,增加民众对古建筑了解的兴趣,从而使得民众认识到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5]。

3 结束语

古建筑保护单位向博物馆功能转型为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需要文物保护部门在转变期间认真研究存在的矛盾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依托古建筑的文化意义、博物馆的多种功能,推动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长远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欢. 文保所向古建博物馆转型的一些探索——以西安钟鼓楼博物馆为例[A]. 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郑州市文物局.城市博物馆规划与建设--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郑州)[C].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郑州市文物局:,2017:9.

[2]邓宽宇. 小型古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及其空间功能再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雷云梅. 长沙市房地产开发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3.

[4]贺耀萱. 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学,2011.

[5]陈蔚.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